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戰國:激烈變革與封建制度確立的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激烈變革與封建制度確立的戰國時期

從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歷史上稱戰國時期。①春秋以來的一百多個諸侯國,經激烈的兼并戰爭,至此只剩下十多個國家。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建立了趙、韓、魏三個諸侯國(又稱「三晉」)。公元前386年田氏取代了姜氏的齊國。這樣,秦、齊、楚、燕、趙、魏韓便成為戰國中的「七雄」了。

此外,還有鄭宋、魯、衛、中山等小國,在大國的夾攻中奮鬥「戰國七雄」的疆域大致輪廊如下。長魏國主要佔據今山西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四周和秦趙韓鄭齊衛毗鄰。國都原在安邑(今山西夏縣),後遷大梁(今河南開封)。趙國居魏之東北,主要佔據今山西中部、東部和河北的東南部。國都原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後邯鄲(今河北鄲邯)。同韓國主要佔據今山西東南部和河南中部,為三晉中最小者。

國都原平陽(今山西臨汾),後遷宜陽(今河南宜陽)、陽翟(今河南禹縣),滅鄭後遷新鄭(今河南新鄭)。齊國主要佔據今山東偏北的大部和河北的東南部。國都在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西臨淄北)。楚國主要佔據今湖北全境,兼及與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陝西的毗3地帶。

原都雍(今陝西鳳翔),後遷櫟陽(今陝西臨潼北),最後定都咸陽(今陝西咸陽)。上述七個國家,是在激烈的社會變革和競爭中發展的其力量的消長,與本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人材變化情況緊密聯繫。戰國前期,新興地主階級先後在各國奪取政權後,為鞏固其統治地位,都運用政權的力量,自上而下地進行目的在於掃舊奴隸主貴族勢力。

另還有韓國申不害改革,齊國鄒忌改革等。值得注意的是,秦國的變法比較徹底,人材雲集,發展迅,後來居上。楚國在方也不斷發展,統一了「半邊天」,佔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我們在強調在統一中國的歷史作用時,決不能忽視楚先統一南方的功勞。魏國李性變法魏文侯(公元前440年一前397年)是有所作為的君主,重視人材,支持變法。

他先後任魏成子(文侯弟,名成)、李悝等為相,樂羊為將,吳起為西河都守,西門豹為鄴令。同時又尊儒家卜子夏為「師」,重田子方(子貢弟子)、段木干(子夏弟子)等文人。他支持李首先在魏國開展變法改革。李悝(又名克,一說李悝、李克為兩人)變法的主要內容如下。1、政治上實行「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掃蕩奴隸主貴族世卿世祿制的殘餘,招攬四方人材。

主張「食有勞,祿有功,使有能,償必行,罰必當。」改革人事制度,著重於功勞和才能,償罰分明。2、經濟上主張「盡地力之教」,鼓勵農民積極生產徵收「十一稅」,發展自耕農。提倡「平乘法」,「取有餘而補不足」,穩定物價,安定國家3、加強法治,著《法經》,分盜、賊、囚、捕、雜具六篇。盜法和賊法主要是保護地主階級的生命財產不受侵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秦國居功至偉的五大名將!沒有他們秦國可能很難統一和穩定
做過宰相,當過皇帝,差點滅亡秦國,卻唯獨怕了這張床!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