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搖曳江陵花——吳郡陸氏的宦海沉浮
主播 | 讀書君 · 編輯 | 木頭
公元222年夏,猇亭。
燃燒著,山峰、河流、大地,乃至天空,都在熊熊地燃燒著。
他閉上雙目,握著佩劍的手有些顫抖。耳畔不斷傳來的兵戈交接的聲音,讓這個夜晚過於喧鬧了——他一向偏愛喜歡寧靜的夜晚,因為更適合讀書和思考。許是因為內心激動,也或者是由於火光的映照,年輕的面龐此刻有些顯得通紅。
「都督」,身畔的一個中年將領跟他在身邊已經站了許久,終於忍不住道,「敵軍已經註定潰敗,何不趁勢西向,一舉拿下益州?」
他輕輕搖了搖頭,目光望向北方,「文向,曹子桓正欲取漁翁之利,倘若大軍西進,建業恐危矣。再者魏國盤踞中原實力強大,吳蜀要想生存,仍需聯手。」
說到此處,他略一沉吟,「傳令李異、劉珂兩部率本部人馬繼續追擊,其餘各部隨我撤軍!」
史載,公元222年,東吳都督陸遜於猇亭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史稱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
我們要講述的這段歷史,就從夷陵之戰後開始。
1
陸遜:奇謀統兵,社稷之臣
由於破蜀之功,陸遜被孫權封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並改封為江陵侯。此後,又拜為大都督、假黃鉞,令其統領六師和禁衛軍而攝行王事。
夷陵破蜀六年後,吳鄱陽太守周舫派人送親筆信給魏國大司馬曹休,稱自己受到吳王責難,想要投奔魏國,請魏國派兵接應。
曹休信以為真,率領步騎兵十萬到皖城接應周舫。結果輕敵冒進,在石亭中了陸遜的埋伏,大敗潰逃,不久曹休便憤愧交加而病亡。
回顧孫權屢次正面攻打合肥,與曹魏的張遼李典等將領硬碰硬,都因為實力的差距而勞而無功。西面諸葛孔明六出祁山,也因為司馬懿的固守而飲恨長逝。
整個三國時代,蜀吳與曹魏交鋒中的可圈可點之處大多都是採用了奇謀甚至詭計的方法,這也是弱小勢力在亂世生存中無可奈何的法則。
身為此時東吳軍權掌控者的陸遜,能夠清楚認識到這一點,並奇智百出,在戰場上始終不落下風,實是難得的將才。年輕的他終於成功贏得了如前輩周瑜呂蒙的威望,同時也令吳郡陸家的輝煌達到了頂峰。
陸遜 邵峰飾
晚年的孫權性格變得殘忍猜忌,即便是對曾經無比信任的陸遜也漸漸生出了猜忌。太子孫登去世後,繼任者孫和與魯王孫霸的奪嫡之爭逐漸浮出水面,並迅速趨向白熱化。
身為東吳股肱的陸遜起初站在中立立場,冷眼旁觀朝廷內外的官員紛紛派遣子弟,在太子與魯王之間站隊取捨。但隨後孫權召見楊竺密談,並首肯了楊竺「魯王英才,應為嫡嗣」的主張。
當時太子孫和的探子伏在床榻之下,聽到了密談的內容後迅速稟報自己的主人,並最終傳到了陸遜的耳中。鑒於前代袁紹劉表等廢長立幼而家族敗亡,陸遜隨即上書勸諫孫權,為了社稷穩定,不可更易儲君之位。
但令孫權感到憤怒的,不僅是陸遜觸犯龍顏,更是自己與臣下的密談竟以如此的速度擴散出去,君威何在!
