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茯苓 健脾 和胃 利濕 「四時神葯」

茯苓 健脾 和胃 利濕 「四時神葯」

茯苓「四時神葯」

說起茯苓,很多朋友都會想到茯苓膏、茯苓酸奶、茯苓酒等,可見茯苓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藥。

《神農本草經》把茯苓列為上品,謂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

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葯」,因為它的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葯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

茯苓知多少?

茯苓:

屬真菌,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Schw.)Wolf 的乾燥菌核,在中藥復方中配伍率極高,性味甘、淡平,有滲濕利尿、和胃健脾及安神功效。

辨別特徵:

多為不規則的塊狀,球形、扁形、長圓形或長橢圓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徑達20~30厘米,或更大。

採挖晾制:

多於7~9月採挖,挖出後除去泥沙,堆置「發汗」後,攤開晾至表面乾燥,再「發汗」,反覆數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後,陰乾,稱為「茯苓個」;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乾,分別稱為「茯苓塊」和「茯苓片」。

整個茯苓

茯苓片

茯苓小百科:

值得注意的是茯苓與土茯苓是二種不同的藥物,茯苓生長的營養主要靠菌絲在松樹的根和樹榦中蔓延生長,土茯苓是常綠攀緣狀灌木。

土茯苓

漲知識:

茯神為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間天然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藥用部分為乾燥菌核體。

茯神

茯神具有寧心安神、利水的功效,茯神主治小便不利、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腎虛小便不利或不禁、虛寒滑精者慎服茯神。

茯苓辨之與茯神:

《本草經疏》:茯神抱木心而生,以此別於茯苓。《別錄》謂茯神平,其氣味與性應是茯苓一體,茯苓入脾腎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

茯苓功效

01

養心安神

《本草經疏》記載:茯苓可「開胸腑,調臟氣,……補心益脾……」中醫常用茯苓調理心神不安、心悸、抑鬱、失眠、多夢等症。

02

健脾補氣

《本草衍義》記載:茯苓「益心脾不可闕也。」《用藥心法》記載:茯苓「益脾逐水,生津導氣。」中醫認為,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等症,有標本兼顧的功效。所以茯苓常用做健脾,補氣虛的輔佐葯。

《本草衍義》

03

調理痰濕

《世補齋醫術》記載:「茯苓一味,為治痰主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動,濕也,茯苓又可行濕潤。」茯苓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等癥狀,具有顯著治療作用。

痰濕體質

04

補中健胃

《本草正》記載:茯苓能「補中健胃;祛驚癇,厚腸藏……」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茯苓對家兔離體腸管有直接鬆弛作用,對大鼠幽門結紮所形成的潰瘍有預防效果,並能降胃酸。所以茯苓是調理胃腸疾病的一味良藥

05

滲濕利尿

《本草綱目》記載:「茯苓氣味淡而滲,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所以中醫常用茯苓來調理小便不利,水腫等症,並且茯苓藥性平和,利水而又不傷身體。

06

抗腫瘤

茯苓含有豐富的茯苓多糖、維生素、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強人體細胞和體液的免疫功能,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現代醫學實驗證實,茯苓多糖對小鼠肉瘤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並能增強腫瘤患者的食慾、控制癥狀,減輕放療、化療的副作用。

07

茯苓降血糖

茯苓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延長食物在胃腸道停留的時間,使人有飽腹感,一方面可避免糖尿病人吃多,另一方面使病人的胰髒得到了休息,從而達到降糖的效果。

美食界的茯苓

01

荷葉茯苓粥

原材料:

荷葉1張(鮮、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砂糖適量。

烹調方法:

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去了荷葉渣的湯中;同煮成粥,出鍋前加白砂糖調味即食。

功效:

此粥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對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者有輔助治療作用。

02

茯苓糕

原材料:

茯苓50克麵粉450克

製作:

1.把茯苓烘乾,打成粉,與麵粉混勻。

2.把茯苓、麵粉混勻,加入發酵粉,用清水揉合成麵糰發酵,發好後製成5厘米見方一塊的糕狀。

3.把茯苓糕上籠用武火大氣蒸熟即成。

食法:

每日1次,早餐食用。

03

茯苓膏

摘錄自《千金》卷二十七

處方:

茯苓(凈,去皮)、松脂24斤,松子仁12斤,柏子仁12斤。

製法:

上藥皆依法煉之。松、柏仁不煉,搗篩,白蜜2斗4升,納銅器中湯上,微火煎1日1夕,次第下藥,攪令相得,微火煎7日7夜止,為丸如小棗大。

功能主治:

