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自媒體轉型之路,咪蒙和新世相都錯了

自媒體轉型之路,咪蒙和新世相都錯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朋友圈似乎颳起了兩陣風潮:一個是抖音不脛而走一度「眾望所歸」,另一個就是新世相因為新一波的刷頻營銷陷入「知識傳銷」風波後來居上成為「眾矢之的」。

抖音的火爆,我們暫時可以理解是用戶對於微信微博乃至今日頭條的審美疲勞;對於陌陌愛恨交加,當然陌陌的洗白也確實傷害了一部分忠實用戶的心臟;而在此之外快手的出現,屌絲逆襲給了大家極度的「不真實感」,以至於天佑快手也無法抹除它固有「低俗」的底層印象……

這中間似乎還有明星直播以及直播競答掀起過一層大浪,只是潮水過後,用戶卻發現只有自己還在「裸泳」。

在經歷過一波又一波的「生態化反」之後,用戶的注意力被這些「朝生夕死」的App攪得一團亂麻。

當然在這裡收割用戶的注意力還不止這一款又一款的App浪潮,浪潮之巔還有各種各樣的10w+爆文以及刷屏事件在薅用戶的羊毛。

比如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比特幣和區塊鏈就一直沒有消停過;三月份更是一個悲傷的日子,霍金、紀梵希乃至李敖他們結伴而去,大家亟需找到新的話題「娛樂至死」。

於是這一次抖音被大家寄予厚望,新浪又很配合的和它們打了一組「太極拳」,更是一瞬間把抖音捧上了紫禁之巔。

鑒於抖音我們已經討論過,《抖音創世紀:社交媒體的下半場》;在這裡我們就聚焦另一個話題,風口浪尖的新世相。

相信在這幾天大家對於有關新世相「知識傳銷」的內容已經「閱盡千帆」,所以我們不妨換一個視角,聯繫咪蒙的職場提升課以及GQ實驗室的 MINI 廣告來看看自媒體人應該如何正確的打開「增長黑客」?


有趣的是,不管是咪蒙去年12月份的《咪蒙教你月薪5萬》,還是這一次新世相CEO張偉當綱的《新世相營銷課》,他們都是打著「知識付費」的幌子做「經驗主義」的「勾當」。

對於咪蒙來說,她確實有過一個叫做黃小污的助理,月薪5萬;但是人家咪蒙都說了黃小污已經不是她的助理,人家是商務總監了;所以這一次咪蒙教你月薪5萬,3年不漲薪50%就退款的邏輯本來就是有問題的。

咪蒙借著月薪5萬助理引爆的話題風口,又一次成為了自媒體界的「話題女王」:你瞧!咪蒙的助理在她手把手「英明神武」的領導下這都月薪5萬了,可見咪蒙的「真材實料」?

但你有沒有想過,黃小污本身的實力以及他們剛好乾上了「咪蒙」這個IP大火的時機,甚至於咪蒙給黃小污5萬月薪的時候是不是就在心底策劃這一次「知識付費」,想想,是不是細思極恐。

對於把周遭同時一個個「安利」一遍,無時不刻不再表現著公司「優越感」的咪蒙,逮住「實習生」之後終於對「職場白領」也下手了。

那麼,話題是怎麼來的?

話題從來不是什麼「50選一,四級採訪,5小時互動寫作」,話題從來都是從「邏輯謬論」中提取的。

那麼這一次《咪蒙教你月薪5萬》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呢?

畢竟咪蒙的一千多萬粉絲從來都不是吃素的。

況且,咪蒙在一切開始之前就給自己打了一個補丁,3年不漲薪50%就退款。

你想想,月薪已經足夠高的人,誰會去定咪蒙的職場課;而那些月薪起步就較低的人3年上漲50%從來不是什麼天方夜譚。

這種單純只靠自己就能達成的事,為什麼非要被一鍋雞湯迷失了心智?


甭管咪蒙的職場課有多被人詬病,畢竟是她開了一個壞頭,但她至少在3年不漲薪就退款這件事上做了保證,足見她自己沒有完全陷進去。

但是對於新世相CEO張偉的這一次營銷課,認真來說他們咪蒙的職場課都是同一個類型「經驗之談」。

對於這一類有很大個人屬性,IP成為的經驗課,它真的不是誰都適用的。

但這一次張偉被「聲討」的原因卻不是因為他在效仿咪蒙那種「掛羊頭賣狗肉」,關鍵是他的傳播方式有問題。

雖然一切開始之前新世相本身就把傳播限定在3級之內,有效避免了自己陷入「傳銷」的陷阱。

但這種「知法犯法」鑽空子的做法,只是因為沒有傳播到第四級就不是「傳銷」嗎?

