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少光與熱在這裡都不算多

多少光與熱在這裡都不算多

《燦爛千陽》

我們揭開這神秘而美麗的面紗

看到的卻是哭泣著的玫瑰

——苦難的阿富汗女人

越是靠近她們

越為她們的命運哀嘆…

不可寬恕的時代

私生女瑪麗雅姆是女僕母親娜娜和主人的孩子,父親將她們母女在阿富汗一個偏遠貧窮的地方,每周看望一次。母親怨恨她自己也怨恨其他人,她告訴瑪麗雅姆「就像指南針永遠指向北方一樣,男人罪惡的手指總是指向女人」。

瑪麗雅姆的童年在十五歲生日時一去不復返:母親自殺,定期探訪的父親也彷彿陌路。她成為了喀布爾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生活在動蕩年代的家庭暴力陰影下。十八年後,戰亂仍未平息,小說的另一位女主萊拉失去了父母和戀人,亦被迫嫁給拉希德。不安的年代裡,主人公生活里到處都是失落與絕望。

不可能的友誼

剛開始,兩位妻子相互敵視,漸漸的,兩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越來越親密。她們的感情在拉希德的虐待和國家的無情戰火中留存。動人的情感成為小說的核心。兩個女人苦難深重,某種程度上,她們慶祝塔利班的到來,希望能結束她們的苦難……

兩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帶著屬於不同時代的悲慘回憶,共同經受著戰亂、貧困與家庭暴力的重壓,心底潛藏著的悲苦與忍耐相互交織,讓她們曾經水火不容,又讓她們締結情誼,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騙局終有被揭穿的一天……她們將做出如何的選擇?她們的命運又將何去何從?

不可毀滅的愛

萊拉深愛的男孩塔里克不得不因為戰爭離開阿富汗,而她的家人也由於戰爭失去生命。拉希德為了自己的私慾欺騙年幼的萊拉嫁給自己。萊拉為了保全自己和塔里克的孩子嫁給了拉希德,在和拉希德一起生活的那些年,她遭受的是家暴,奴役,不幸。但她又是幸運的,因為她最終等回來了她的愛人,她和塔里克再見時都不復當年美好模樣,幸好,人還在,愛還在。

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於阿富汗喀布爾市,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美籍阿富汗裔作家、醫生,其主要作品有小說《追風箏的人》、《燦爛千陽》、《群山回唱》。1980年,卡勒德·胡賽尼隨父親遷往美國。1993年取得行醫執照,1999年開始創作,2003年出版第一部小說《追風箏的人》。曾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約翰·斯坦貝克文學獎等多個獎項,並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

作者說

2003年,重返喀布爾。我看到穿著傳統蒙面服裝的女性三三兩兩走在街頭,後面尾隨著她們穿著破爛的孩子,乞求著路人施捨零錢。那一刻,我很想知道,生命已將她們帶往何處?她們會有怎樣的夢想、希望與渴望?她們談過戀愛嗎?丈夫是怎樣的人?在蔓延阿富汗二十年的戰爭歲月中,她們究竟失去了什麼?

我與許多在喀布爾的女性談過,她們的故事都是真實且讓人心碎的。當我開始寫《燦爛千陽》之際,我發現我自己不斷想起這些充滿韌性的阿富汗婦女。雖然她們不見得是引發我描寫萊拉或者瑪麗雅姆故事角色的靈感來源,不過她們的聲音、面容與堅毅的生存故事卻一直縈繞著我,而且關於這本小說,我有一大部分的啟發是來自阿富汗女性的集體精神力量。

語錄欣賞

一千個燦爛的陽光能否驅散阿富汗的硝煙所帶來的黑暗,唯有愛才能讓我們看到這燦爛千陽。

One could not count the moons that shimmer on her roofs

(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的明月)

And the thousand splendid suns that hide behind her walls

(也數不清她的牆壁之後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

每一遍都是震撼,也是感恩。每個人以不同的方式活著,總歸是不放棄生的希望。以自身的能力,勿忘自己的根在哪,努力的生存,試圖以自己的方式改變世界就是好的。

走進這個故事吧

走進她們的悲慘世界

去體味那在命運面前頑強抵抗的女孩迸發出的

最後一縷

如燦爛千陽般的

耀眼光芒

本期編輯:廖相慧

圖文來源:網 絡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南大學法學院團委 的精彩文章:

網癮少年的罪與罰
【好詩推薦】顧城的詩

TAG:河南大學法學院團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