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太宗的痢疾,蘇軾的痔瘡,還有王安石的臉黑......

唐太宗的痢疾,蘇軾的痔瘡,還有王安石的臉黑......

細雨絲竹 時拾史事 微信公眾號:historytalking


唐貞觀某年,一則新葯廣告忽然在長安城各里坊街巷廣為流傳:

「【牛乳蓽茇氣痢停】,聖天子陛下御用神葯,清理你的腸道,一吃就靈!」

唐太宗的痢疾,蘇軾的痔瘡,還有王安石的臉黑......

圖肯定是錯的,小編找不到唐朝醫藥廣告!

自從以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寄奴」命名的金創神葯「劉寄奴草」、「劉寄奴散」問世以來,又一劑天子躬親驗證療效的良藥誕生了!

【《本草蒙筌》(明?陳嘉謨):「劉寄奴草。山側道傍,春暖即產。凡用入葯,隨時採收。原因劉裕小名寄奴,用此以治金瘡獲效,競指名曰劉寄奴草也。」

《普濟本事方》(宋?許叔微):「劉寄奴散。斂金瘡口,止疼痛。劉寄奴一味為末,摻金瘡口,裹。宋高祖劉裕微時,伐荻見大蛇長數丈,射之傷。明日復至,聞有杵臼聲,往覘之,見青衣童子數人於榛中搗葯。問其故,答曰∶我王為劉寄奴所射,合葯敷之……」】

「牛乳蓽茇氣痢停」很快膾炙人口,迅速爬上年度最具品牌價值偏方排行榜首,載入醫藥典籍,代代相傳,為解開貞觀某年唐太宗李世民(後世粉絲愛稱「二鳳」)患病之謎提供了線索。

《資治通鑒》等史料記載,貞觀某年,二鳳陛下患病,很長時間不能痊癒,長孫皇后晝夜不離地照料病歪歪老公,日常系一袋毒藥於衣帶,準備在老公不幸掛掉的情況下,立刻服毒殉情。

【《續世說卷八》:長孫皇后侍太宗疾,累月晝夜不離側。常系毒藥於衣帶曰:「若有不諱,義不獨生」。《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四》:上得疾,累年不愈,後侍奉,晝夜不離側。常系毒藥於衣帶,曰:「若有不諱,義不獨生!」】

鳳陛下究竟得了什麼重病?又是怎樣治癒的呢?司馬砸缸先生沒有給我們答案。

不過,醫藥典籍《本草圖經》(宋?蘇頌)、《景岳全書》(明?張介賓)和《續通志》卷一七四 《 昆蟲草木略》 都有這樣的記載:「 《唐太宗實錄 》 說,貞觀年間,皇帝患氣痢,很久都沒有痊癒,請名醫診治開藥也不見效,因此下詔訪求靈丹妙藥。有衛士進獻黃牛乳煎蓽茇的方子,太宗皇帝服用有效。唐代的劉禹錫也記錄過這件事,並說這個藥方此後屢次給體質虛冷者的病人使用,全部有效。」

【按《 唐太宗實錄 》 雲:『 貞觀中 ,上以氣痢,久未痊,服名醫藥不應,因詔訪求其方。有衛士進黃牛乳煎蓽茇方,御用有效。 』 劉禹錫亦記其事,云:後累試於虛冷者,必效。】

鑒於長孫皇后有殉情的考慮,可見當時二鳳的病情看起來有性命之憂,筆者由此推測,貞觀某年折磨了鳳陛下近一年的頑疾很有可能是氣痢+老毛病「風疾」(高血壓)。

唐太宗的痢疾,蘇軾的痔瘡,還有王安石的臉黑......

氣痢,是痢疾的一種,症見便痢赤白粘膩、腸鳴腹痛、腹脹,大便時排氣多,氣味臭穢,一旦腹脹,大便就隨之而下……還可能兼有小便不利的癥狀……

嘖嘖,即使是威加四海的天可汗二鳳陛下,也還是肉骨凡胎,一樣吃五穀雜糧,得的病還是相當尷尬的呢!