孫權 張博飾
一番斥責之後,這對魚水君臣之間生出了巨大的裂痕。
帶著滿心的憤恨,以及對東吳未來的擔憂,一生出將入相的陸伯言在山花明媚的春天含恨離世。在他身後,孫權再次舉起屠刀,眾多精英為這場嫡庶之爭殉葬。
2
陸抗:中流砥柱,揚威西陵
陸遜去世後,孫權拿著楊竺告發陸遜的諸多罪狀,聲色俱厲地質問一個二十齣頭的年輕人。年輕人沉著應對,一一解釋,孫權聽罷後長嘆一聲,老淚縱橫:「是我錯怪了你的父親!」
這個年輕人就是陸遜的次子陸抗。
陸抗成長的時代,正值孫吳血雨腥風,政權更迭。先有諸葛恪輔佐幼主孫亮,跋扈專權而被孫峻等所殺;後有孫綝輔佐景帝孫休,強橫更盛於前,同樣免不了身首異處。孫休雖有志於干一番事業,但無論精力還是能力都有不足,短短數年撒手人寰。濮陽興等擁立烏程侯孫皓,幻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成了孫皓登基的祭品。
到了孫皓即位的元興元年,就任大將軍領益州牧時,陸抗已是不惑之年。混亂的二十年中,陸抗度過了他的青春歲月。領軍在外鎮守荊襄和淮南的他,避開了孫吳殘酷的權力爭鬥。雖然遠離權力的核心,但陸抗輔佐君主、匡正社稷的宏圖壯志從未減弱一分。
吳鳳凰元年(272年),在執掌東吳軍權八年之後,他大顯身手的機會終於到來。
陸抗
此時蜀漢已經覆亡,曹魏也已經被司馬家的西晉所取代。孫吳固守東南,與晉朝大軍隔長江對峙。
九月,吳國西陵鎮將步闡降晉,陸抗聞訊,立即派兵圍攻西陵,晉武帝方面則命荊州刺史楊肇到西陵接應步闡,命車騎將軍羊祜率步兵5萬進攻江陵。
陸抗認為,江陵城堅固難攻,羊祜雖然帶領敵軍主力,也不見得能迅速攻下。而西陵城一旦有失,很可能會引發南山諸族夷人的叛亂,於是決定率兵前往西陵圍點打援。
戰況果然不出陸抗所料,羊祜雖然兵多但運糧困難,無法速進。陸抗本人則親自對陣前來救應西陵的晉將楊肇,將其殺得丟盔棄甲。
此戰之後,司馬炎認識到長江以南有將才掌兵,不可輕取,晉、吳兩國一時間出現了相安無事的局面,甚至還流傳出了羊祜送葯給陸抗,陸抗毫不懷疑是否有毒,立即服下的佳話。
但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東吳本已國運日衰,孫皓又是魏晉時期著名的暴君。朝中何定、岑昏、萬彧等奸佞掌權,荒政迭出。
陸抗雖然多次勸諫,但孫皓始終未曾採納。鞭長莫及之下,陸抗也只好恪盡職守,慎保邊圉。西陵之戰兩年後,與父親一樣懷著對吳國深深的憂慮,陸抗溘然長逝。
在其身後五年,晉朝龍驤將軍王濬率大軍毀掉橫江鐵鏈,大型戰船從巴蜀順流而下,吳國滅亡,三分一統。
3
陸機:洛陽三俊、文章冠世
光陰荏苒,轉眼已經是太康十年(公元289年),這一日,兩個氣質不凡,操著江南口音的年輕人來到西晉的京師洛陽,他們便是陸抗之子陸機和陸雲兄弟。此番入洛,便是要拜訪當時的名士,時任太常的張華。
陸機自幼傾心儒家學術,東吳滅亡後,年僅二十歲的他退居家鄉,閉門勤學。陸機追述祖輩立下的功業,又感慨孫吳數代心血一朝化為烏有,便寫下了《辯亡論》上下兩篇。
唐人書陸機《辯亡論上篇》
第二年,他便與弟弟陸雲北上洛陽拜訪仰慕已久的張華。張華也十分欣賞兩兄弟的才華,把他們推薦給了洛陽城中的諸多名士。二人很快名聲大噪,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的說法(「三張」指張載、張協和張亢),陸機也陸續擔任了祭酒、太子洗馬和著作郎等官職。
