哈工大新聞英文版《HIT TIMES》2017年第1期介紹10項研究進展
哈工大新聞快訊(NEWSLETTER)英文版《HIT TIMES》設有獎勵與榮譽(Awards & Honors)、研究與學術(Research & Academia)和新聞與事件(News & Events)3個欄目。
在《HIT TIMES》2017年第1期「研究與學術」欄目中介紹了哈工大取得的10項研究進展。
1、黃志偉教授課題組在《自然》發表論文揭示Anti-CRISPR蛋白抑制SpyCas9活性的分子機制。
2、首次在國際上發表北極大氣環境研究成果。
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所屬的國際持久性有毒物質聯合研究中心成員任南琪院士、李一凡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喬麗娜與國外學者聯合研究成果《我國及全球大氣中溴代阻燃劑BDE-209污染水平、氣粒分配及長距離傳輸規律研究:大氣中的BDE-209真的是通過顆粒物的長距離傳輸進入北極的嗎?》發表在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著名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上,並被選為亮點新聞在主頁上刊登。這是哈工大首次在國際期刊發表關於北極大氣環境方面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顛覆了當前科學界的流行觀點,具有典型的理論突破性質。
3、4D列印遠程驅動的形狀記憶高分子複合材料:一種新型的個性化植入裝置。
冷勁松團隊實現了基於形狀記憶聚合物及多功能納米複合材料的4D列印,為4D列印智能化結構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發表在國際TOP期刊《應用材料與界面》上。
4、黃志偉教授團隊在《細胞研究》雜誌在線發表研究論文,揭示C2c1-sgRNA複合物嚴謹型識別PAM-DNA底物的分子機制。
5、「汗毛-皮膚」感測器
航天學院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赫曉東教授、王榮國教授團隊的一種基於人類真實皮膚結構的「汗毛-皮膚」感測器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協會《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上。
感測器所具備的感測功能接近於人類皮膚,被選為當月「頭條科技視頻」在美國視頻網站(YouTube)的美國化學協會專欄報道(該「頭條科技視頻」每月僅從美國化學協會旗下期刊中選一篇文章做視頻報道),同時「福布斯科技」也對該成果進行了專門報道。
6、我校在二氧化碳分離膜研究取得突破
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化工與化學學院教授邵路課題組在二氧化碳(CO2)分離膜研究取得重要突破,達到二氧化碳親和性分離膜目前國際最高水平。成果在線發表於《能源與環境科學》。
7、i -PCAS用於增強水中有機污染物的降解
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尤世界團隊的研究成果《硫酸根原位光化學活化(i-PCAS)強化污染物去除》,實現了水中有機污染物低成本高效去除。
8、電子封裝材料與技術取得突破
王春青課題組成功實現了在表面納米陣列結構與納米連接材料之間的高可靠冶金互連,進一步解決了傳統焊盤結構與新型納米連接材料在連接過程中微觀尺度不兼容的矛盾,為第三代半導體功率/高溫器件封裝、三維立體封裝製造提供了新型互連技術。題為「One-Step Fabrication of 3D Nanohierarchical Nickel Nanomace Array ToSinter with Silver NPs and the Interfacial Analysis」的研究論文發表在美國化學協會ACS Applied Materialsand Interfaces雜誌上。
9、對染料敏化轉化納米粒子的混合有機-無機系統的新認識
化工與化學學院陳冠英教授(微系統與微結構製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員)團隊在英國皇家化學會旗下的《化學會評論》發表了題為《染料敏化鑭系金屬摻雜上轉換納米粒子》的Tutorial Review論文。該工作為染料敏化鑭系金屬摻雜納米晶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引領了學科發展的方向。
10、降低熱電材料導熱係數的新機理。
先進焊接與連接國家重點實驗室耿慧遠和張麗霞研究團隊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在線發表了題為「填充率波動導致籠式方鈷礦的玻璃樣超低熱導率」的研究成果。該研究被選為當期封面文章。該研究成果為提升熱電材料的熱電性能提供了一個有效而通用的機制。
TAG:今日哈工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