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尋夢環遊記》死亡不是永別,忘記才是
去年有個遊戲叫茶杯頭,掀起了人們對橡皮管老動畫的回憶。
再過50年100年,人們回顧21世紀初的動畫,恐怕會說:「這個時代名為皮克斯!」當然恐怕還有老不死的迪士尼。
《尋夢環遊記》是這個時代技術最好的技術,最會講故事的動畫,甚至是有最好音樂的動畫。
50年後的人們也許會發現它和我們的時代太契合了:尋夢環遊記這個片子本質上和爆米花超級英雄大片沒有任何區別。
一切都是流水線上預定好的:
娓娓道來漸入佳境的敘事,活潑可愛引人思索的設定,活靈活現色彩絢麗的動畫技術——不僅這些是流水線套路,觀眾的眼淚和認同也是工業化大片的一個必要環節。
你看完片子,抹了眼淚,心裡更加認同了美國特色帝國主義核心價值觀,搬磚的時候更努力了,繳稅的時候抱怨更少了。直到下一部讓你想走進影院的片子上映,這個流水線流程才算告一段落。
這就是現代的生活方式的真實。
為什麼我的評價這麼刻薄呢?
因為「路線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
《尋夢環遊記》是動畫片里「知識」最多的那批,甚至是之最。
它的問題就在於:想用虛假的超自然力量,來解決真實的現實問題。
如果小男孩沒有到鬼魂世界見到曾曾祖父,他就不知道太奶奶的故事,他就不會給太奶奶彈琴,太奶奶就不能回憶起她爸,家人也就不會原諒小男孩,小男孩的夢想就不可能實現,當然最終——這家人就不可能幸福無矛盾。
把它的核心劇情抽象表達出來就是這樣:現實世界出現危機——主人公用超自然力量解決了危機。
所以它本質上和爆米花超級英雄大片有什麼區別呢?沒區別。
所以題材不重要,內核才能看清一個作品的本質。舉例說明,《守望者》也是超級英雄題材,但沒人敢說《守望者》爆米花。因為在《守望者》的超自然力量是現實社會問題的突出化和抽象化。所以《守望者》講的是超級英雄,但沒有說看個爽。
有人會說用超自然力量解決現實危機有什麼不對嗎?人們就想看個爽。而且從古到今這種內核的作品滿地都是,為什麼要說《尋夢環遊記》是「反動」?
誠然,超自然力量解決實際問題這個內核本身沒有問題,我也喜歡看個爽,看尋夢環遊記我還看哭了呢。
問題在於,它把」用超自然力量解決危機」偽裝成了「靠親情的力量解決危機」。
這就有些用心險惡了,它就是傳說中的潛移默化的洗腦。
這種洗腦比在大街上貼海報高明太多了,大街上貼個海報上面寫「注重傳統文化,回歸家庭價值觀」 你很可能覺得它是傻x,很煩。
但如果它引導你思考,得出一個它想讓你得出的結論呢?人對於「自己得出的結論」,一般都是深信不疑甚至洋洋自得的。
它用設定和敘事,潛移默化的引導你思考:人死了被遺忘才是真的死了,好可怕,我不要這樣。那怎麼辦呢?於是觀眾會自然而然得出結論:要重視家庭,要發揚傳承傳統價值觀,要多生幾個娃,努力變成一個溫良恭謙讓的中產階級。
然而現實中,人死了並沒有亡靈世界,死人被遺忘也對他們造不成一絲一毫的影響。人再怎麼注重家庭觀念,也不會真的能從亡靈那裡得到一絲一毫的現世幫助。
你想要營造一個五彩斑斕的死者世界?很好,我也很喜歡你塑造的世界。你想要人追求夢想 並且注重家人?沒錯,夢想和家人都很重要——但不是你這種形式的重要。
而你想在溫情外衣下夾雜私貨偷換概念?對不起,糖衣吃掉,炮彈打回去。
看了《尋夢環遊記》,我內心波動不小,甚至想再玩一遍《艾迪芬奇的記憶》。
同樣是家人與死亡的題材,遊戲《艾迪芬奇的記憶》是一個極好的正面例子。
《尋夢環遊記》用幻想代替了思考,拋去不現實的部分,可以說一家人就是莫名其妙的其樂融融了。什麼死亡和被遺忘,本來是可以深究的設定,但最後好像不要這個設定故事也能講下去。
而《艾迪芬奇》也有熱烈的幻想,可它是用熱烈的幻想包裹著冷冽的現實,當你剝開《艾迪芬奇》絢爛夢幻的外殼,會發現內里是暗淡沉悶的現實。這樣的作品它不說話,它自然而言有一種厚重,關於生命,死亡和繁衍這些永遠沉默而永遠懸置的課題的厚重。這種厚重恰恰是《尋夢環遊》想要極力避免的,努力擺脫的,生怕自己沾上一星半點,把自己靜心營造的別用有心的夢境弄得髒了。
(圖片來自網路)
TAG:電影小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