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里的第一個漢字
一個前言:曾經有朋友提建議讓寫我這個《一日一字》的欄目,介紹每個漢字的生成演變,一直沒有動手寫這個系列的文章的原因是這個工程太過浩大,如果不是沉下心來,一個字一個字的摳,這個系列就沒辦法完成,畢竟《說文解字》9353個漢字的漢字量如果依每天一個字去分析寫來,顯然需要20多年的時間,這太久了。
最近又寫到何震的「六書不精義入神,而能驅刀如筆,吾不信也。」覺得「六書」與漢字生成實在是篆刻必修的功課,於是覺得只要學篆刻,就躲不開這個內容,於是思考《說文解字》連帶重文(就是漢字的異體字)在內有10516個字,但卻統馭在540個部首之下,而有些漢字一旦認識一個,就會認識與之互相關聯的同根字,這樣想來,一部《說文解字》陸續寫下來,大致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寫完,倒覺得任務也並不沉重,似乎又容易完成了,於是,打算寫下去,因此並不限於一日一字,而是從單字寫起,連帶介紹相關的漢字。此系列文章中字的排序,也以《說文解字》的字序為準,便於篆刻愛好者對照。
正文開始:
今天寫《說文解字》的第一個漢字:「一」,今天要說的相關字如下:
(最初的幾個字)
在中國文化里,「一」不僅僅是數字的開始,也代表萬物起源,因為跟「天」、「地」、「神靈」有關的漢字都具有這個符號。先秦典籍里稱:「萬物本於一」,早期的中國人,在造字之初,即把一列為所有漢字的起始點,《禮記》里說:「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這是儒家的起源說,即「天生萬物」,「天生蒸民」。而「天」起源於「一」,在古文字里,「一」也有「天」的意思,有時,「一」也有「地」的意思這個後面會陸續提到。
(一)
《說文解字》里說:「惟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古人認為,天地是從一開始的,「一」蘊藏著無限大的能量,從無到有,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由「一」生出。後面大量的漢字跟「一」有關係,遇到的時候再說。同時代表數字,一橫就代表數字一,同理,二橫就代表數字二(注意上下兩橫必須是一般長短,否則就變成會意字的「上」或「下」了。)三橫就代表數字三,四橫就代表數字四。
(一的古文寫法)
凡是在《說文解字》中註明」古文「的,比如「古文某"字樣的,就是該字的古文寫法,比如上圖,《說文解字》里說「古文一」,其實就是古文「一」字的寫法,這個字,現在會計們還偶爾用它,是漢字「一」的大寫寫法,與「壹」有相同意義,其實,這個寫法古文就是這樣寫的,並不是現代新產生的新寫法。
(元)
《說文解字》稱:「元,始也。從一,兀聲」,始,指萬事萬物的發源。」《說文解字注》徐鍇說「不當有『聲』字」,似乎這裡不該有這個「聲」字,這一句只是解釋「元」字的組成,即上面一個「一」,下面一個「兀」,並不標明這個字的讀音,但他後來又說凡是《說文解字》里標明「從某、某聲「者,都是」六書「造字法里的」形聲「字,至於這個字的讀音,他稱是「愚袁切」,即愚字的聲母,袁字韻母及聲調,讀yuan二聲。除了萬物起源的字義外(「元兇」、「元旦」、「元年」就是用的這個字義),這個字還有「頭部」的意思,比如後來我們說的「元首」,還有「上天」的意思,如「元神」,「元命」。
(天)
《說文解字》「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天」字的寫法是上面一個「一」,下面的「大」,「大」是一個人站立的姿態,讀音是「他前切」,即tian二聲,現在的「天」已發展為一聲。
(天的本義)
顯然,這是一個會意字,凡是會意字,都是「合二字以成一語」,比如天,就是「一大」就是「天」,「止戈」就是「武」。甲骨文里的天和金文的天字形差別不大。不同的是甲骨文字形里,有一種寫法上面是二橫,上橫短,下橫長,以會意方法指「高高在上」的天,下面則是一個站立的「人」。如圖:
(天的甲骨文寫法與金文寫法)
下一個字是丕,小篆的寫法是:
(丕)
《說文解字》原文:「大也,從一,不聲。」這是一個假借字,就是「大」的意思,又注了兩個音,「敷悲切」。古音在第一部。「鋪怡切」(這是現在的讀音,pi一聲)。丕與不音同。故古多用不為丕。如不顯即丕顯。假借字不再多做解釋,就是這個字當另一個字借來用。比如我們說「大業」,有時就稱「丕業」。
(吏)
這是官吏的吏,《說文解字》里稱「治人者也,從一從史,史亦聲」,吏,就是管理人的人。會意字,以手持「中」。有人認為「中」就是筆,拿筆寫字的人,有文化的人,管理人的人。凡是《說文解字》里稱」亦聲「字樣的,都既是會意字,又是形聲字。讀音是「力置切」,即li四聲。
(【說文解字】之1,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我不停地臨漢印,能臨出個啥?
※篆刻小知識:什麼是「明人習氣」,怎麼避免?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