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警惕愛情生活中的六個教條

警惕愛情生活中的六個教條

愛情是人生最珍貴最重要的情感之一,也是人們最難把握的,似乎過於紛繁複雜,於是有的人在許多時候不會相信自己的判斷,而是憑個人某種單一的感覺或他人提供的經驗及所謂「雞湯」去尋求自己的愛情。這些一旦被作為自己的教條,就很可能成為情感生活的枷鎖,將是非常危險的。

警惕愛情生活中的六個教條


教條1,一個人越愛我,會對我越好

這是關於愛情的最普遍的教條之一,也是危害性最大的教條。對於一個內心充滿愛的人而言,這是正確的。但是,對於一個內心充滿恨的人而言,它卻是錯誤的。關鍵在於內在關係模式如何。

假如一個人「內在的父母」與「內在的小孩」的關係基本是和諧的,是相愛的,那麼,這個人越愛你,就會對你越好。但假若一個人內在關係是病態的,甚至是是相互對立或仇恨的,那麼,這個人越愛你,就會對你越糟糕。我們所有重要的外部關係,都是我們的內在關係模式投射的結果。並且,外部關係越重要,我們內在關係模式投射的程度就越厲害。所以,一個人內心的恨越多,他可能越會去愛一個人,也就越是所愛的人的地獄。比如我們常可以看到某人因愛生恨而傷害甚至殺死自己愛人的新聞,便是這個道理。


教條2,越忘我的愛越珍貴

我們都渴望愛,但又不敢相信愛,非要看到對方給出愛的證明,我們才敢相信。這種心理,女性尤甚。那麼,對方什麼樣的方式才算是最可靠的愛的證明?

很多人內心中的答案是——最好是忘我的愛。對方越是忘我地愛我,可以為我而捨棄一切,甚至允許我去踐踏他的尊嚴,就越能證明愛的珍貴。假若你有這個自覺或不自覺的答案,那麼等待著的你,並不是幸福。

我們為什麼會痴愛一個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將對方看成了「理想自我」。一個人的「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差距越大,他就越容易產生迷戀性的痴愛。然而,一個人越迷戀愛人,他就越看不見愛人的真實存在,他看見的,其實是他投射到愛人身上的「理想自我」。他愛的並非是你,而是他自己。

教條3,年齡越大,越懂得關愛

這句話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人們都是愛學習,愛自省的。一個內心較和諧的人,會願意自省,他的確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懂得愛。然而,一個內心衝突太激烈的人,會拒絕自省。對他而言,他的年齡越增長,遭遇的愛的挫折越多,內心越自卑,越反叛,越抵觸反省,愛的能力反而可能越差。


教條4,對朋友越好,對我會更好

我們常看到這樣的現象:許多人對配偶和孩子冷漠,對外人親熱。這種現象看起來匪夷所思,但其實很好理解。因為對外人,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這種情感深度不強的關係中展示自己好的一面;但對親人,他不願意也沒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於是就展示了自己真實的一面。


教條5,受過傷,會更懂得珍惜

很多男人發展新的感情時,常做的一件事便是訴苦,於是作為傾訴對象的女子母性被觸發,且一些女人愛上這樣的男人時會想,他們既然受過傷了,那麼會更懂得愛更懂得珍惜我了。我們常講,人應該吃一塹長一智,但這只是願望,事實上,具有這種寶貴素質的人總是少數,而多數人的人生總是在同一個地方摔跤,而且摔跤的姿勢都一模一樣。所以,假若追求你的人,以前的感情生活是一團糟,那麼,他和你的前景不會突然變得更好。除非這個人有這樣一個素質:他在向你傾訴時,很少描黑對方,而主要是在反省自己的責任。


教條6,有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這種信念,放到事業上,基本成立,但放到感情上,往往不成立。因為我們常會看到這樣的愛情:越付出,越沒有回報。真愛是一定要看到對方的真實存在並要看到對方的真實需要。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得理解對方,能夠放下自己,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為對方做考慮。

然而,理解很難,而付出則相對容易多了,尤其是對於習慣了在自己原生家庭中付出的人,付出是他們的需要,是他們價值感的重要來源,是他們的強迫性習慣。並且,在感情中一味付出且對戀人沒有絲毫要求,這種做法有時還隱含著這樣的信息:我是好人,而你是壞蛋。

(木子)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抗癌治療期間要把「吃」當成一種重要手段
「健康提醒」2月:多點保暖,當心倒春寒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