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振寧和霍金哪個成就大?

楊振寧和霍金哪個成就大?

當今世界最偉大物理學家非楊振寧教授莫屬。即使霍金活著的時候,楊振寧教授的成就也大於他。

只不過霍金把理論通俗化了,楊振寧教授的理論太深奧,非專業人士弄不明白,造成了霍金比楊振寧教授更有名氣的現象。

兩者相比,就如寫網路小說與學術著作相比!唐家三少,番茄,寫的再好,賺錢賺的再多,能和錢鍾書與魯迅比嗎?通俗的霍金能和深奧的楊振寧教授比嗎?

一、楊振寧教授在物理學上取得得成就

楊振寧教授,1922年出生於中國安微,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教授在物理學作出如下貢獻:

1.相變理論

1952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合作完成並發表了兩篇關於相變理論的論文。這兩篇論文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氣模型的巨配分函數的零點位於某個複平面上的單位圓上。

2.玻色子多體問題

楊振寧在1957年左右與合作者發表或完成了一系列關於稀薄玻色子多體系統的論文。他們得到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驚訝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項,這個修正項隨著冷原子物理學的發展而得到了實驗證實。

3.楊—Baxter方程

20世紀60年代,尋找具有非對角長程序的模型的嘗試將楊振寧引導到量子統計模型的嚴格解。1967 年,楊振寧發現 1 維δ函數排斥勢中的費米子量子多體問題可以轉化為一個矩陣方程,後被稱為楊—Baxter方程(因為1972年Baxter在另一個問題中也發現這個方程)。Hubbard模型後來成為高溫超導的很多理論研究的基礎。

4.1維δ函數排斥勢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溫度的嚴格解

1969年,楊振寧和楊振平將1維δ函數排斥勢中的玻色子問題推進到有限溫度。這是歷史上首次得到的有相互作用的量子統計模型在有限溫度(T>0)的嚴格解,這個模型和結果後來在冷原子系統中得到實驗實現和驗證。

5.超導體磁通量子化的理論解釋

1961年,通過和Fairbank實驗組的密切交流,楊振寧和Byers從理論上解釋了該實驗組發現的超導體磁通量子化,證明了電子配對即可導致觀測到的現象。

6.非對角長程序

1962年,楊振寧提出「非對角長程序(off-di-agonal long-range order)」的概念,從而統一刻畫超流和超導的本質,同時也深入探討了磁通量子化的根源。

美國物理學家蓋爾曼,是一代奇才。但是他在楊振寧面前很謙虛,他自己多次聲稱量子色動力學不過是將楊振寧標準模型的su(2)對稱性擴展到su(3)而已。楊振寧多次過生日他都不遠萬里趕過來參加。

咱們再看看楊振寧接受過院士頭銜的組織,都有那些:中國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俄羅斯科學院、教廷宗座科學院(羅馬教皇學院)、台灣中央研究院、巴西科學院、委內瑞拉科學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學院等。

而且,楊振寧在早期中美關係緩和上,也有很大的貢獻。

我也不清楚,為什麼媒體一直關注楊振寧「老夫少妻」的事。網友對他的指責也是這件事。

我們緬懷霍金,但是,不要「崇洋媚外」。

來說理論物理學的研究學者要比實驗物理學的研究學者成為大咖的可能性更高。通過計算和抽象化的過程總結出物理的規律,然後給後世的研究帶來目標才是真正的物理學大咖。亞里士多德雖然說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並不妨礙亞里士多德成為物理大咖,雖然他的理論到牛頓就證明是錯誤的,力是改變運動狀態的原因嘛……但亞里士多德還是總結出了力和運動的關係在當年就是跨時代的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股一一 的精彩文章:

TAG:極股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