估計那段時間,寢殿里經常進行類似下文的對話:


二鳳:「老婆,哎喲,我又要坐馬桶了……」

長孫:「去吧,我扶你……」

二鳳:「老婆,抱歉臭到你了,囧……」

長孫:「呵呵,放心,我不嫌棄你就是了……」

鳳陛下自從貞觀四年(公元630年)閱覽《明堂針灸圖》,對醫學萌發濃厚興趣,開始自學針灸,並在多年後達到赤腳醫生的水準。然而終其一生,我們找不到他拿自己或老婆孩子練手的記載,而是一再拿族弟、大臣當小白鼠。所以他這次生病也是下詔尋醫問葯,絕不肯自己治療的。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

某衛士(據《景岳全書》引《唐太宗實錄》記載,其人名為張寶藏)不忍坐視天子和皇后受疾病折磨,苦心搜羅到一個偏方:用黃牛的乳汁煎進口草藥蓽茇服用。

蓽茇,又作畢勃、蓽撥、逼撥、畢蕟,顯然是外來語音譯。唐代段成式著 《酉陽雜俎》也有記載:「摩伽陀國呼為蓽撥,梨拂菻國呼為阿梨訶陀。」所以這是舶來品,進口藥材。

鳳陛下向來兼容並蓄,大膽嘗試,療效意外地顯著,疾病逐漸痊癒。想必寢殿內又進行了如下對話:


二鳳:「老婆,太好惹,腸不鳴了,肚不痛了,氣順了,也不污染空氣了……」

長孫:「呵呵,你好,我也好……」

唐太宗的痢疾,蘇軾的痔瘡,還有王安石的臉黑......

但是,事情並沒有就此幸福美滿大結局。《景岳全書》記載了此事的後續:李世民決定給進獻藥方的衛士授五品官,以資獎勵。

此時,以善於給領導拍磚而流芳百世的魏徵理所當然地出來作梗了。他覺得不合適,壓了半年多不辦理幹部考察任用手續。

李世民畢竟是全國一把手,主要抓識人用人、大政方針,對手下這班人馬的信任度也很高,放手讓他們施展才能,滿以為衛士提拔的事早辦妥了,也沒有追問。直到氣痢複發,直接服牛乳煎蓽撥並再次痊癒,他又想起獻藥方的衛士,發現授官一事沒有下文,質問左右道:「我說了要授予人家五品官,君無戲言,怎麼不見動靜?」

魏徵狡辯:「不知道老大您的意思是給他授文職還是武職,不好落實喲。」

李世民大怒:「以前有人治好宰相的病就授官三品,我的命難道還不如你們貴重?」當即拍板授予獻方者三品官——鴻臚寺卿。

【上服之,立效,宣下宰臣與五品官,魏徵難之,逾六月不擬。上疾複發,復進之又平。因問左右曰∶進方人有功,未見除授,何也?征懼曰∶未知文武二吏。上怒曰∶治得宰相,不妨授三品,我豈不及汝耶?即命與三品文官,授鴻臚寺卿。】

鳳陛下的囧病事件終於告一段落,黃牛乳煎蓽撥的藥方也流傳下來 ,惠澤後人。



【2】

接著,讓我們坐時光穿梭機,快進到中唐時期。

某日,文學成就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出仕為官做到柳州刺史的柳宗元先生——沒錯,就是人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的那一位,出現了胸悶氣堵、心悸難安的癥狀。

唐太宗的痢疾,蘇軾的痔瘡,還有王安石的臉黑......

筆者曾經猜測,柳宗元的病症有可能是被國家和個人命運的雙重動蕩氣出來的。要知道,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適駕崩,唐順宗李誦即位,改元永貞,推行旨在抑制藩鎮和宦官權力、反腐倡廉、整頓稅收制度的「永貞革新」。可惜順宗大業未成,身先病重,既得利益集團反攻倒算,順宗被迫禪位給太子李純(即唐憲宗)。

維持不到兩百天的「永貞革新」至此夭折,屬於革新派的柳宗元受到牽連,貶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遭到追加處罰,貶為永州司馬。半年後,他的母親盧氏病逝。

理想遭遇重大挫折,職務一降再降,再逢喪母之痛,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如果說這種內外交困的境遇誘發了柳宗元的疾病,倒也不足為奇。

不管筆者的猜測準確與否,總之,事實是柳宗元病體難以支撐,只好就醫求葯。醫生開了一副藥方:服用茯神(可簡單理解為極品茯苓)。

柳宗元去了趟市場,順利買到茯神。他興高采烈地帶回家煎服,誰知,吃了之後癥狀非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

柳宗元驚駭不已,跑去問平脈開藥的醫生。人家看看他買的茯神,忍俊不禁:「天啦嚕!原諒我要打擊你噢,這哪裡是什麼茯神?是削了皮的野芋頭冒充的!你被賣假藥的騙啦!」

可想而知,柳宗元獲悉真相,必定氣憤難平,並感到深深的恥辱和羞愧。

河東名門柳家公子、頂級望族「七望五姓」之范陽盧氏的外孫、文學家、哲學家、大唐官員,深知廟堂之高,不諳江湖之遠,栽在大字不識一籮的假藥販子手裡了。

不過,文學青年就是文學青年,社會責任感非常強烈,柳宗元毅然寫下《辨茯神文並序》,把上述誤買假藥的經歷公之於眾,以警示後來者:


