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結直腸癌,這三級預防速速行動起來!
朋友們,合理飲食,體檢也行動起來吧!
作者丨 陳奕貴 福建省腫瘤醫院消化內科
來源丨胃腸病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近幾十年來發病數和死亡數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上升最快的腫瘤之一。世界上大腸癌的發病率正以年均2%的速度上升。近年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大腸癌已上升為全球第三位最常見的癌症,2000年全世界有70萬人患大腸癌,其中50萬人因此而死亡。
在我國,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改變,發病患者數也在增加,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發達的城市或地區。
據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資料顯示,目前北京市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約2萬名,發病率為179/10萬,其中結腸癌位居第二位。據上海地區調查顯示,我國腸癌發病率的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所以,腸癌的防治已刻不容緩。
1
大腸癌的一級預防
我國與結腸癌發病相關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 動物性食物和油脂攝入過多,穀物攝入減少
對比過去兩個10年段我國居民食物消費量,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我國居民糧食吃得越來越少,動物性食物和油脂吃得越來越多;
2. 活動量減少
過去10年間,我國居民無論男性女性,其在工作場所的身體活動都在大幅度減少;
國民體質調查發現,我國工作年齡人群每周3次30分鐘身體活動者的比例僅有20%~25%,50歲以上人群僅有40%。
3. 飲酒和抽煙
1992年我國居民每標準人日飲酒量不足3克,2002年日飲酒量已超過了25克。
我國在簽署世界控煙框架條約後的3年半中,煙草消費竟增加了20%。
4. 體重超標
最新癌症預防報告已確定身體脂肪過多與癌症危險性增加密切相關,而十幾年來,無論城市還是在農村,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我國人群身體超重者和肥胖者都在顯著增加。
5. 藥物因素和遺傳因素
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葯者,大腸癌發病率降低。每月服用10~15次小劑量阿司匹林,可以使大腸癌的相對危險度下降40%~50%。
有家族史者要提前篩查或干預治療。
儘管引發癌症的病因是複雜的,但現有危險因素對各種癌症發生髮展影響的科學證據,足以支持開展有效的癌症一級預防。健康生活方式能夠減少我國各種主要癌症的證據是充分的,其中維持健康體重、適量身體活動、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平衡膳食及戒煙、限酒,是預防和控制癌症的主要策略。
一級預防做到「兩多」。
一、多運動
近年腸癌日趨年輕化,特別是一些40歲左右的精英易患腸癌。人們為他們在事業巔峰之際離去感到可惜的同時,是否也應該反思以下原因呢?他們有幾個共同點:因忙於工作而飲食無規律,消化道生理節律被打亂,腸道運行不暢;工作繁忙缺少休閑運動,無法安排正常規律的時間進行鍛煉。
英國科學家指出,運動可以將患腸癌的危險降低一半。「癌症研究運動」和「蘇格蘭癌症基金」聯合發表的報告指出,運動、體力勞動、健步或園藝等休閑活動,均能夠使人們遠離腸癌。有關研究顯示,經常做運動的人,患上腸癌的幾率較低,即使他們有節食、過度肥胖和吸煙等危險因素存在。
二、多吃富含膳食纖維食物
世界衛生組織經過3年的研究和「評選」,公布了世界十大垃圾食品。
其中的六類食品可能導致癌症:
油炸類食品
腌制類食品
加工類肉食品(含亞硝酸鹽)
方便類食品
話梅蜜餞類食品、燒烤類食品
燒烤類食品中,一隻烤雞腿等於60支香煙的毒性。
近年來,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的人們,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越吃越多,而富含纖維素的粗糧及蔬菜卻很少吃或基本不吃,這使大腸癌的發病率明顯上升。西方各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飲食中如果富含纖維,就會大大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
為什麼高纖維素食品具有預防大腸癌的作用?
