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砍小魚出書了
【第37期蘋果派】
時間:2018/03/25 周日 下午14:00 - 15:30
地點:靜安區新閘路1708號 靜安區圖書館 五樓視聽室
*此次活動無需提前報名。
◆◆◆◆◆
我們的砍魚出書了。
對於她的這本書,我們很難比編輯介紹得更全面了:
「
——你確定你是你嗎?
——你確定從一開始你就「經歷」並且「擁有」你的記憶?
《雲霧2.2》是90後新銳科幻作家、中國科幻新興勢力代表王侃瑜的中短篇小說集,共收錄6個短篇及1個中篇小說。
王侃瑜的科幻小說描寫未來世界,從中影射我們今天遇到的種種問題,喚起被我們忽視的情感,寄託了對於人類整體而非個體的關懷,對於終極問題的思考,對於宇宙星辰的嚮往,對於未來無限可能性的想像。」
◆◆◆◆◆
我們也很難比作家們和教授們誇得更專業了:
曲折複雜的情節,充滿驚奇感的前瞻技術,被愛恨情仇驅使的主角們……一切在侃瑜細膩的筆觸中展開,將讀者帶入一個個亦真亦幻的未來。王侃瑜是屬於新時代的造夢者。
——科幻作家 江波
有人說最好的科幻都是太空歌劇:科幻故事就是大寫的人在被科技放大的舞台上表現大寫的情感。王侃瑜的小說終於讓我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她的小說既是探索未來的望遠鏡,也是探索人性的放大鏡。
——科幻作家、譯者 劉宇昆
王侃瑜同時具備人文和科學的深厚素養,她善於在作品裡賦予非現實的世界以真實的血脈經絡,這使她的情節、人物既有科學的依託,又染有幻想的霓彩。她敏銳地捕捉到現實生活中諸多萌芽初露的現象,在幻想的王國中將它們予以充分飽滿的展示,並得心應手地探討人性深處的諸多問題。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宏圖
王侃瑜的作品把個體的掙扎在星空下展開,捕捉心靈在另類時光中的悸動,為技術化的未來注入詩意和情懷。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嚴鋒
◆◆◆◆◆
我們熟悉的砍魚的模樣,丁統也描述得很詳盡了:
「10年前,《三體》還沒出單行本,也鮮有人知道「雨果獎」不是紀念維克多·雨果的獎項,總之科幻在那時候只是小圈子裡的自娛自樂。就在那樣的一天里,我去復旦大學參加科幻活動,看到教室里有個略顯瘦弱的女孩子,站在講台黑板前面,指揮一干同學布置教室,接待嘉賓,把一切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那便是我第一次認識侃瑜。
後來見得就多了,一起聯絡科幻同好,一起籌辦上海高校科幻聯盟,一起策劃各種科幻活動。雖然侃瑜也有做到疲憊的時候抱怨說「太難了,不幹了」,但是一轉身又會幹勁十足地去做那些常人看來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能夠堅持那麼久,大約也是小時候的科幻夢想從未熄滅的緣故。說起來,人生中大抵總有那麼一個階段,會對科幻產生不可抑制的興趣。只是隨著慢慢長大,有些人放下了科幻,去追尋別的愛好;但也有些人一直沒有離開,把科幻當成自己一生的興趣。侃瑜無疑應該是後者吧。「
繪 | 松鼠 / 橡皮章 | 子十
此處另有不具名但我們差不多都知道是誰的蘋果核小夥伴讚美侃瑜的一段話:
「砍魚剛上大學時,我在讀研究生(碩士),砍魚碩士畢業時,我在讀研究生(博士),砍魚拿星雲獎時,我在讀研究生(博士),砍魚出書時,我終於畢業了。『不是我不努力,是砍魚成長太快了』,我經常這樣安慰自己,而砍魚努力的身影不斷增強了這句安慰的分量。」
在3月的這個周末,讓我們和侃瑜去靜安區圖書館聽她聊聊自己的新書與創作經歷(向她表白)吧!
◆◆◆◆◆
本期嘉賓:
王侃瑜,1990年生於上海,畢業於復旦大學創意寫作專業,上海市作家協會、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員。曾受邀參加上海-台北兩岸文學營,香港美倫星際科幻大會,上海國際文學周,歐亞經濟論壇,中國科幻大會和第四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等。短篇小說《重返彌安》獲彗星科幻國際短篇競賽優勝並譯入英語發表,中篇小說《雲霧》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銀獎。作品見於《萌芽》《科幻世界》《外灘畫報》《大都會Numéro》《ELLEMEN睿士》《文藝報》《聯合文學》《Mithila Review》《Galaxy』s Edge》等。
代表作
《月見潮》,《萌芽》2016年第3期
《消防員》,《科幻世界》2016年第2期
《雲霧》,《萌芽》2015年1-6期
? 關於蘋果派
科幻蘋果核2013年底發起的上海月度泛幻想圈沙龍,科幻、奇幻、科技、人文無所不包。
電影沙龍、作家研討、前沿科學講座、高新實驗室探訪、科技場館參觀……
這裡是蘋果樹下的派對,想像力與好奇心的聚會。
TAG:applec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