「……余迨於理兮,榮衛蹇極。伏杯積塊兮,悸不得息。有醫導余兮,求是以食。往沽之市兮,欣然有得。洛濯爨烹兮,專只爾力。反增余疾兮,昏聵馮塞。余駭其狀兮,往游於醫。征滓而觀兮,既笑而嘻。曰胡昧愚兮,茲謂蹲鴟……野夫忮害兮,假是以欺……今無以追兮,後慎觀之。物固多偽兮,知者盍寡。考之不良兮,求福得禍……茯神之神,在於舒肝愉心……野芋多生於低濕之地,於水中潛藏繁盛,常與蝗蟲混雜滋生,單夫施計伎,刮野芋皮,削於茯神狀,中空而外澤,以偽亂真,敞之誤服之,險遭不測,亂真之世,無力挽救,藥物既多偽,知之者甚少,故著詞意,以悟來者。」(註:原文較長,有刪節)

三百年後,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後來者蘇軾(東坡居士)吸取了柳宗元的教訓,利用業餘時間,刻苦鑽研醫藥。

要說學霸就是學霸,蘇軾在醫學道路上自學成才,彙編一本傳世良方《蘇學士方》(後與北宋科學家沈括彙編的藥方合併為《沈括良方》),並於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杭州傳染病疫情時期,用自己收集的一劑「聖散子方」救活無數病患。

照此看來,假藥販子肯定是蒙不了他的。非但如此,蘇軾還給了我們更大的驚喜:常見病,人家自己就能治。

某天,東坡居士病了,此病名為:「痔瘡」——得的病還蠻親民的。

唐太宗的痢疾,蘇軾的痔瘡,還有王安石的臉黑......

所以,蘇軾是基友黃庭堅筆下的「神仙中人」又怎樣?和你我一般的血肉之軀,只要靜脈曲張、肛墊下移,都逃不脫「十人九痣」的魔咒。哈哈哈!

蘇軾的痔瘡十分頑固,患病歷史悠久,單單他寫給表兄程正輔的書信就不下五次談到自己的痔瘡。

書信一:「哥啊,我最近苦於痔瘡時愈時發,無奈加無聊,沒心思唱和您的最新詩作噢!」【某近以痔疾,發歇不定,亦頗無聊,故未和近詩也。】

書信二:「哥啊,老弟這邊情況沒啥變化,但痔瘡不免有時發作。自從冬至以來就閉門謝客,不看書,凡事都荒廢了。」【老弟凡百如昨,但痔疾不免時作。自至日便杜門不見客,不看書,凡事皆廢。】

書信三:「哥啊,報告一個好消息,您的阿軾近來睡得香、吃得好,痔瘡也漸漸痊癒了。」【軾近來眠食頗佳,痔疾亦漸去矣。】

書信四:「哥哥啊,我被痔瘡折磨了十多天,有多受罪您可以想像。近來逐漸好了,您不用太惦念。」【苦痔疾逾旬,牢落可知,今漸安矣,不煩深念。】

書信五:「哥哥啊,我最近試著釀酒了!酒質清白,味道醇美(我技術不錯吧?哈哈!)有人教我添加發芽的大麥粒,說這樣酒的味道更醇正,可我這裡絕對找不到大麥那東東。如果您所在的韶州有這東西,請您幫我買幾斗。不要怪罪我喔!嘻嘻……」【近釀酒,甚釅白而醇美。或教入大麥櫱,而此中絕無大麥。如韶州有此物,因便人為置數斗。不罪!不罪!】

然而,很可能正是因為他好了痔瘡忘了疼,急不可耐地釀酒享受,大吃大喝不亦樂乎,痔瘡再度悲劇般地複發了。

幸運的是,這次複發也給了他一個契機,找到治療痔瘡的靈丹妙藥。而這劑良藥還和唐代假藥受害者柳宗元產生了聯繫。詳情如下:

