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畫之美,美得心顫!高清全解讀200圖
宋畫之美
不是唐代「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得意絢爛
而是簡單、含蓄、謙卑、輕柔的文藝態度
宋畫的遺存比我們想像中要多,至少有上千件,
主要散布在中國、美國和日本等200多處所在,
沒有哪一位專家敢說:我看過全部的宋畫。
在感覺上,宋畫似乎離我們並不那麼遙遠。
因為,宋畫作為一種美學基因,
早已植入進中國人的文化傳統。
宋人 江帆山市
本幅畫兩峰迴抱,山寺、野店隱現其間,
廟宇坐落山坳,依山而築。
谷間雲霧裊繞,飛鳥陣陣,一派黃昏景象。
全幅畫船、人物、建築、
樹木、水紋等景物用筆,細膩精緻。
舉凡船隻結構、設備,山寺、野店之建築,
無不描繪精確,人物神態形貌皆栩栩如生。
藝術史家高居翰這樣讚歎宋畫之美:
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與藝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他們使用奇異的技巧,已達到恰當的繪畫效果,
但是他們從不純以奇技感人;
一種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個表現,不容流於濫情。
藝術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了自然,
以驚嘆而敬畏的心情來回應自然。
他們視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後世無可比擬的。
一張宋畫,可以放在手機中觀看,
完全禁得住你手指無限度的撐大。
每一次局部的放大,都會令你發現一個意想不到的新世界。
在構景方面,景物集中於左半邊,嚴謹寫實;
用色則呈簡澹清雅,畫幅雖小,山城點染卻是生意盎然。
畫上未署名款,據筆墨畫風分析,
應是接近北宋燕文貴(活動於10世紀末)時代的精彩作品。
李迪 秋卉草蟲
李迪(12世紀)在南、北宋之際,
先後任職於宮廷畫院,擅長花鳥、草蟲、犬貓等題材,
是南宋早期宮廷花鳥竹石題材的傑出畫家。
本幅畫葉稍上,螳螂高舉雙臂,
想要捕食金龜子,金龜子適時察覺,立即振翅飛起。
螳螂撲了空,只好無奈地回首悵望。
昆蟲追逐與逃脫的生死瞬間,
透過畫家的描繪,扣人心弦。
畫家含蓄的署名
而畫中細膩精緻的色彩變換,
以及花葉昆蟲所散發的感官魅力,
充分展現畫家對於徽宗畫院
追求設色與質感兼具的風格傳承。
宋徽宗 溪山秋色圖
本幅畫重山迭嶂、沙坡群樹出現在畫面的左上側,
山石輪廓渾圓,水墨淡染其間,
綴以煙靄野水,呈現抒情詩意的山水意境。
畫上雖鈐有北
宋徽宗趙佶(1082–1135)的花押及「御書」印記,
然作品的實景多被安排在畫面左半側,
與北宋取中軸構圖的巨軸山水畫,有所不同。
從畫風看,畫成時間約在南宋初期。
乾隆彈幕+御題詩一定少不了
此作呈現南北宋之間,
山水構圖由主山堂堂的雄偉風格,
轉趨帶有抒情氣氛的南宋特徵。
通幅筆法細緻,兼具李郭派筆墨與文人淡墨氣韻,
殊有重要藝術意涵。
宋人 如來說法圖
佛陀半跏趺坐於蓮座,
座側有二天王、阿難、大迦葉和二供養菩薩圍繞。
坐佛長眉細目,法相莊嚴;
二天王身穿盔甲,手持劍槊,神情威武。
全作人物神情各異,栩栩如生。
畫幅四角分鈐「雙龍」、「政龢」、
「政和」、「宣龢」共四個半印,
符合「宣和裝」鈐印形式,可知曾為徽宗內府所收。
畫中供養菩薩體態豐腴,
衣紋沿線以墨暈染,仍見晚唐餘風;
而坐佛肉髻低平,髻底有一隆起物,
具宋代佛像的特色,推測畫成時代或在北宋早期。
燕文貴 奇峰萬木
本幅繪高山景色,
遠山皆在雲氣之上,近景祇露山巔。
三組山體巧妙呼應,又有留白的雲霧加以襯托,
畫面尺幅雖小,卻別具遠眺遼闊效果。
尤其是山石塊面的分割,
運用更多的皴染來經營質面,
筆法與李唐相近,可視為〈萬壑松風〉與〈江山小景〉之間的轉折點。
畫無款印,簽題舊稱「燕文貴奇峰萬木」,
但風格與活動於北宋時期的院畫家燕文貴(967-1044)無關,
分析可能是南宋初期,受李唐影響下的畫家精心之作。
秋塘雙雁
雁、鵝同科,古人多通稱為雁。
本幅畫秋日池塘一隅,微有風意。
雙鵝在淺灘間休憩,四周黃蘆、紅蓼、枯荷相映成趣。
翠鳥卻驟然飛起,劃破了靜謐。
其中一鵝引頸而望,仍不改情意。
畫家利用洲岸、水草、殘荷組成圓形構圖,
再通過禽鳥的視線與動態,製造畫中的呼應關係。
綜觀構景與筆法,近似崔白的風格,
表現出畫家對自然生態詳實的觀察與描繪。
類此巨幅且優異的北宋花鳥畫作並不多見,
本幅應是徽宗朝畫院秋渚水鳥題材的存世傑作。
范寬 溪山行旅
范寬(活動於十世紀),
陜西華原(今耀縣)人,經常來往京師與洛陽一帶。
個性寬厚,舉止率直,嗜酒好道,
擅長山水畫,初學五代畫家李成,後來覺悟說:
「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
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
吾與其師於物者,未若師諸心。」
於是隱居終南太華,留心觀察山林間,
煙雲變滅,風雨晴晦,各種變化難狀之景,
當時人盛讚他:「善與山傳神」。
此圖是唯一傳世名跡。
董其昌背書
巍峨的高山頂立,山頭灌木叢生,
結成密林,狀若覃菌,
兩側有扈從似的高山簇擁著。
樹林中有樓觀微露,
小丘與岩石間一群馱隊正匆匆趕路。
細如弦絲的瀑布直泄而下,
溪聲在山谷間回蕩,景物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
鋸齒般的岩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
畫幅右角樹陰有「范寬」二字款。
重磅級經典作品,
值得每一個局部都放大,
花一些時間、細細的看——
宋畫好在哪裡?
有的叫人如墜五里迷霧,有的讓人有所意會。
畫家黃賓虹(1865—1955)自題山水道:
「北宋畫多濃墨,如行夜山,
以沉著渾厚為宗,不事纖巧,自成大家。」
藝術史學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在《圖說中國繪畫史》一書中讚歎宋畫之美:「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與藝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們使用奇異的技巧,以達到恰當的繪畫效果,但是他們從不只以奇技感人;一種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個表現,不流於濫情。
藝術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了自然,以驚嘆而敬畏的心情來回應自然。他們視角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後世無可比擬的。」
畫家認真對待一截枯木、一片殘雪、一個船工、一段羈旅,在困頓中浪漫,在缺憾中讚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鳥中輕叩生命的價值。
※黃山雪景,猶如仙境,美輪美奐
※名人閑章,方寸天地,語意雋永
TAG:名藝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