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忠於唐朝,連破突厥、吐蕃、契丹,但沒有他就沒有安史之亂

他忠於唐朝,連破突厥、吐蕃、契丹,但沒有他就沒有安史之亂

開元盛世是我國歷史上的最為繁榮的時期之一,那時候的中國就是老大,這個盛世毀滅在一個姓安的胖子手上。開元時期還有一位名將,他對抗外族戰功赫赫被封國公,上演過空城計足見其膽識,治理瓜州也井井有條,一生都在為大唐出力,但是沒有這位名將,就沒有安史之亂。

這位名將就是張守珪,他最開始只是從小兵做起,因為作戰勇猛,一步步被提拔起來。讓他成名的是對陣突厥,當時他是奉命去救援唐軍,在路上遇到了敵人,張守珪一馬當先衝進敵陣,這一戰殺敵千餘人,還生擒了敵軍首領。這一戰以後就開始了他的升遷之路。後來突厥再次入侵,他已經開始獨立指揮作戰,擊退敵軍。

唐朝時期的吐蕃是很強的,在那時還攻破了瓜州,玄宗於是讓張守珪任瓜州刺史,張守珪帶了很少人就去上任了。到了瓜州因為被吐蕃劫掠完沒多久,城池殘破不堪,士兵士氣也低下,沒辦法,張守珪先當了一次包工頭,讓士兵們修築城牆,修到一半,吐蕃大軍可能是覺得上次沒玩好,又來了,當時守軍都嚇尿了,張守珪鎮定自若,讓將士們上城樓跳舞喝酒,跟《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一樣的風範,吐蕃士兵也很上道,以為有詐,沒多久就退兵了。

吐蕃士兵也很鬱悶,大老遠趕來就看男人跳了把舞,擁有優勢兵力又不敢打,士氣可想而知的低落。張守珪看出來了,就熱情好客的率軍進攻,大獲全勝。之後的三年吐蕃跟張守珪摩擦不斷,但是都是唐軍獲勝,最後打的吐蕃上書求和。

吐蕃安靜了,東北的契丹又活潑了,於是張守珪被調任幽州刺史。張守珪到任後接連戰勝契丹,契丹首領可突干與屈剌知道打不過,想詐降然後打敗唐軍,可惜被張守珪識破,結果就是砍了可突干與屈剌的腦袋,招降了剩餘的契丹部眾。

雖然說晚年也因為謊報軍情被貶,但是比較起來還是瑕不掩瑜的。他是在740年死的,去世的時候56歲。而安史之亂是755年開始,那為什麼說張守珪跟安史之亂有關係呢?

相信很多人看過這麼一則故事,安祿山年輕的時候偷羊,被抓住了本來要砍頭,但是自己說了幾句豪言裝了個逼就矇混過去了。那個捉住安祿山要砍頭的人就是張守珪。史書記載是因為張守珪看安祿山長得白白胖胖的又會裝逼就放了他一馬,之後還收了他當義子,讓他跟一個老鄉去抓俘虜,這個老鄉呢,就是史思明。

雖然說唐朝盛極轉衰是因為皇帝因為制度等等一些原因,但是如果張守珪砍了安祿山的頭,如果張守珪沒收他做義子給他基礎,即便出現的亂,也不會是安史之亂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安史之亂為何尾大不掉?只因他在潼關一戰,幫安祿山續命七年!
安史之亂後因為此人 大唐得以延續百年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