書信六:「哥啊,我吃痔瘡的苦頭有二十一年。近日忽然大爆發,來勢兇猛,用什麼葯都不見效。雖然明知痔瘡並不是重病,但痛苦兩個多月,實在難以忍受。沒辦法,想戒糧食,又不可行,於是採取相似的行動,戒酒戒肉,還戒了鹹鹵醬菜,凡是有味道、好吃的都戒了。嗚嗚~又戒了粳米飯。只吃味道清淡的麵食。期間也吃少量胡麻、茯苓把肚子哄飽。胡麻就是黑芝麻,去皮,蒸九遍,曝為白色。茯苓也去皮,搗入少許白蜜,拌著胡麻吃,味道美極了!這樣連服多日,體力不衰,痔瘡漸漸消了……只怕沒有上好的白茯苓。紅的不能用,請哥哥您在韶州等地買它十幾斤,應該就夠了,如果不夠再馬上買也行。另外我也派人去廣州看看能不能買。茯苓這種葯不時出現冒牌貨,也就是柳子(柳宗元)說的,儘是老芋頭冒充。如果有松根穿著的,卻是茯神,和茯苓一樣,也能用,只求能分辨貨色的真假。我頻繁騷擾哥哥,真不好意思,可是我這老病身子必須用這葯,還請您掛心,那我就灰常、灰常的幸運了!」

【某舊苦痔疾,蓋二十一年矣。近日忽大作,百葯不效,雖知不能為甚害,然痛楚無聊兩月余,頗亦難當。出於無計,遂欲休糧以清凈勝之,則又未能遽爾。但擇其近似者,斷酒斷肉,斷鹽酢醬菜,凡有味物,皆斷,又斷粳米飯,惟食淡面一味。其間更食胡麻、伏苓少許取飽。胡麻,黑脂麻是也。去皮,九蒸曝白。伏苓去皮,搗羅入少白蜜,雜胡麻食之,甚美。如此服食已多日,氣力不衰,而痔漸退。久不退轉,輔以少氣術,其效殆未易量也。此事極難忍,方勉力必行之。惟患無好白伏苓,不用赤者,告兄為於韶、英、南雄尋買得十來斤,乃足用,不足且旋致之,亦可。已一面於廣州買去。此葯時有偽者。柳子云盡老芋是也。若有松根貫之,卻是伏神,亦與伏苓同,可用,惟乞辨其偽者。頻有干煩,實為老病切要用者,敢望留念。幸甚!幸甚!】

這一封封私信,拼接出一個可愛、多才且富於人情味的資深痔瘡患者形象。而與這位痔瘡患者兼醫者相比,同時代的另一位大V——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大宋荊國公王安石先生(簡稱「王荊公」)的「病」才是最囧的。

據沈括《夢溪筆談》記載,王安石臉色發黑,身邊人很擔心,估計是怕他得了腎病,萬一惡化為尿毒症可就危險了,於是請來醫生給他診斷。

醫生一看,哭笑不得,說:「這是污垢,不是病。給他澡豆(古代洗浴用品,綜合沐浴液、洗面奶、洗手液的功能)好好洗洗吧。」

鑒於《宋史》等資料都記載王安石不修邊幅、不講衛生,衣服骯髒,臉髒了不洗,鬚髮習慣性風中凌亂,儀錶邋遢,和囚犯差不多,在御前奏事時,鬍鬚裡面曾爬出虱子來,筆者相信沈括並沒有污衊王安石。肯定是臉上堆積了幾十年的老泥,生生把小鮮肉腌成老臘肉了——對和他一桌吃飯的人深表同情。

【宋史:性不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東坡詩話》:王荊公啟事帝前,有虱游於須上,帝屢顧之。】

對於這樣的「病」,王安石的反應卻是大義凜然:「我天生黑臉,澡豆有什麼用?(不洗!)」

唐太宗的痢疾,蘇軾的痔瘡,還有王安石的臉黑......

【《夢溪筆談》:公面黧黑,門人憂之,以問醫,醫曰:「此垢污,非疾也。」進澡豆令公靧面。公曰:「天生黑於予,澡豆其如予何!」】

呵呵,這些形象高大上的唐宋名人,生病、治病的經歷還是挺「」囧囧有趣」的吧!

好了,由於最後那個故事氣味濃郁,今天就八到這裡,不然要吃不下飯了。

作者介紹:細雨絲竹(又名淺樽酌海、井飛鳥),法學畢業,金融從業者,文史控、推理迷、言情痴、考據癖。三觀正、興趣多。長篇歷史背景小說《神探王妃腹黑驕妻》(暫名)已簽約出版,繼續創作中(部分連載於晉江),長篇歷史散文《魚玄機》(暫名)籌備中。

想看輕鬆有趣的歷史? 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

想知道歷史中的各種稀奇古怪?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古記·食堂」1983,父母愛情是一碗豬油拌飯
古代官員都叫「大人」?別亂叫,叫錯了會被人笑死……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