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到,白晝長,百草回芽,舊病萌發
春分後,春就進入了陽氣氤氳,千花百卉爭明媚的日子了。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
春分到,白晝長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也分」「仲春之月」。《明史.歷一》說:「分著,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春分一到,白晝漸長,雨水明顯增多,我國平均地溫已達到 10℃以上,呈現出一派草長鶯飛的景象。正如大文豪歐陽修對春分時節的精彩描述:「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由於春分的節氣特點是陰陽平衡,故養生也要順應時的節氣特點,要注重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
春分養生攻略
二十四節氣春分養生歌
春分調和半陰陽,花開遊園情志暢,
晚睡早起散步敞,和胃防感掛香囊,
養顏梳頭節室防,調和陰陽第一樁。
1早起早睡以養肝
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而生髮條達,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因此,春季養生要舒暢身體,調達情志。
2防止舊病複發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3衣物增減有度,穿衣「下厚上薄」
春分時節,雖天氣漸暖,但乍暖還寒,雨水較多,還是需要「春捂」。穿衣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腳部保暖,最好能夠微微出汗,以散去冬天潛伏的寒邪。老人及小孩普遍抵抗力比較差,容易患感冒或風疹等傳染病,在這個時候就更應注意適時添減衣物,適量多穿一些衣服,不要一時減衣減得太快。
4每天梳頭百下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5調節飲食
春天新陳代謝旺盛,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扶陽為食養原則,忌過於酸澀,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尤不宜多進大辛大熱之品,如參、茸、附子、烈酒等,以免助熱生火。春天宜多吃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特別是各種黃綠色蔬菜,如瘦肉、豆製品、蛋類、胡蘿蔔、菜花、大白菜、柿子椒、芹菜、菠菜等,此外,還應注意不可過早貪吃冷飲等食品,以免傷胃損陽。
6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陽氣初生,飲食的調養除了注意升發陽氣,還要投臟腑所好,應適當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食物可選擇辛溫發散的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7.預防春困
春天風和日麗,多人卻感到睏倦。疲乏頭昏欲睡,早晨也不醒,這種現象就是大家季說的「春困」。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體內循環季節性差異,春天氣候轉暖,皮膚血管舒張,循環系統功能增強,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負荷加重,供應大腦的血液就相對減少,大腦的氧氣就會感到不足,因而會感到睏倦乏力。
那麼怎樣減輕與預防春困呢?
一要保證睡眠,早卧早起,克服消極懶惰思想情緒;
二要積极參加鍛煉和戶外活動,改善血液循環;
三要適當增加營養。研究證明,缺乏B族維生素與飲食過量是引發春困的重要原因,故宜多吃含維生素B族豐富的食品,吃飯不宜大飽;
四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少吸煙,如不太冷,適當減些衣服,或用冷水洗臉,都會使困意儘快消除。
TAG:亦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