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億」部巨頭的下一步,OPPO四招衝擊波下預示怎樣的行業之春?

「億」部巨頭的下一步,OPPO四招衝擊波下預示怎樣的行業之春?

如果說中國市場曾是驅動全球通信市場的加速器,而2017年則是這一加速器的冷卻期,國內市場首度出現4%的下滑。即便在2018年伊始,國內市場數據也並不樂觀,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一月、二月國內手機出貨量分別同比下滑16.6%、38.7%。

大盤喜人時自是歌舞昇平、百花齊放,而大勢冷卻時,考驗得則是內生的智慧,也是行業洗牌的深水期。如今金立變局再次向行業敲響警鐘,使整個行業都在看向這幾家領軍巨頭,華為、OPPO、vivo、小米。

3月19日,OPPO發聲了,向行業宣布了他的新征程「漸變」,並將R15作為其漸變之旅標誌性的第一步。

(OPPO副總裁

吳強在春季新品媒體溝通會上發表主題演講)

「我自巋然不動」的OPPO

OPPO一直被行業熱議,不止因為全球第四的行業位置,更因為OPPO的不群——「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從產品來說,OPPO從不血拚配置,而是縱深幾個核心需求,與行業主流「高配低價」風格格不入;從營銷來說,OPPO從不把「互聯網渠道」、「互聯網基因」掛在嘴上,更不拼高大上的「PPT」或者「情懷」,而將心思一門落到渠道滲透和消費者觸及……無論是OPPO剛誕生時的搶灘期,還是風雲迭起的互聯網手機時代,OPPO都選擇堅持自我。

但這不是業內對OPPO熱議的根本,最讓行業聚焦而不解的是OPPO逆勢增長的「巋然不動」。

數據顯示,OPPO自2013年起,就開啟了增長之旅。在中華酷聯拉開差距的2014年,OPPO銷量翻番;在小米登頂的2015,OPPO列入國內品牌TOP5;而當2016年、2017年,聯想、TCL相繼從TOP5消失時,OPPO卻從TOP5穩升為國內手機品牌的第二。

即便是在行業遇冷的2017年,OPPO依舊保持了30%的增長,並將增長勢頭維持到Q4,成為了國產手機中少有幾家逆勢上揚的。

實際上,據中國最大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監測平台Trustdata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智能手機保有量佔比最高的是OPPO,並在2017年已佔到了總用戶量的19.5%,這正是OPPO長期以來不論大勢優劣一直累積增長形成的穩固態勢。

這種固若金湯,不僅讓一直想方設法刺激市場的友商們眼紅,更讓眾多小玩家下手。據數據,目前市場上已經形成了T型格局,根據此前的Counterpoint公布的數據,包括OPPO在內的TOP 4的廠商所佔的市場份額就已經達到67%。據IDC數據顯示,OPPO在2017年的銷量達到1.118億,體量上已經讓其它玩家望塵莫及。

究竟是什麼讓OPPO的市場地位看起來固若金湯?

堅持「本心」的OPPO

在友商的起起伏伏之下,OPPO卻巋然不動,這背後實際上源於OPPO有別於他人的獨善其身。究其根本,其實是有「舍」才有得的堅持「本心」。

這從一個簡單方面就能清晰看出,比如OPPO的研發與專利。

實際上,OPPO一直花費不少精力在研發上,其申請專利排名更是在業內僅次於華為。截止到2018年3月16日,OPPO在國內的專利申請公開和授權數量共18249件。但為何我們卻總聽到一些極客總在抱怨在OPPO上找不到「全面」的極致技術配置?實際上,這正是OPPO「舍」「得」之道。

OPPO在立身之初,就將目標受眾精準鎖定在我國數量眾多的年輕消費者群體。有別於極客宅男,他們往往更看重手機在生活日常中的需求,而他們最常用的功能就是拍照、音樂以及一些超級應用像時下流行的王者榮耀,最急需地就是電池續航。

而OPPO的專利正是在這些核心用戶最迫切需要的需求上進行深度研發,譬如在拍照基於用戶暗光人像拍攝的痛點自研了智選雙攝,基於用戶美顏千篇一律的痛點研發了AI智慧美顏,更逆向供應鏈與索尼聯合開發感應器。而OPPO創新的快充,更成為不少消費者認準OPPO的標杆式創新。

在研發投入和產品設計上不盲目跟風,OPPO在行業普遍追求「標配」化配置PK中堅守本心,以精準的研發深度與旗艦機差異化,才得以精準地牢牢俘獲這一部分消費。

OPPO的「本心」也解釋了為何他不會一時腦熱地放棄線下渠道去發力互聯網渠道。這都是OPPO堅持本心結出的「果」。浪潮之下,堅持本心的少,而OPPO的堅持就顯得更加珍貴。當然,也容易讓大多數人看不懂,但OPPO不在乎,只要消費者懂就好。

「忍者」OPPO「求變」

可如今,OPPO對外發聲要「變」了。這又怎麼講?是有所取捨的「忍」者OPPO終於堅持不住了嗎?實際上,OPPO的「變」上加了」漸」字,一字之差,卻透露出OPPO與行業另一派別顯著的區別。

技術驅動,現在已經成為大多數廠商刺激需求,渴望在同質化浪潮中消費者換機意願不強烈的行業背景下奮力一戰的技巧之一。甚至在這種目標下,很多創新功能包裝大於實效,宣傳大於體驗,而新增功能所形成的新成本卻往往被消費者所承擔。

