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的目的地就是墓地

人生的目的地就是墓地

——記台灣行之墓地

當你老了,走不動了,爐火旁打盹,不會回憶青春,應該想想生後事了。死後你願意海葬、樹葬,還是入土為安呢?

海葬是一捧骨灰向大海,飄到哪裡是哪裡。樹葬是作為植物的肥料,化作春泥更護花。入土為安是傳統方式,不管是火葬還是之前的棺槨,都希望找到良辰吉日和吉地朝向。

電視劇里常常能看到撒向大海的骨灰,整齊有序的公墓墓碑,或者肅穆莊重的烈士陵園,或者是寸土寸金的小小牌位。死者如果真正要講究安葬的地方,墓地也就跟房子一樣,又被分出了三六九等來。

本次台灣行印象最深刻的是公路兩旁的墓地,不算是很正規和氣派的祠堂,和大陸的亂葬崗差不多,但比內地的墓碑多了更多的裝飾外圍。

信仰基督教的墓碑上會背負一個十字架,當一片十字架墓碑齊齊整整,全部躺在公路旁水田邊的小矮山上,一派祥和安寧。一般的墓碑則在長方形的主碑旁有兩塊半月形的外圍,或者像私人府邸一般多了兩頭小獅子看守,顯得更加華麗和隆重

這些墓碑朝向各異,和各人的生辰八字相關,講究點的還會請專人來測算。墓地大多在山腰和山腳,坐大巴車或者火車上常常左邊是大片墓地,右邊是汪洋大海。如果生前在人生浮沉,死後坐落在面朝大海的向陽處也很不錯。

想起之前去香港見過墓地山,密密麻麻十分擁擠,生前受到土地資源的限制活得庸庸碌碌,死後也只能壓縮空間緊緊張張。如此緊密的方寸之間也十分昂貴,香港人甚至戲稱墓地為「地下夜總會」,如此多的人流確實不輸人間。墓地周圍的房子依舊火爆,不知是商家為了廣告噱頭還是當地人已經接受,廣為流傳的是「見棺發財」的說法。

活著和死去似乎不是什麼大事,墓地和房價甚至能平起平坐,在人海里翻滾的鹹魚終於成為了刻在石頭上的名字。坐車從馬路上路過墓地,觀望這一片林立的石碑,有點黑幫老大曆經劫難後感慨殊途同歸的感覺。

西藏有神秘的天葬,看過視頻後整個人都不太好了,雖然天葬講求靈魂和輪迴,也都經過家屬和族人的同意。但用肉體來餵食禿鷲,對講求「入土為安」的傳統百姓而言還是太過殘忍。

算不上比較,但一路在台灣輾轉,見到了很多墓地,都屬於「半自由」狀態,小的方位朝向都自己安排,整體背靠小山、面朝大海、迎面海風、頭頂藍天,也許有深深淺淺的水稻田與馬路相隔,也許是有一個個的人工魚塘與房子相望,有繁複的石碑雕花,也有比較寬敞的「私人領地」。就像這座海島一樣,宜人又安詳。

認祖歸宗、入土為安是祖宗留下來的訓誡,各地的風俗習慣不一樣,但當走向終點的時候卻發現,目的地也和我們活著的習性有著驚人的相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年味是如何消失的2.0

TAG:二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