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勝四合院文化的典範

永勝四合院文化的典範

從清水古鎮往南行12公里,就到了何家大院所在地果園村。果園村隸屬永勝縣期納鎮文鳳行政村,分為果園南村、果園北村和果園下村3個自然村,現有農業人口318戶1320 人。果園村地處果園河兩岸,傳統村落風貌保存完整,傳統民居建築基本完好。何家大院位於果園南村,2012年被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果園南村現有農業人口115戶460人,2013年被公布為「中國傳統村落」。

果園村現有何、袁、王、趙等姓漢族居住,各姓人家世代和睦相處,遺存至今的上排、下排、總大門、老場壩、新場壩、趙家田、王家箐、袁家祠等歷史地名就是證明之一。其中,何姓、袁姓的先祖系湖南長沙府人氏,明朝「洪武調衛」時編入清水驛馮升百戶伍,清朝初期又被派到果園河北岸墾殖莊田果園及守衛茶馬驛道,清朝晚期始向果園河南岸擴展聚居,形成了現在的3個自然村落。何氏在清水驛繁衍到第九代,分派「三房四家」移居果園村,迄今已有280餘年歷史。

何家大院位於果園河南岸,始建者為清代進士何坦如、何真如兄弟倆,何坦如第四子何則義秀才也有續修,因此一般認為何家大院建於清朝晚期,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整座大院,布局講究,結構龐大,裝飾素雅,堪稱永勝四合院文化的典範。大院由入口影壁、總大門、南院、北院、過廳花園、保家炮樓等建築組成,總體坐西朝東,形成「L」型空間,主要建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兩個院落縱向組合,成為一組大型的四合院民居群落。

何家大院總大門,坐西朝東,入口並不直接對著巷道,而是在大門前留出一塊場地,前邊設置一堵影壁。古代影壁一般建於東面或南面,最能受到陽光照射,因此又稱照壁。何家大院總大門,開得又大又寬,顯得過於暴露,於是主人就在門外建造這堵牆來屏蔽,以「隱其內室屏障視線」,所以影壁含有「隱蔽」之意。有影壁的建築,往往是顯赫人家,令人肅然起敬,人們到此下馬,整理衣冠,故是「肅牆」。時間一久,肅牆長草,所以也稱「蕭牆」。

何家大院入口影壁,中間高兩側稍低,滴水飛檐翹角,牆面彩繪裝飾,書繪各體文字和山水花鳥,使其成為進門前的一道景觀。總大門為三開間屋,中央一間可以開啟,顯示出不凡的氣派。過去,大門上還懸掛著一塊紅匾,題寫著「欽命雲南布政使司 為 進士 貢生何坦如立 大清同治八年」字樣。進入總大門,迎面就是兩院之間的過廳花園和保家炮樓。踏著青石板路前行,往左進入南院,往右向左拐不遠進入北院。

目前,過廳花園已作他用,保家炮樓基本保存完好。保家炮樓佔地120 平方米,石木結構,樓高3 層,一層採用厚重條石砌築,二三層用青磚貼面,形體高聳挺直而又不失穩重,給人堅不可摧的安全感。時至今日,炮樓門窗檐口上的彩繪裝飾仍然清晰可見,原先設在牆壁上的槍眼依舊保留著。炮樓一層設有狹窄石門,石上雕有獅子、刀具、斧頭等物。順著石階上到二樓,又有一道厚實木門,過去一旦遇上外敵入侵或土匪搶劫,全家人就進炮樓安全度危,而平日里可用來儲藏糧食或金銀財寶。這裡沒有官宦人家高聳的旗杆和威嚴的石獅,但這堅固的炮樓及其飾有雕刻的門洞,同樣顯示出曾經主人不同一般的身份和地位。

整座何家大院,又可分為南院、北院兩組建築。南院坐南朝北,土木結構,正偏布局,正院是「三坊一照壁」式樓房,加上前面配院平房則成「四合五天井」庭院,總面積679平方米。北院也是坐南朝北,土木結構,「三坊一照壁」布局,東面廂房設有過廳,直通後花園,總面積 532 平方米。果園村漢族的傳統住宅四合院,從院落布局、建築結構和內外裝修等基本風格來看,與中原民居建築有著傳統上的承襲,但是由於自然環境與審美情趣上的不同,以及受到近鄰白族、納西族住宅的影響,也產生了一些與內地四合院不同的特點。