輕身明目,發白更黑,齒落重生,延年益壽。

古代名人與茯苓

茯苓與古代名人有頗多緣分,唐吳融曾詩「千年茯兔帶龍鱗,太華峰頭得最真。金鼎曉煎雲樣粉,玉甌寒貯露含津」。甚至茯苓還有「松脂入地,千年為茯苓」的神話故事和「松脂化茯苓,千年為琥珀」的傳說,可見古人們對茯苓是非常推崇和珍愛的。

01

蘇轍

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蘇轍,年少時身體十分虛弱而且疾病不斷,不是噁心,嘔吐,拉肚子,就是感冒,發燒,咳嗽。雖三天兩頭服藥,卻,療效甚微。在其30歲剛剛出頭時,舊疾未愈,又添新恙:只覺整天心慌,氣短,頭暈,到處求醫診治,身體依然每況愈下,一年不如一年。

蘇轍心想:求人不如求己。於是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找來醫書,開始自學。畢竟聰明過人,又勤學好問,沒費太多工夫,便對《神農本草經》中數百種中草藥的性味,功用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其中,他發現茯苓這味葯藥性十分平和,正如《神農本草經》所指出的那樣「久服可安魂養神,延年」,正好對自己的病症。

於是,他買回了一些茯苓,天天堅持服用。果然不出一年,以前那些十分難纏的痼疾都神奇般的消失了,身體更是一天強於一天。後來他還把這段經歷寫進自己的文章里,並推薦人們用茯苓祛病延年。

02

成吉思汗與茯苓

相傳成吉思汗在中原作戰時,小雨連綿不斷地下了好幾個月,大部分將士水土不服,染上了風濕病,眼看兵敗臨城,成吉思汗十分著急。

後來,有少數幾個士兵因偶然服食了茯苓,風濕病得以痊癒,聽說此事後,成吉思汗大喜,他急忙派人到盛產茯苓的羅田縣運來大批茯苓給將士們吃,兵將們吃後風濕病全好了起來,茯苓治療風濕病的神奇功效也廣為傳誦。

03

慈禧太后與茯苓餅

清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的壽命,長達74年(1834——1908)。慈禧長壽,除了女性這個自然因素之外,就是堅持常食葯膳,從已公布的13個補益方看,其中茯苓葯膳使用頻率最高達78%以上。

當初慈禧太后為了養身延年,採納了太醫的進言,命御膳房用精白面和茯苓粉製成「茯苓餅」共膳,並常以此賞賜大臣。因茯苓餅既有清香之味,又有祛病延年的功效,故成了清王朝宮廷里的名點。

茯苓之所以能得到醫家的格外垂青,是有科學道理的。據現代科學檢測,茯苓還含有豐富的麥角甾醇,茯苓酸,卵磷脂等。這些成分的檢出,證實了把茯苓用於長壽補益方面的正確性:「茯苓多糖不僅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而且有較強的抗癌作用。」

古現代茯苓應用

漢代名醫張仲景創造了「茯苓四逆湯」、「五苓散」等四十多個以茯苓為主的方子。科學統計了我國中醫臨床上158個名方,233種藥材中,茯苓是運用最多的前5種葯之一;統計中國、韓國、日本等三國的中藥藥方,以使用的次數多少計算,茯苓排名第四,可以說中醫幾乎無葯不用茯苓。

2015版《藥典》

【性味】甘、淡,平。

【歸經】歸心、肺、脾、腎經。

【功能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茯苓多糖

茯苓多糖是從傳統中藥茯苓中提取的一種活性成分,其化學組成為(1→ 3)-β -D-葡聚糖。具有抗腫瘤、抗病毒、抗氧化、增強機體免疫力、催眠、抗炎、消石等多種藥理作用,此外還具有保肝降酶、延緩衰老、安神健胃、養容美顏等功效。茯苓多糖對鼻咽癌和胃癌等患者有一定的療效。

在國外, 20世紀70年代已將其作為抗癌劑,投入市場,還可作為一種免疫調節劑, 毒副作用低,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羧甲基茯苓多糖不僅是低濃度干擾素的誘生劑, 而且是理想的干擾素促生劑, 可提高單位細胞干擾素的產量;茯苓多糖用於開發各種保健食品, 具有「天然、營養、保健」的優點。

茯苓多糖是茯苓的主要成分,約佔菌核的70%~92%,是切去茯苓聚糖分子主鏈上的U-(1→6)葡聚糖支鏈後,得到的U-(1→3)-D-葡聚糖,主要由線型β(1→3)-D-葡聚糖組成,含有少量β-(1-6)糖苷鍵側鏈,其構象一般為三股螺旋構象,分子量大約為4.2×104 Da,旋光度為-3.1°,其他成分還有木聚糖、酸性多糖、甘露糖以及三萜類等。茯苓多糖難溶於水。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由於茯苓多糖的特殊物化性質和生物活性,與其相關的其他研究與應用也備受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脾 的精彩文章:

做一碗健脾祛脂的臘八粥度過小寒

TAG:健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