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省內兩撥人互毆,打了十幾年,傷亡規模不亞於一場大戰爭

一個省內兩撥人互毆,打了十幾年,傷亡規模不亞於一場大戰爭

原標題:一個省內兩撥人互毆,打了十幾年,傷亡規模不亞於一場大戰爭


大家都知道在19世紀中葉,中國有一場太平天國戰爭,從廣西發端,席捲大半個中國。在現代歷史學話語體系中,這場戰爭稱之為太平天國起義,而在清朝人的習慣說法中叫「咸同軍興」。在差不多同一個時間,華南地區也有一場規模不小的戰爭,持續了十幾年,死傷規模不亞於一場大戰。


這場戰爭的原因還是需要慢慢道來。很多人都聽說過「客家人」這個概念,但是大多數人對於客家人的來由並不是十分清楚。「客家人」的最初說法來自於清朝嘉慶年間,當時一個叫許旭的學者在廣東惠州的惠州豐湖書院講學時說「客者對土者而言,土與客之風俗語言不能同,則土自土,客自客,土其所土,客吾所客,恐再閱數百年,亦猶之今日也。」


客家少女


不久一個叫林大泉的人又對「客家人」的概念做進一步的解釋,「客家多中原衣冠之遺,或避漢末之亂,或隨東晉南宋渡江而來······其語音多合中原之音韻,其說皆有所考據」。這種將客家人的來源解釋為中原漢人躲避戰亂而南下,後來成為學界對於「客家人」研究的共識。「客家人」的南下肯定不是一次,也就是說現在大家所謂的「客家人」,祖上是分批次從中原南下的,有漢末的,也有東晉或南宋的。


那麼在廣東、江西這些南方省份,原來就生活在那裡的人們又是什麼人呢?難道他們不是漢人嗎?其實除了明確的南方少數民族,那些非客家人,大多數也是之前的中原移民。由於文化、語言的不同,客家人到了南方數百年之後,與當地原來是漢人依然格格不入,依然還有所謂的「土」、「客」之分。


客家人的五次遷徙


土客之間的矛盾不僅僅是相互看不慣,甚至會引起暴力衝突。在清朝嘉慶年間的廣東,「博羅、東莞某鄉,近因小故,激成土客斗案,經兩縣會營彈壓,由紳士調解始息。院內諸生詢余以客者對土者而言,寄居該地之謂也,吾祖宗以來,世居數百年,何以仍稱為客?」數百年了,還是「客」!這是一個很複雜的歷史文化問題。


明朝中葉,中國的人口增長和人口流動又進入了一個頻繁時期。作為唐宋時期漢人南遷的大本營,閩、粵、贛三省邊區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人口壓力。宋元時期還是地廣人稀的地方,此時卻已人多地少。明清之際,閩粵贛邊區居民逐漸向外遷移,進入廣東中南部以及廣西、湖南等地區。這些人到了新地方之後,又被當地人視為「客」。這些外來移民,到了新地方之後,自然只能佃耕當地人的土地,民國《增城縣誌》記載「客民者,來佃耕之民也」。


客家人遷徙圖


外來的佃耕者與本地人相處過程中,極容易發生矛盾,地方志記載「恩平客民乃惠、潮、嘉三府州之人,雍正年間流寓廣肇二屬各州縣,開墾住聚,自為村落,佣力營生,土民奴隸視之。」從廣東嘉應遷到廣東肇慶的人們,在當地被視為「客」,受到當地所謂「土」人的欺負。


除了經濟上的競爭,還有異地科舉考試的問題。按照清朝的制度,各地學額均有定數,童生考秀才均應在原籍參加;如果要在客居地應試,首先要取得在該地的法定身份,即加入當地戶籍,且入籍須滿二十年。入籍滿二十年!這個標準也太苛刻了吧?



客家人分布圖

為了維護本地人的科舉利益,本地土人肯定維護朝廷那種制度,而客民為了自己子弟的科考機會,肯定也搞出「冒籍」應試的事情,這往往被土民檢舉揭發;不僅如此,即使符合條件的客民生童申請在移居地應試,也經常遭到土民的阻撓。


廣府的土著漢人甚至說客家人並非中原漢人移民,而是所謂夷狄。宣統《恩平縣誌》收錄士紳言論云:「客家即g家,音相訛耳,邑志言前時西獠人入寇,實是此種,歷代為害。」其實,廣府所謂的「土」人也不過是先來之客而已,不過是「忘其己之為客」。



曾任廣東巡撫的郭嵩燾

清朝廣東省內的「土客」矛盾很尖銳,甚至引發暴力衝突,民間械鬥的規模都不小,根據史料記載:


粵省械鬥之案,始於潮屬,蔓延廣惠,皆因上下隔閡詞訟,曲直不分,冤抑無訴,遂激而成械鬥。土匪乘間麇集,千百為群,名為『幫槍』,兩造悉聽該匪指揮,雖有悔禍之心,亦不能自主,焚燒擄掠,雞犬一空,殺斃逃亡,傷心慘目。地方官諱匿不報,及至糜爛之後,乃從容委員勘視,傳集左右親鄰,為之勸息,名曰『議和』。殺傷無論多寡,主謀之人買兇作抵,名曰『頂凶』。委員夫役,悉出於斗家。擇肥而噬,名曰『勇費』。


看看,當年廣東的民間械鬥,簡直就是 清朝版的古惑仔喋血街頭!



民間械鬥


咸同年間,郭嵩燾曾經當過廣東巡撫,他對粵省械鬥有過更直觀的描寫,「百姓習為械鬥,日以兵刃相接,地方官又日與百姓以兵刃相接」,何止白刃相接,「富鄉大族,均各築立土城,廣置炮火,以劫掠為事」。當時的廣東人,簡直就是戰鬥民族,「百姓習於戰鬥,釀禍日深」。


土客矛盾複雜尖銳,民間械鬥風氣又經年累積,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釀成大禍!到1850年代,一場土客大械鬥終於在廣東爆發。這場「血雨腥風13年」、「烽風狼煙17縣」的土客大械鬥,可謂清代粵省土客衝突的彙集,也完全可以說是一場規模龐大的戰爭。



洪秀全的起義也是客家人為主


這場大禍起於鶴山、恩平、開平、高要,蔓延於高明、新興、新寧、陽春、陽江,波及於新會、四會、羅定、東安、電白、信宜、茂名,共涉及廣州府、肇慶府、高州府、羅定州17個州縣。


這場十幾年的民間戰爭,(客家人)「共二千餘村,悉被土眾焚毀擄掠,無老幼皆誅夷,死亡無算。而鶴、高、開、恩等縣土屬村落,亦被客民焚毀擄掠千數百區,無老幼皆誅夷,死亡亦無算」。根據當地人的說法,這場曠日持久的大戰,「兩下死亡數至百萬」,非但殺戮殘忍,「甚至彼此墳墓亦各相掘毀,以圖泄憤」。


這場殺戮已然被湮沒在歷史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吃貨陳悎 的精彩文章:

TAG:吃貨陳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