如果西晉王朝能夠以昂揚的態勢向前發展,那麼陸機兄弟大概會以冠絕當世的文章和瀟洒不羈的氣度,成為魏晉士族閃閃發光的雙星,並得以善終。可惜即便是才思敏捷倜儻風流,在那個血腥動蕩的時代里也依舊躲不開自己的宿命。
晚年的晉武帝老邁昏聵,在心腹賈充和楊皇后等的人一再攛掇下,令自己的傻兒子司馬衷娶了赫赫有名的賈南風小姐。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後,輔政的太傅楊駿和汝南王司馬亮先後被皇后賈南風所害,隨後趙王司馬倫又發動政變誅殺了賈南風,西晉王朝陷入了八王之亂的浩劫中。
陸機先是因參與討伐賈南風一黨的賈謐有功,賜爵關中侯;不久齊王司馬冏與河間王、成都王等一同舉義,司馬倫與其死黨孫秀身首異處,陸機也被收押到廷尉治罪,多虧成都王司馬穎等力保,得以免死。此時友人勸陸機回江南,避開中原的騷亂。但陸機「負其才望,志匡世難」,希冀自己能夠憑藉能力干出一番事業,最終卻把自己引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八王之亂後期,掌權的幾個年輕的王爺開始內訌。陸機被成都王司馬穎重新起用,並率兵對戰長沙王司馬乂。平心而論,陸機文章斐然,決勝千軍萬馬卻並非其所長,加上他祖父三代雖都是江南大家,但自己如今畢竟是客居北方,威望便難以服眾,還招到了許多成都王近臣的嫉妒。
鹿苑之戰中,本就擅長兵陣的司馬乂挾持了晉惠帝,導致陸機一方軍心受挫,旋即大敗。此時司馬穎寵幸的宦官孟玖等誣告陸機有謀反之心,司馬穎盛怒之下不分青紅皂白,勒令處死陸機。
據《晉書》記載,陸機被害這一日「昏霧晝合,大風折木,平地尺雪」,詭異的氣候,想來是在陳說一代名士被害的冤情吧。
陸機之弟陸雲同樣是少年聰穎,並且性格「清正」,年幼時曾被吳國尚書閔鴻冠以「龍駒」「鳳雛」的美名。同兄長入洛後,曾任尚書郎、太子中舍人等官職,我們從小學習的周處除三害的故事中,周處入吳尋二陸求教,「平原不在,正見清河」中的清河便是陸雲的在後世的稱號。
正是在陸雲「朝聞夕死,人患志之不立」的教導下,周處洗心革面,成為了一代忠臣良將。可惜八王血腥爭鬥,陸機遇害後,作為兄弟的陸雲同樣未能倖免。
隨著陸機陸雲兩兄弟遇害,吳郡陸家漸漸湮沒無聞。
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後,江南望族的舞台被以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為代表的北方南遷的士族所佔據,孫吳時的陸張顧朱等家族再不復當年的榮光。
殘月舞弄朱紅影,秋雨搖曳江陵花——再興旺的士族大家,也終究抵不過歷史的洗禮,陸家的宦海沉浮,正是魏晉門閥政治的一個縮影。
陸遜位極人臣,文治武功都是當世一流;陸抗不及乃父,強自支撐東吳;陸機陸雲文名赫赫,軍略則相去父輩甚遠。在兩晉南北朝這個刀口舐血的時代,陸家終究如同被大海沖刷的砂礫,除了為後世津津樂道的軼事典故外,再難覓到任何蹤跡。
文章來源於有聽讀書投稿;作者:風起長林;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常與同好爭高下
請移步圖文下方「留言區」
※蔣介石為何不肯釋放張學良?臨終前留下四字遺言害慘張學良
※每日一言 零分詩人
TAG:有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