第一, 纖維在腸道內不能被消化,可以刺激胃腸道加速蠕動,增加胃腸道的容積,軟化大便,所以能加快糞便的排出。
第二,纖維在胃腸道中可以通過神經刺激大腦,讓大腦有充分的時間意識到身體不餓,從而防止過量飲食,減輕胃腸道的負擔。
第三,蔬菜中的纖維素在腸道中發酵產生的物質能促進細胞分化,可防止腸癌發生。
第四,纖維可以保護腸道細胞,並減少膽汁對腸壁細胞的刺激,從而降低腸癌的發病幾率。
第五,沒有被消化的纖維在胃腸道中還可以吸附食物殘渣中的致癌物質,如亞硝胺、多環芳烴等,使這些致癌物質隨糞便排出體外。
第六,纖維可以減少脂肪的攝入,防止人體過於肥胖,而肥胖同樣也是大腸癌發病的一個危險因素。英國營養學家建議,每天應該至少攝入35克以上的纖維素,才能起到預防和保健的作用。所以,生活條件好了,需要吃「憶苦飯」,並且要常吃。
2
大腸癌的二級預防
腸癌主要是大腸癌,小腸癌罕見。腫瘤分期越高,則表明發現越晚。
據國外資料報道I、II、III、IV期直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則分別為93%、84%、44%和8%。可見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胃腸道惡性腫瘤療效的關鍵。
要注意以下這些改變:
1. 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的改變常為最早出現的癥狀,多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糞便中帶血、膿或黏液。
2. 腹痛也是早期癥狀之一,常為定位不確切的持續隱痛,或反為腹部不適或腹脹感。
3. 當發展到一定階段可出現腹部腫塊或腸梗阻癥狀。表現為不能進食、嘔吐、貧血、消瘦以及腹部出現腫塊等典型癥狀。
對於超過40歲的中老年和有腫瘤家族史的人出現上述早期癥狀尤須引起注意,需及時就醫,早診早治,以便得到好的治療效果,一旦等到出現典型的癥狀時,疾病往往已屬於晚期,喪失了根治性手術機會。
檢查方法主要有X線鋇劑灌腸,纖維結腸鏡、腫瘤標誌物、甲烷-氫呼氣實驗等。
二級預防要做到:「兩早」。
一早:早發現腸癌
定期體檢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目前觀點認為,在40歲左右,至少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沒有發現異常,那麼以後可以5年左右檢查一次。
1. 有腸息肉或其他與腫瘤相關病變,那麼就要相應治療,並縮短隨訪複查間隔。大約90%的腸癌是由腺瘤性息肉發展而來,所以,及時切除息肉很關鍵。
2. 其次是根據絕大多數疾病在早期都有的或多或少的表現,來決定是否要做腸鏡檢查或肛門指診。
3. 腸癌是一種早期癥狀很隱蔽的癌症,容易與多種疾病相混淆,醫生和病人都可能因疏忽而漏診、誤診。
4. 直腸癌早期癥狀與痔瘡十分相似,而患痔瘡的特殊部位是人們諱疾忌醫的地方。有50%的直腸癌病人早期被誤診為痔瘡。
5. 結直腸癌早期會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如便血、黏液便和膿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腹瀉或便秘交替、腹痛和腹脹、貧血與消瘦等。
6. 當發現大便帶血時,您可去醫院外科做直腸指診,萬不可有僥倖心理。大便帶血的腸癌高危人群——患有大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及家族中有易患腸道腫瘤傾向的人,更應進行定期抽血,做癌胚抗原檢查、腫瘤因子檢查等,特別是定期做結腸鏡的檢查。
二早:早治療腸癌
在診斷為腸癌時要有積極的心態來對待它。有些病人出現心情壓抑、悲觀等情緒,甚至不積極配合治療,這是錯誤的。因為,人的免疫系統與自己的情緒、意志力密切相關。在情緒低落時,自身防禦腫瘤的免疫細胞會處於低迷狀態,無力監視腫瘤細胞的發生與發展,更無法將腫瘤細胞有效地殺滅。
發現結直腸腫塊應儘早切除,並送病理檢查,明確腫塊的性質。現在,通過腸鏡下直接電切息肉並活檢的技術相當成熟,病人痛苦很小,而且可使腸癌得到早期的診斷與治療。手術後要做定期隨訪,切不可認為一勞永逸。
目前,確診為結腸癌後,需要綜合的積極治療,包括手術、化療、放療、生物治療等,其中手術治療最為重要。盡量在手術過程中徹底清除腫瘤,同時在手術後進行化療,將為後期的其他治療打下基礎,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時間。
3
大腸癌的三級預防
三級預防主要是對腫瘤患者積極治療,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目前對大腸癌患者採取手術治療為主,輔以適當的放化療、免疫治療,以提高大腸癌的治療效果。
目前對於能夠根治性術後的腸癌,主要是以根治性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包括根治性手術、化療、放療、分子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等。
針對腸癌的分子靶向藥物,主要包括針對調控腫瘤生長的抗EGFR抗體(如愛必妥等)、針對腫瘤血管生成的抗VEGF抗體(如安維汀等)。
結直腸癌發生遠處轉移是否還能手術?
結直腸癌即大腸癌作為常見腫瘤對人類威脅很大。結直腸癌患者就診時約有三分之一即有轉移,其中肝轉移占第一位,其次為肺轉移、腹膜後轉移等。
目前的觀點認為,結直腸癌遠處轉移也可以有手術價值,原發灶和轉移灶同時或者分期切除可獲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國外報道同時性或者異時性肝轉移經積極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後五年生存率可達35~40%。如果只是單純的肺轉移,也可以考慮同時性或者異時性肺轉移灶手術切除,部分患者也能獲得根治的機會。
※跌破眼鏡!JAMA權威發聲:相比術前,術後CEA才是結腸癌預後評價的一把手
※醫生自由執業:重在打造個人品牌
TAG:醫學界腫瘤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