何家大院的左、右、後三面,都用寬厚石條砌成1米多高的牆基,其上再用土基砌成牆體,土牆外表白灰抹面,牆角、邊沿則用磨磚貼面。屋頂多用硬山式,俗稱「封山房子」,即在山牆兩頭不挑出屋檐,並且用磚封住後檐與山牆頂部,以防火災蔓延和風雨卷襲。同時,何家大院在屋檐下、牆腰處和山牆山尖部分,還用貼磚、灰塑等作裝飾花紋,色彩顯得十分素雅。屋面都用筒瓦、板瓦覆蓋,前面重檐,形成出廊格局。木結構部分,屋架四根木柱落地,柱腳墊有柱石,又稱「柱礎」,以防潮濕;排架之間和樓板照面枋的下面,前後均有一根通穿木枋,稱為「穿枋」,具有極強的抗震能力。

大門是四合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舊時說親多講究「門當戶對」,可見大門不僅是宅院出入之處,其上的講究還可以顯示出戶主的職業、家境以及社會地位。何家大院的北院設有兩道大門,兩門之間又形成一個小天井,顯得尤為別緻。第一道大門,坐西朝東,頂部呈山尖型,明顯融入了歐式建築元素;門頭石牌上橫書著「世繼書香」四字,清楚地顯示著何家的身份地位。第二道大門,坐南朝北,門樓式樣,頂部飛檐翹角,門扇之上精雕斗栱密列,飛檐之下牆面正中刻有鯉魚圖案,寓意「鯉魚躍龍門」,寄託著宅主追求「科舉出身」的願望。

大門最重要的部分是門扇,何家大院的門扇也是古建築常見的兩扇,漢字「門」就是兩戶相對,上有門檔,下有門檻,兩旁門墩,故有「門檔戶對」之說。何家北院兩門之間形成的小天井,不僅有增添「庭院深深」之感的作用,還與古代風水學有關。風水學講究導氣,氣不能直衝廳堂或者卧室,否則就不吉利。避免氣沖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門前面或後面設置一堵牆壁。小天井的牆上,不僅繪製著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等壁畫,而且書寫著「勤耕田無多有少,苦讀書不貴必賢」的家訓對聯,作為其家族的處世哲學而代代傳承。

何家大院北院為「三坊一照壁」式院落,這也是永勝漢族村落最為常見的民居形式。所謂「坊」,是當地作為基本單位的一幢房屋的稱呼。三坊一照壁,是由三幢三開間的樓房、一堵照壁圍合成的院落。宅院中間是正房,兩側與正房呈直角關係的房屋稱為廂房,加上一堵照壁面對正房,大門佔據東面廂房北端一間,因此稱為「三坊一照壁」。這種四合院,由於門窗開向內院,所以外牆呈封閉狀,只有照壁旁的大門聯通內外,於是大門成了裝飾重點。

何家大院整幢民居,雙層重檐是其主要特點。下層屋檐前伸,檐下三開間走廊,既通風又明亮,是全家人的重要生活空間。正房樓下中央開間為堂屋,兼有起居、會客、禮儀等功能;堂屋左右為父母所居卧室,故以「高堂」代稱父母。正房二樓三間打通不分隔,中央開間建有木雕神龕,左右兩間用於儲物,頂層檐下平台用來採光,同時又可掛曬糧食或放置花木盆景。正房兩端的角落內,還分別加建了稍微低點的兩層小屋,稱為耳房,樓下作為廚房,樓上貯存雜物,交角露天處成為小天井。

何家大院北院照壁,是一面獨立的牆體,寬度與正房相當,高度約與廂房上層檐口取平。照壁下有基座,上覆瓦頂,壁身為白色石灰面,周圍彩繪圖案裝飾。照壁牆體為三段式,中央高兩側稍低,外檐輪廓富於變化。照壁面對正房,成為院內主要景觀,白牆反光還可增加院內亮度。主人站在正房樓上,可以越過照壁遙望宅前遠景,視野寬闊而開暢。庭院對外封閉,對內開暢,可供院內來往交通或曬農作物。照壁之下,栽種花木果樹(現狀種有龍眼樹),或者點置盆景,加上三面房屋槅扇門窗,多有各式雕花窗格,牆壁乃至瓦片彩繪裝飾,環顧四周令人暢心悅目。

