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種中國式育兒的「坑」,教育專家幫你填起來
在中式教育中,爸爸媽媽容易陷入「嚴格圈養」和「佛系放養」的兩個極端。
父母最常說的一句「我是為你好」,總是把寶寶置於無力反駁的境地。
而作為父母的你或許在教育孩子時「太用力」,借疼愛之名,卻沒有真正做到為孩子好。
嚴厲「虎媽」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虎媽」當屬孟母。小孟軻放學回家,孟母問今天學了什麼,他回答說「和以前差不多」,正在織布的孟母當即「以刀斷其織」,疾言厲色訓斥,效果奇佳——從此,「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遂成天下之大儒」。
「虎媽」可以定義為,高度重視教育,嚴格管教孩子,並處於強勢主導地位的母親。嚴厲、傳統、不向孩子妥協。
然而,「虎媽式教育」並非適用於所有孩子。
對於服從性和遵從性強,並能良好執行的孩子,這種方法潛力巨大,能讓孩子得到很好的發展。
如果孩子叛逆性強,這種教育方法可能令孩子更叛逆、不遵從,甚至引發心理障礙。
佛系"兔媽"
對你的疼愛是手放開
楊冬華的二女兒以SAT(學術能力評估測試)滿分成績就讀美國名校普林斯頓大學,對於孩子的教育,她的方式基本是順其自然。在家裡,楊冬華和女兒基本是各忙各的,都在做自己的事。
「兔媽式教育」最顯著的特點是「無聲勝有聲,無為而有為」,對於孩子的教育,「兔媽」基本是順其自然,以貌似「無心插柳」的方式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下學習。
「兔媽式教育」能短時間減輕孩子壓力,但時間久了,孩子可能會覺得父母對自己漠不關心。
建議「兔媽」在無為而治的同時,要觀察孩子的動態,如有不妥,及時調整。
嘮叨 「雞媽」
全面開啟「嘮叨模式」
4歲雯雯又跑去玩飲水機了,媽媽看到後告訴她,飲水機是怎麼工作的,出水口有冷水和熱水之分,如果被熱水燙到會有什麼後果……看著雯雯飄忽的眼神,就知道她完全沒有聽進去。
「雞媽媽」喜歡講道理,會引經據典給孩子做安全演講,用很長時間解釋什麼是危險,而忘記孩子的接受能力。
這類「教育演講」雖然精彩,但要考慮孩子的接受力和理解力,用盡量少的話講明白道理就可以了。至於長篇大論,還是等孩子長大一些再說。
溫柔 「貓爸」
君子動口不動手
教育也可以很溫柔,就像貓一樣踩著輕鬆的步子,和孩子跳圓舞曲。「貓爸」常智濤憑藉溫柔的教育理念培養出一個「哈佛女兒」。
「貓爸」主張對孩子採取個性化教育,要寬容並善於和子女溝通,多給他們一些自主權和空間。
但過分自由會讓自制力差的孩子變得懶散,做事不堅持。另外,若父親過於弱勢,母親佔據統領和支配地位,會導致母子關係過近,父子間相對疏遠。
「袋鼠爸爸」
「中國式」溺愛+過度保護
曾經爆紅的「袋鼠爸爸」何濤,他的寶寶幾個月大時,因寶媽生病無法照顧孩子,他就將寶寶用背巾綁在身上,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
「袋鼠爸爸」是指像雄性袋鼠一樣撫育幼兒的父親,後來也指恨不得把孩子整天放在懷裡護著的父母。他們對危險的認識非常深刻,會動用所有措施保護孩子,禁令也相對較多。
孩子是在摔摔打打中成長的,「袋鼠爸爸」過度保護,可能會抑制孩子體驗生活的機會和願望,一旦孩子單獨面對危險,會手足無措。只有讓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體驗,才能讓他們主動學習如何應對不同情況。
暴躁「狼」爸
大不了就「打」一頓
「狼爸」蕭百佑,用「打」的教育方式把4個孩子送進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學習成績不符合「狼爸」近於苛刻的要求,就會遭到嚴厲體罰。
與對孩子放縱不管相比,嚴厲未必能帶來想要的教育效果,孩子反而更容易叛逆。
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少父母會進行打罵,孩子所受的劣性刺激太多,而得不到良性激勵,問題會被強化,加劇產生不良心理和行為,甚至「破罐破摔」,背離家庭,直到觸犯法律。
「猩猩父母」
只要在我眼皮底下就行
《爸爸去哪兒》中,吳鎮宇看到兒子摔傷眼角,仍淡定坐在一邊看著。他的觀點是:沒關係,讓他摔一下吧,摔了他就知道不是好玩的了。
「猩猩父母」很相信孩子的能力,願意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在旁邊看著就行。這導致「猩猩父母」的孩子對危險的認識不足,覺得只要父母在旁邊看著就能避免發生意外。
「猩猩父母」必須認識到,孩子還小,不知道什麼是危險,有時受傷、意外就是在大人眼皮底下發生的,所以不能完全放手,要適當下禁令。
「鷹式」教育
只有吃一塹,才能長一智
南京父親何烈勝要求4歲兒子在雪地中只穿小短褲跑步的視頻被放到網上,立即引發熱議,他隨即獲封「鷹爸」之稱。究其原因,何先生表示,兒子從小體弱多病,所以根據孩子實際情況隨時調整訓練計劃,以達到改善體質目的。
當幼鷹長到足夠大時,鷹媽媽會狠心地將其趕下山崖,幼鷹由此掌握飛翔技能。把孩子逼到極限,讓孩子學會怎麼「飛」,這是「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
過分溺愛可能毀掉孩子的前程,有時根據孩子的客觀條件,加以嚴格教育未嘗不可,但要注意把握好度,「鷹式教育」應建立在溝通、協商和興趣的基礎上。
本期
母嬰智囊團
廣東省社會醫學研究會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馬健文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高級項目官員、教育專家 陳雪鋒
本期編輯:鞠思頔
生命君開小號啦
更多實用、有料的育兒知識
請移步「母嬰日報」翻牌子
(ID:muyingribao)
※躲過4種「開春病」,給全年的好身體開個頭
※人體器官也「挑食」,一篇文章讀懂它們的飲食偏好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