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里的挑戰者——社交網路下崛起的拼多多

阿里的挑戰者——社交網路下崛起的拼多多

拼多多逐漸成為了社交電商平台的代名詞,它發展速度飛快,已經逐步發展成為國內目前主流的手機購物APP。拼多多成立於2015年9月,是一家專註於C2B拼團的第三方社交電商平台。用戶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等的拼團,可以以更低的價格,拼團購買優質商品。

拼多多成立不到兩年,商品超過30萬種,用戶已超一億,月GMV超過30億元,2016年7月B輪融資1.1億美元……發展速度如此神速,直接碾壓上市公司唯品會。

拼多多以波瀾壯闊的發展氣勢成為了社交電商的翹楚,2017年初估值就超過百億元,甚至開始與阿里、京東這樣的電商巨頭分食蛋糕,作為電商新貴,我們不禁要問,拼多多到底憑什麼迅速崛起?

低價+拼團,拼多多的崛起

拼多多成立時間不到兩年,17 年平台交易GMV 過千億,用戶超過3億,18 年1 月月活過1 億,成為僅次於阿里、京東後的第三大電商平台。拼多多16 年7 月獲得高榕資本、IDG、騰訊等1.1 億美元的投資,是騰訊體系下最重要的電商渠道之一。

3億用戶,百萬級商家。這是社交電商拼多多官方提供的數據。憑藉「團購+低價」策略以及對微信平台社交屬性的運用,從三線以下城市神奇崛起。

拼多多今年年初的GMV已經達到了400億GMV的銷售規模,而400億的GMV是一個什麼概念。

京東2017年財報顯示,其全年GMV為1.3萬億,平攤到每個月,也就是1100億左右,而拼多多已經達到400億規模,也就意味著其交易額早已超過1/3的京東,然而這並不是最恐怖的。

更恐怖的是,拼多多是一個高速增長狀態,根據數據,其2017年月初GMV僅為20億,但是在2017年底則達到了100億規模,如果按照5倍的增長態勢,騰訊對其繼續扶持並不加以限制,拼多多有很大的概率在今年底就達到甚至超越京東的月GMV。

根據電商2017年1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拼多多超越天貓、蘇寧易購、唯品會、京東老四家,成為周活躍滲透率僅次於手機淘寶的電商App。

拼多多是怎麼「拼」的

簡單來講,拼多多自稱是一款主打電商+社交的產品。拼多多作為一款平台類產品,它的用戶群體一共分為三類:主動用戶、被動用戶、商家。而圍繞這三類用戶,拼多多的核心業務邏輯如下:

拼多多將每次購物的用戶分成了主動用戶和被動用戶兩部分,兩者各司其職:主動用戶負責尋找商品,開團後分享給朋友,而被動用戶則在微信上看到主動用戶發了個鏈接。

而拼多多這個業務邏輯中最重要的核心點就是:

1. 用戶為什麼要分享?他好好地買個東西,你增加了他買東西的成本他樂意嗎?

最簡單的一個理由,貪便宜。當然如果僅僅只是貪便宜,那還不夠,不然各種轉發可降價的公眾號豈不是早都發展成平台了?拼團還是幫助朋友!我看到了一個實惠的商品,我分享給我朋友看他需不需要,也算是幫他一個忙。他省去了挑東西的時間,還買了實惠,簡直是一舉兩得。

2. 為什麼被動用戶會參團?而不是使用淘寶京東來購物?

被動用戶呢,其實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東西,也不知道自己想買什麼,用戶去淘寶京東上面逛逛逛半天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太麻煩了。有了拼多多,就不用這麼麻煩了,偶爾朋友發群里一鏈接,物美價廉,還不用花時間去挑了。

在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之後,每個用戶都成為了流量中心,自然使得拼多多擁有以下兩大競爭優勢:

1. 社交流量獲取,極易觸達用戶。

通過讓用戶分享到微信上湊人數買實惠的形式,達到了吸粉+團購的雙重目的。拼多多不需要像其他電商平台一樣去思考怎麼獲取流量,而是直接利用超級應用微信的流量,通過社交鏈的傳遞快速獲取用戶,流量獲取成本低。

2. 拼團模式,商品價格低廉。

與團購類似,將更多的用戶凝聚在一起,提高用戶與商家的議價能力,因而極大程度地獲得商品讓利,以更低的價格購得更好的東西。並且,由於流量成本較低,拼多多上的商家所需支付的廣告費用相應降低,自然可以以一個較低的價格出售商品,以此吸引用戶,獲得更多交易量。

在電商領域內,有這兩大特點就已經足以讓其它競爭者望塵莫及了。

緊抓社交網路下的關注度

與傳統交易型電商先有需求再進行購物不同,社交電商是通過社交的方式主動刺激需求,從而發生購物行為。

「1億人都在用的購物APP」,拼多多網上商城的廣告隨處可見。去年上半年,拼多多商城斥資數億元,贊助當下火熱的綜藝節目《極限挑戰》、《中國新歌聲》等,這個此前一直較為低調的電商平台也獲得了市場前所未有的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拼多多成立於2015年9月,上線僅4個月,單日成交量就突破1000萬,僅一年時間,月成交量就達到了10億元。這相當於在特賣網站唯品會成立三四年後的成交量,而拼多多只用一年就走完了唯品會好幾年的路。