何家大院南院的主體建築,正院是「三坊一照壁」院落,但在照壁外加了一個配院,於是成了「四合五天井」院落。配院左右房屋之間開大門,進門迎面就是一堵照壁,從其兩側門洞可進正院。整座建築四面都有房屋,中央一個大庭院,四個角上都有「漏角天井」,因此稱為「四合五天井」。南院正房,同樣採取坐南朝北方向,左右兩側帶有耳房,東西兩坊為廂房。正房、廂房均為二層,前面配院房屋則為一層。這樣圍合成的四合院,比「三坊一照壁」更加顯得封閉。

何家大院的藝匠們非常強調藝術性,整體都經過精心地裝飾。他們充分利用木構架結構的特點,製造出了懸山、硬山和單檐、重檐的屋頂,硬山屋脊中間裝飾瓦貓、兩端裝飾正吻,懸山屋頂兩端垂有懸魚。藝匠們又在形式單調的門窗上雕刻出了千變萬化的窗格花紋式樣,還特別擅長多層次的「透漏雕」,山水人物、花鳥蟲魚都表現得栩栩如生,「福祿壽喜」等雕刻更寄寓著宅主對美好生活的心愿。

何家大院建築裝飾的又一特色是「粉牆畫壁」。牆體的磚柱和貼磚都刷灰勾縫,牆心粉成白色,檐口彩繪飾有色彩相間的裝飾帶,並以磚條相圍的幾何圖形布置「花空」,內作花鳥畫、山水畫和各體書法。這些精湛的彩繪藝術,展示著一個時代的輝煌,一個家族的顯赫,一個歷久彌新的建築藝術。

果園村具有良好的區位交通優勢,歷來都是華坪、永勝到達金江古渡和大理賓川的必經之路,現有高等級公路直穿村中,新建高速公路從其西側經過。全村現有耕地近1000畝,平均海拔 1400 米,年均氣溫18攝氏度,氣候暖和,土地肥沃,適宜種植水稻、玉米、豌豆、花生、烤煙、甘蔗、西瓜、冬早蔬菜等作物,以及龍眼、荔枝、石榴、芒果等果樹。一年之中,村民們收了水稻種豌豆,收了豌豆種西瓜,利用天然的光熱資源就可輪種三季。村裡的文化活動中心,常年展示著書畫愛好者的優秀作品,時常飄蕩著古樂隊演奏的洞經音樂。

時至今日,在果園村的大榕樹或攀枝花樹下,時常可見人群蹲著下棋,主要有圍子棋、三三棋、六子沖棋和花子棋,棋盤直接畫在地上或石板上,棋子都是隨便撿來的石子,大致分成黑白兩色。兩個人或三個人對弈,周圍卻圍著人群觀戰。這類棋雖然源自明代中原內地,但它早已成為永勝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永勝各族人民共同擁有的一種娛樂方式。

果園村名副其實,村中多果園,院子栽龍眼,田裡種西瓜,尤以「小籽果園瓜」聞名遐邇,素有「瓜果之鄉」美譽。全村至今還有30多個瓦窯,燒瓦制磚成為村民重要的經濟來源。這裡的青磚、筒板瓦、花口瓦、招財貓、花隔斷等製品,主要供應永勝、玉龍、賓川等縣使用,故有「麗江磚瓦第一村」之稱。有的瓦窯至今還保存著傳統的手工制瓦技藝,具有很高的經濟和文化價值。

如今,走進果園村,人們還能感受到《後漢書·仲長統傳》所描繪的願景,「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場圃筑前,果園樹後」。風雨的更造,歲月的剝蝕,雖然使何家大院失去了一些往日的光彩,但院落中的一磚一瓦仍能喚起人們對歷史的追憶,對中華文化的嚮往。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一個以原生態瓜果為主要發展產業、以傳統制瓦技藝傳承為非遺特色、以傳統村落民居及其生態環境保護為基礎的「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果園,必將展現在人們面前!

分享

海綿城市理論與建設

生態景觀設計

綠色建築設計

可持續設計為主

每天堅持閱讀30分鐘

讓閱讀變成一種習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築梵設計 的精彩文章:

TAG:築梵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