而這也就是大家堅信新世相就是在「知識分銷」的原因。

所以,對於那些想要為新世相翻案的人,說什麼「知識付費的屬性,註定其只能走分銷路線」——知識付費不是一般商品,更接近一次新內容付費,而且新世相還不是首惡;照這麼說傳銷這種事情就情有可原了?畢竟,傳銷賣的也不是一般商品,更接近一次性欺騙,而且早在鬱金香的時代就有了。

雖然理論來說新世相來講營銷課,確實有其價值;畢竟那麼多的刷屏傳播事件打底,怎麼都該有些「套路」。

但是明顯這一次新世相是被自己套路了,以為規避好所有可預測的危險就能橫行無忌,殊不知微信從來都不是和善之人,而用戶也不是誰都可以愚弄之輩。


相比於咪蒙職場課和新世相營銷課一個在內容上「名不副實」,一個在傳播形式上「鋌而走險」,另一個同樣在「轉型破局」的GQ實驗室倒是讓人耳目一新。

當然,或許是因為相比於咪蒙和新世相,GQ實驗室沒有前者那麼大的轉型壓力,所以還在處於一個相對早期的轉型實驗周期。

這就相當於咪蒙早期的廣告以及新世相早期策劃的各種營銷活動,由於不用背負那麼大的IP變現壓力,所以能夠更完善的考慮到用戶的接受以及反響。

尤其對於現在新媒體已成「血海」,回頭無岸,只能砥礪前行的時候,對於這些新媒體大號他們聚焦的注意力已經達到了瓶頸,新的增長空間有限,就必須找到其他的途經來激活粉絲的「購買力」。

其實在咪蒙職場課之前,她就已經開始頻繁出現在各大講座,試圖給自己曝光;而在新世相營銷課之前,他們也曾和京東、蘇寧、愛彼迎乃至淘寶和騰訊有過合作;但是他們的胃口太大,顯然不滿足於當下。

於是就有了這些足夠吸睛但是卻會招來非議的「慢動作」。

那麼,同樣都是轉型,為什麼新媒體殊途同歸都走向了那條「不歸路」?

一是:IP吃像難看,太急於套現;

二是:作為非正規軍的他們,想試試市場和用戶的底線;

三是:迫於資本傾軋商業化過猛遭到反噬,急火攻心做出「自殘」式的營銷舉措;

那麼,鑒於咪蒙和新世相的反面例子,以及GQ實驗室的曇花一現,新媒體轉型到底該怎麼做?

我們要知道,咪蒙的職場課說白了就是在「兜售捷徑」,利用弱者的焦慮和畏葸,滋長了他們的懶惰和投機。

至於新世相,他顯然也詩在走捷徑;但是不同的是新世相面對的人群特殊,對於傳播人士來講他們做的事情本來就是給用戶和品牌創造捷徑;所以最大的問題是新世相的傳播,它刺激了人性的「惡——貪婪」。

最後談到GQ實驗室,段子和表現手法都不新鮮,但是考慮到GQ原本「小資」的用戶背景,這一次傳播就是在嘩眾取寵,刺激用戶的新鮮感。

考慮到這三者得與失的本質,我們知道新媒體轉型的幾點基本法:

第一:時刻要考慮用戶的接受度,給他們新鮮感可以,一兩次還行,「嘩眾取寵」的營銷玩多了,就會刺激用戶流失;

第二:跳出圖文框架做的東西需要考慮用戶的匹配度,需要思考自己的用戶到底需要什麼東西,不能脫離群眾基礎;

第三:用戶瓶頸是每一個自媒體都會遭遇的狀態,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在興趣,變現和用戶之間取捨世間沒有三全法。

當然,在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注意到市場趨勢,用戶的注意力流向,就像現在抖音就是一個不錯的流量窪地,可以預測AR技術一旦成熟起來將會顛覆目前的「人&終端&人」社交生態。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風口上的AI晶元,只是國外巨頭的遊戲嗎?
為研發自動駕駛軟體,豐田砸下3000億日元建新合資公司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