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003】人與永恆

【讀書·003】人與永恆

Kinderszenen, Op.15 no.7. Traumerei (Dreaming)

 施納貝爾:勃拉姆斯第二鋼琴協奏曲&舒曼 童年情景鋼琴組曲

Atheist 

00:00/02:43

034/

最近幾天讀了一本周國平的隨感《人與永恆》,在萬事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恆是最大的謎。

這本書有26個主題,都是作者平時的隨感歸集,可能同一個主題有自相矛盾的感想。就像羅胖所說:「同時葆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這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確定性的知識越來越少,一切都在飛速的演化,真理性的知識越來越少,互相矛盾也未嘗不可。

很多感悟讀起來,心中有一些思緒但是不知如何表達,讀了書之後可能有種,對的,我的想法和作者差不多,開心。

讀完全書印象最深的有三點

關於藝術和美。每個人都有那種奇妙的瞬時的感覺,可是大部分人抓不住,日常瑣屑和生活的潮流,把他們沖向前去了,他們來不及顧不上去回味和體驗。有些人抓住了,但不能賦予形式,表達不出來。只有極少數人既能抓住又能賦予形式。

美是騷動不安的,藝術家卻要使它靜止。美是稍縱即逝的,藝術家卻要使它永存。

關於生命和時間。痛苦和歡樂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無歡樂也無痛苦。

記憶是我們體悟時間的唯一手段,假如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年齡,他能否根據頭腦里積累的印象來判斷這個年齡呢?幾乎不可能,有的人活了很久,印象少的可憐,有的人還年輕,印象卻很豐富了。如此看來,壽數實在是無稽的。我比你年輕十歲,假定我們將在同日死,即我比你短十年壽。但此時此刻,我心靈中的體驗和大腦中的印象比你豐富的多,你那多活了的十年對於你又有什麼意義呢?我甚至連記憶也不是因為抽象的絕對時間是無法感受,因此也無法記憶的。我們只能記住事件和印象。於是只剩下一個「多活十年」或「早生十年」的空洞的觀念。

關於寫作。

別人的書,再偉大再卓越,也只是別人的生命事件的痕迹。他們也許會觸發我的生命事件,但只有我自己才能刻下我的生命事件的痕迹。

對我來說,人類歷史上任何一部不朽之作都只是在某些時刻進入我的生命,唯有我自己的易朽的作品才能與我終身相伴。我不祈求身後的不朽,在我有生之年,我的文字陪伴著我,喚回我的記憶,溝通我的歲月,這就夠了,這就是我唯一可以把握的永恆。

我不追求盡善盡美,我作品是我的足跡,我留下它們,以便辨認我走過的路,至於別人對它們做出何種解釋,就與我無關了。

其他的一些書摘:

也許,意義永遠是不確定的。尋求生命的意義,所貴者不在意義本身,而在尋求,意義就寓於尋求的過程之中。

我們讀英雄探寶的故事,吸引我們的並不是最後找到的寶物,而是探寶途中驚心動魄的歷險情境,尋求意義就是一次精神探寶。

我不相信一切所謂的人生導師。在這個沒有上帝的世界上,誰敢說自己已經貫通一切歧路和困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尋找了。

至於我,我將永遠困惑,也永遠尋找。困惑是我的誠實,尋找是我的勇敢。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愛情,事業,友誼,名聲都消逝了,但我還活著,活的如此單純坦然。就像楊絳先生100歲時候的那種狀態嗎?

人生的秘密盡在時間,在時間的魔術和騙術,也在時間的真相和實質。時間把種種妙趣賜給人生。

逝去的事件往往在回憶中獲得了一種當時並不具備的意義,這是時間的魔力之一。

記憶是一種加工,一件往事,經過不斷的回憶,也就是經過不斷的加工早已面目全非了。

歷史是民族的記憶,民族和人一樣只記住自己願意記住的事情。

一切外在的欠缺和損失,包括名譽,地位,財產等等。只要不影響基本生存,實際上都不應該帶來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為你在乎,越在乎就越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的毛也傷不了。

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ps:常讀常新的 一本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生栗子 的精彩文章:

OKR目標管理法

TAG:花生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