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久治不愈的慢性腸炎,中醫辨證論治三次治癒

久治不愈的慢性腸炎,中醫辨證論治三次治癒

2017.9.12

張 男,40歲,銷售,壓力大。

反覆腹瀉4年余

近4年來,反覆腹瀉,多在食生冷易明顯,飯後易腹瀉,情緒緊張易腹瀉,大便偏稀,念,利,現大便日2-3行,不成形,利,陰囊稍潮濕,納可,食後易噁心,身體乏力,神可,舌正胖大,苔薄白,脈沉弱。

西醫診斷:慢性腸炎、應激性腸炎。

紅參3 白朮15茯苓12陳皮9

炙甘草9 乾薑15肉桂3党參15

木香6 防風9黃芩6茵陳15

7付

9.19

附上藥水泄三天,後逐漸成型,大便日2-3次,成型,利,納正,食後噁心大減,體力恢復,神可,舌正苔薄白,齒痕,脈沉弦滑。

上方去防風加姜半夏9 7付

10.26

噁心消,大便轉正,日2次,成型,利,納正,體力可,舌正苔薄白,齒痕消,脈沉弦滑。

上方加砂仁3益智仁9 7付。

按:腸炎非中醫的病名,而是西醫對中醫病症腹瀉的另一種認識,西醫認為是細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命名為炎症,但是西醫怎麼消炎,這個病也不容易治癒,從認識的病因,連病名都是很清楚,居然治不好,這就怪了,其實西醫忽略了人的功能這個層次。

人是一個整體的生命活動體,不是一個死的,是一個有機的生命機能的呈現,腹瀉,用中醫的視角來看,就是腸道裡面的水多了而導致的。

中醫認為大腸裡面的水決定著大便的形態,如果水比較多就是稀便,甚至水樣便,也就是腹瀉,如果水相對多一些,就是便不成形,便溏,如果水適中,那麼大便就是成條狀的,不幹也不濕,如果水少了一些,大便就偏干一些,如果水更少了,那麼大便就會更幹了,甚至會出現顆粒狀大便。

這是一個簡單的理解,如果是腹瀉,就是水多了,如果是便干就是水少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水的代謝失常,這才是病症的根本原因,所以中醫治療腹瀉也好,便干也好,往往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子,就是基於此道理。

這個案例,顯然是水多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從他的舌象和脈象基本就可以判斷了,舌體胖大,表示有水濕,苔白表示有寒,而脈象沉弱,則表示陽氣虛弱。陽氣是人體的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陽氣虛了,生命活動也就下降了,功能下降水液代謝也就弱了,所以水多了,就從大便走了,這個陽虛主要指脾腎陽氣,如果陽氣更一步虛,那麼身體內蓄積的水,將會更多,那麼這個時候,也就會出現水腫的現象。

明白這個道理,再來看看這個案例,就好明白,方子主要以溫補脾腎陽氣為主,三診而正常了,後來再吃水果,並未出現腹瀉,便溏的情況。

治病求本,是中醫不同於西醫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元健康 的精彩文章:

TAG:靈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