此前拼多多的創始人兼CEO黃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拼多多發展之所以如此迅速,在於其獨特的社交電商模式,所謂的社交電商,簡單可以理解為將關注、分享、討論、互動等社交方式引入電商交易的形式,與傳統交易型電商先有需求再進行購物不同,社交電商是通過社交的方式主動刺激需求,從而發生購物行為。

購物不全都是目的型的,很多時候,你就是想約上三兩好友,去大悅城、去沃爾瑪逛逛。購物是社交、是娛樂、是生活的一部分。社交電商的模式是創新,本質卻是回歸,它讓線上消費重拾社交屬性,讓購物變得「有溫度」。拼多多的迅速崛起,其實得益於其模式,也就是所謂的社交電商!近幾年,社交電商的概念,一直為業內所津津樂道。通過拼多多,個人可以在微信向自己的親朋好友發起拼團,拼團成功,商家發貨。這一模式,將購買行為融入到社交之中,為原本的購物行為增加了互動性和趣味性,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共享式購物體驗。

面臨的挑戰

目前,僅從數據層面來看,拼多多的社交電商模式發展確實非常迅速,可它還有另一面——網友直言不諱地在各種社交平台吐槽拼多多「垃圾」「詐騙」。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拼多多投訴量躍居行業第一,高達 13.12%。

拼多多所面臨的棘手問題還很多,例如客戶體驗不如人意等,在拼多多商城官網貼吧中,就有不少消費者投訴購買的水果出現損壞、以及退貨換貨過程不夠順利等問題。

確實,在過去兩年間,發展迅猛的拼多多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如其他電商平台一樣,拼多多也因為產品質量差、商家虛假髮貨、拒絕退款、售後服務較差等遭到消費者投訴。

拼多多用戶中,大多表示拼多多商城體驗不如人意。對於網購消費者來說,商品質量、性價比及物流服務是關注的三大核心,但從這三個方面來看,拼多多能跟天貓、京東之類電商巨頭拼的大約只有低價了,後續如何在商品質量、物流速度等方面有所提升,或許還需要運營團隊考慮。

此外,據媒體報道,還有不少入駐商家反映因快遞信息更新慢等原因,遭到扣款、賬戶凍結等處罰,一些商戶甚至被凍結上百萬元資金,由於處罰力度大,一度讓商家認為,罰款是拼多多的主要盈利模式。而拼多多相關負責人對《投資者報》記者回應稱,「我們對於商家的處罰後續,所有假貨、延遲發貨等的違約金我們都一分不留地賠付給消費者用戶了,這部分沒有任何留在平台。」公司方面還表示,平台之所以懲罰存在問題的電商,主要還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將沒有服務能力的商家淘汰出局,提高用戶體驗。

總體來看,拼多多未來的發展依然存在著諸多挑戰,社交電商的未來出路究竟會在哪裡?拼多多在這一輪高調現身之後,又將如何發展?這一切,或許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來自阿里的壓力

作為電商領域的老大,阿里不允許在全力狙擊京東的同時,再生長出一個可能威脅其領導地位的第三極。鑒於拼多多體量漸成氣候,已引起阿里注意和警惕,面臨被打壓的風險。今年1月,阿里發布了《2017年知識產權年度報告》,點名制售假貨商家向微商轉移,被外界視為向拼多多開戰的信號。

在搶奪用戶上,拼多多確實給淘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用戶的核心需求是多快好省,此前淘寶一直致力於做好這幾點,但拼多多的崛起在這幾點上成功威脅到了淘寶。

去年底,淘寶拼團再度襲來,並對一個關鍵參數進行了修改,即商品拼團價格將不再計入雙11報活動的歷史最低價範圍,以此來吸引商家參與。這樣一來,既不會影響雙11報活動,拼團帶來的大銷量又可以大幅度提升商品的曝光幾率。據悉,這一更新將在3月的手機淘寶新版本中推出,給拼多多施壓意味濃厚。

實際上,在拼多多之前,也曾出現過不少主打高性價比、以低端市場為目標的電商平台。他們的玩法大多是淘寶優惠券,或者淘寶商家的站外特賣,都對阿里有一定的依存度,而且隨著依存度的變高,阿里對於這一系平台的實際掌控度也就愈大。

而拼多多卻是個例外,它幾乎與阿里的電商體系沒有交集,它依託於微信生態,種子客戶大部分為沒有經過PC端電商時代而是直接進入移動電商時代的增量市場。由此來看,阿里系對於拼多多的控制能力很明顯,就非常小了。而拼多多能否成為下一個淘寶系,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蘭太岳 的精彩文章:

TAG:道蘭太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