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槍械「不發火」與「遲發火」在戰場上有哪些危害

槍械「不發火」與「遲發火」在戰場上有哪些危害

原標題:槍械「不發火」與「遲發火」在戰場上有哪些危害


《高山下的花環》,上世紀八十年代一部反映我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紀實文學和同名電影,相信看過的人對裡面一個鏡頭印象深刻:我軍攻打越軍陣地時,被敵一處工事擋住去路,雷軍長的兒子「小北京」肩扛82式無后座力炮向敵射擊,不幸的是連續兩發炮彈均不發火(俗稱啞彈、臭彈、瞎火彈),不但導致敵工事沒被摧毀,「小北京」還因射擊時間過長、暴露了射擊位置而中彈犧牲。原來國內兵工廠只顧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去了,無人重視生產,導致生產出了質量不合格的炮彈,教訓可謂慘痛!


那麼什麼叫槍械上的「不發火」與「遲發火」呢?拿我們平時放鞭炮的事來類比一下,就非常好理解了。當我們點燃鞭炮引線後,鞭炮沒有爆炸,就可比喻為「不發火」,如果引線點燃後,但鞭炮的爆炸比正常情況下要慢,就可比喻為「遲發火」。


子彈由彈頭、彈殼、發射葯、底火等組成,擊發時擊錘撞擊擊針,擊針撞擊子彈底火,底火引燃發射葯,瞬間產生大量高溫、高壓燃氣在氣密的槍管中推動彈頭加速,最終高速飛行的彈頭利用自身的動能對目標進行侵徹和破壞。


槍械不發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擊針磨損或折斷,如果是新槍不發火,則有可能是擊針突出量設計不合理。如果突出量短於所需,則不能擊燃底火導致不發火,如果過大,則底火易擊穿冒煙,導致漏氣而影響子彈的射擊精度與飛行距離;2、擊錘簧彈性失效;3、擊發機內油垢或其他雜質過多;4、子彈底火失效。排除方法:1、更換新的擊針及調節擊針的突出量;2、更換擊錘簧;3、分解槍支進行擦拭,清除油垢或雜質;4、更換使用製造期較新的彈藥。


遲發火,指彈藥被擊發後,底火(或點火具)的工作時間較正常工作時間延遲的現象,擊針打擊底火後,一般有不超過10毫秒的暫時延遲,超過10毫秒就稱為遲發火故障。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槍械磨損使供彈路徑不順利;二是發射葯沒有完全燃燒,導致子彈出膛速度變慢,產生子彈留膛時間過長;三是槍械的點傳火能力不匹配,導致發射葯點燃延遲。


不發火的危害在文章開頭已談過了,那遲發火在戰場上有哪些危害及會導致哪些嚴重後果呢?戰場上戰機稍縱即逝,生死之間往往決定於零點零幾秒,如果戰場上在射擊時出現延遲發火的現象,就會讓敵人搶得擊發先機,導致延遲發火的一方被消滅;另外延遲發火還會影響射擊精度,扣動扳機射擊時,人和槍身會有微小的抖動,如果子彈被正常擊發後迅速飛離槍口,則這種微小的抖動對射擊精度影響非常小,如果延遲發火,則抖動會影響子彈的射擊精度,導致出現射擊偏差不能準確命中目標。



所以說,在戰場上出現「不發火」與「遲發火」的現象,導致的後果將是嚴重的。減少這兩種情況的出現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把好彈藥的製造關,確保製造出質量好、性能可靠的彈藥;二是把好儲存關,要放在乾燥和太陽直射不到的倉庫內保管,儲存時間不能過長,並定期更換,對過期彈藥及時清理;三是槍械要保養好,要定期擦拭,使用後必須及時擦拭,確保槍械在使用時不會出生故障。戰士愛護槍械,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這樣戰時才能確保性能可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暮鄉關遠 的精彩文章:

從馬爾地夫危機看南亞小國的「兩難」與新選擇

TAG:日暮鄉關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