可從OPPO的動作來看,它並沒有走這樣一條路線,而是務實更多。其中技術專利落地量產就是OPPO務實「本心」與「漸變」風格的一個顯著表現。

拿時下最流行的「全面屏」和「異形屏」設計來說,實際上,OPPO在研發上一直早於業內。據國家專利局查證,OPPO早於2017年1月就申請了全面屏專利,在9月獲得授權,甚至比蘋果還早了三個月,而在2016年,OPPO就申請了更加極致的屏內挖孔的異形專利,聯合旋轉、彈出攝像頭等相關全面屏專利,可以實現屏佔比接近100%。

技術的探索起源於OPPO對於極致產品的追求,可這之上又一個更根本的「本分」歸屬,就是消費者需求。可想而知,OPPO對於已有專利在爆款產品上落地的甄選,實際上源於對於技術成熟度、供應鏈成熟度,以及消費者接受度等多種考量。

正如OPPO副總裁吳強所說,「對於OPPO來說,最大的對手是自己,只有不斷修鍊內功,不讓自己犯錯誤,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健康長久地發展。」可想而知,在OPPO看來,急匆匆搭載新技術追求噱頭是對消費者利益的犧牲,OPPO不願將消費者作為小白鼠,更不願意以此犧牲掉自己一直以來的「懂消費者」定位。

而實際上,從即將發布的OPPO R15上來看也是如此。OPPO R15的確在外觀、體驗上均帶來驚艷表現,甚至在AR應用上超行業一步。但回到行業爭論頗多的識別模式上,既採用了快至幾乎毫無知覺的人臉識別,但依舊保留了指紋識別,雙重保險下,體現了OPPO不犯錯誤的漸變追求。

OPPO產品經理王偉在媒體溝通會上介紹R15系列新品)

四招衝擊波預示了什麼?

在發布會中,OPPO對外公布了四維一體的漸變策略,講述了將在科技創新、品牌升級、全球布局和產品觀四個方面做循序漸進地改變。這透露了一個事實,OPPO將繼續加重國內市場深耕並發力海外市場。筆者認為,這四大戰略之中核心在於兩個詞「升維」與「開拓」。

科技升維;OPPO對目前業內專利第二的排名依舊不滿意?OPPO明確表示將在未來「技術研究」與「產品研發」,腳踏實地的同時也要仰望星空。細細想來,可以認為是OPPO一邊目標於5G時代的技術領先,一邊繼續深耕消費者精益化需求的技術組合戰略。OPPO將成立OPPO研究院,下設六大研究中心。值得期待的是,OPPO已經在5G方面積極布局,是目前國內5G標準制定重要參與者,首批推出5G產品的廠商。而能否將OPPO現在已有的AI、AR能力與5G技術相結合,再次打造一個「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一樣「以一敵十」的標杆技術?也許很快就將有答案。

品牌升維;已經將品牌做成自己差異化戰略的OPPO,又將進行品牌升級,例如已經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布局高格調的超級旗艦店,據說旗艦店從設計到體驗將直逼蘋果體驗店,這似乎可以看做是OPPO繼續衝擊高端市場的鋪墊之舉。也許很快,OPPO的時尚、藝術標籤將不止於90後群體,甚至會讓極客群體也耳目一新,重新思考手機的定義。

全球競爭;顯然,在拍照、AI及超級應用優化均瞄準國內消費者需求的R15為OPPO再一次收割國內市場打下良好基礎,而3月31日面向億萬消費者的曝光也讓這一勝利似乎近在眼前。然而,想在國內市場飽和情況下,倘若OPPO想再次將增長拉至兩位數,必然依託更多海外新市場的發力。如今OPPO也對外明確了海外市場探索的下一站,日本,這意味著OPPO將進入索尼、NEC、夏普的主場廝殺。而OPPO也表達出「空杯思維」,將依託消費者的本地化需求進行差異化的戰術布局,涉及產品、品牌、營銷等多個維度。實際上,自2009年起,OPPO已布局30個海外市場,並在東南亞、印度等地區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經過2018年這一數字又將增加至多少,值得關注。

(OPPO副總裁

吳強現場介紹OPPO未來將從四大維度突破)

產品升維:可以說,產品上的升維,體現產品觀的國際市場的本土化和「精」益求「精」(注意是「精」準的「精」)。OPPO將在已經聚焦的年輕人需求基礎上,更加差異化地進行本地化匹配。而與產業鏈合作夥伴一起聯合開發,甚至建立一個開放的生態,或許將是OPPO持續發力的方式之一。比如這次與商湯科技聯合推出的OPPO AR開發者平台,讓開發者一起開拓,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由此可見,一直定位於中端的OPPO將繼續升維發力,在科技研發、品牌、市場等多個方面開啟向新的征程。可以預見,未來在T型格局的頂端,也將再次迎來一輪強烈的競爭洗牌。

結論:

就如股市一般,在牛市中可能難以辨認智者英雄,而在熊市才更考驗雄才與智慧。在紅利漸失的後智能手機時代下,OPPO依舊卓爾不群的「漸變」戰略讓行業看到一種新可能,更提醒著我們:在行業減速背景下,不要焦慮不要恐慌,更不要盲目冒進,夯實能力、不忘初心的「漸變」,也許才是一個更智慧的「迎春」之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葛甲 的精彩文章:

2014年的兩起驚天收購,是聯想今日困境之因

TAG:葛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