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恩來搞定突尼西亞首腦,美國驚慌蘇聯直接威脅,成外交史經典案例

周恩來搞定突尼西亞首腦,美國驚慌蘇聯直接威脅,成外交史經典案例

文|白孟宸

為了進一步提高中國在非洲的聲望,增進中非彼此認識和友誼,推動中非友好關係發展,周恩來與副總理兼外長陳毅從1963年12月開始,對包括埃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迦納、馬里、幾內亞、蘇丹、衣索比亞、索馬利亞等非洲十國在內的亞歐非14個國家,展開一輪歷時55天的旋風般「首腦外交」。

周恩來搞定突尼西亞首腦,美國驚慌蘇聯直接威脅,成外交史經典案例

1964年1月27日,周恩來在蘇丹,接受當地小朋友獻花。

當西方獲知中國總理和外長將訪問非洲時,立即判斷周恩來的訪問「是中國擴大在非洲接觸和影響的重大行動」,「是亞非政治和整個東西方關係中一個重大新發展」。法新社的評價則醋意大發,認為周恩來訪非將使中國在非洲獲得「比實際政治經濟地位更大的威望,使得中國今後在非洲地區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周恩來在採訪中表明了自己和中國對非洲的態度:「我們自遠東來到非洲,路很遠,不容易,既然已經來了,就多訪問一些國家,以表達中國人民對非洲人民的友好願望。」

面對納賽爾、恩克魯瑪等非洲領導人對中國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國核武器研製等方面的問題,周恩來有效地利用自己與這些領導人的傳統個人友誼,開誠布公地向他們闡述了中國在這些敏感問題上的態度和真實想法,並適時提出了著名的中國政府外援八項原則。恩克魯瑪明確表示在有關核武器和核裁軍問題上,「我的立場與中國一樣,你(周恩來)的意見完全正確,你了解我,我了解你!」

周恩來搞定突尼西亞首腦,美國驚慌蘇聯直接威脅,成外交史經典案例

周恩來出訪非洲十國時,在阿爾及利亞參觀當地玻璃廠,受到工人群眾衷心歡迎

作為一位極富個人魅力的偉大外交家,周恩來以彬彬有禮的態度、求同存異的精神,抓住一切機會耐心說服對中國存有疑慮甚至誤解的非洲國家領導人。他同突尼西亞首腦——被稱為「非洲怪人」的布爾吉巴的會談成為中國外交史乃至世界外交史上的經典案例。

原本周恩來和陳毅的行程中不包括突尼西亞,1964年初完成對阿爾巴尼亞的訪問後,將飛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訪問迦納共和國。但從阿爾巴尼亞到迦納間隔一萬餘里,中間需要在北非降落加油。周恩來在與陳毅等人商量之後,將降落地點選在了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位於非洲北部,西臨阿爾及利亞,東南與利比亞接壤,隔突尼西亞海峽與義大利相望,是北非戰略地位最為重要的國家。1955年,突尼西亞在布爾吉巴領導下迫使法國同意其實行內部自治,次年3月20日突尼西亞宣布獨立。為了脫離法國控制,布爾吉巴一面在西方國家中找尋盟友,一面將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東方。他對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抱有很深的好感,1957年專門派農業代表團訪問中國。而當時接見代表團的正是周恩來。

周恩來對於布爾吉巴和突尼西亞的研究相當深入,1963年12月在阿爾巴尼亞期間,周恩來指示外交部部長陳毅準備公函,請阿爾及利亞政府轉交給突尼西亞,請求允許中國代表團從阿爾巴尼亞至迦納中途在突尼西亞停留。對於周恩來這一妙招,美蘇措手不及。美國駐突尼西亞大使緊急會見布爾吉巴,反對中國代表團降落突尼西亞,蘇聯甚至以停止經濟援助相威脅。而布爾吉巴為了躲開美蘇的糾纏,乾脆回到農村老家,冷靜地研究周恩來訪問埃及、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的情況報告。

布爾吉巴發現,雖然西方媒體刻意將中國外交人員及周恩來本人描述為「猙獰可怕的東方惡龍」,但事實上周恩來表現出的平等和和善,恰恰是美蘇英法等新老帝國主義國家在與非洲人民的交往中最缺乏的。最終布爾吉巴要求突尼西亞外交大臣向中國外交代表團發出正式邀請,希望中國代表團將停機加油升級為正式訪問。

周恩來搞定突尼西亞首腦,美國驚慌蘇聯直接威脅,成外交史經典案例

1964 年1 月,周恩來在陳毅(左一)陪同下訪問突尼西亞,與布爾吉巴總統(左二)一起觀看相冊

1964年1月9日上午11時30分,周恩來率領中國代表團抵達突尼西亞,受到了突尼西亞政府的高規格接待。在瞻仰了塞朱米烈士紀念碑之後,在下午5點赴突尼西亞總統府迦太基宮正式拜會布爾吉巴。據說這次中突領導人的首次會見,曾傳出不和諧的「顫音」:布爾吉巴輕信美蘇宣傳,認為中國不應該與印度發生邊境衝突,不應該譴責鐵托和赫魯曉夫。這些言論讓中國代表團人員頗覺刺耳。但周恩來以偉大外交家的風度,耐心地向布爾吉巴解釋中國的政策,指出「亞非各國之間一定找到共同點」,甚至表揚布爾吉巴有話直說是真正朋友的態度。

此後在國宴上,布爾吉巴又對中國若干外交政策提出異議,但周恩來每次都以求同存異的精神耐心予以解答,這讓布爾吉巴感觸頗深。多年後布爾吉巴回憶當時的心態:「突尼西亞需要偉大的友誼,我們一定要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1月10日,經過坦誠的交換意見,中國與突尼西亞共同發表了《中國與突尼西亞聯合公報》,兩國決定建立外交關係。法國《民族報》在1月13日評論中突建交「在那些直到目前寧願使自己同中國的關係性質處於曖昧狀態的國家集團中打開了一個缺口」。

在這次成果輝煌的訪問中,周恩來處處為非洲人民考慮,多次體量目的地國的特殊困難。例如對於剛剛發生了刺殺事件的迦納,周恩來表現出了中國人民的真誠,主動要求免去歡迎禮節,讓迦納人民感到患難見真情。對於受到美蘇壓力將會見地點改在首都以外的衣索比亞,周總理予以充分的體諒,這種大國風範最終使得埃塞爾比亞在1970年衝破美蘇阻撓與中國建交。

這次偉大的訪問,讓吹毛求疵的英國記者都不得不承認,周恩來的魅力是無法阻擋的。到20世紀60年代末,又有6個非洲國家和14個阿拉伯國家與中國建交。甚至有西方研究者認為1963年非洲颳起的周恩來旋風,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刮」進了聯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蘇軾一生遙望的故園:眉州三蘇祠,漂泊人生中的溫情舊夢
李白的幫閑歲月:不被理解,被人認為是個找工作、缺錢花的青年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