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時間簡史》的引說-悼念斯蒂芬·威廉·霍金

《時間簡史》的引說-悼念斯蒂芬·威廉·霍金

《時間簡史》的引說

[鹽城]周正培

其實,接觸斯蒂芬·威廉·霍金的《時間簡史》源於我兒子對數學資料的網路搜索。我們在研究一堆數字的過程中,於百度網發現了「它」。

這本書從微觀粒子到宇宙天體的敘述讓人腦洞大開,引發了許多聞所未聞的天文知識,越往後閱讀就發現越多的名詞和術語讓我無法繼續讀下去。於是只能拚命回想中學時代所學的數理化知識,去強行理解,可還是無法跟上這位偉大的現代物理學家的思路。但強烈的好奇心又驅使著我一定要走進書本,追隨時光,尋覓黑洞,到宇宙去看個究竟,於是就邊看邊翻閱相關資料,才得以一窺全貌。

公元4世紀到公元14世紀,歐洲人的思想都處於羅馬帝國天主教會的嚴厲控制當中,直到公元15世紀才有人覺醒反抗:首先是由馬丁路德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其次是發源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再次是歐洲科學革命和法國啟蒙運動。400多年時間,人類社會演變的進程在歐洲一次次的巨大變革中快速向前推進,而每次的變革都有一個共同點——解放被束縛的思想。但在這一系列與宗教對抗的變革中,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打響了拆穿上帝的第一槍之後,伽利略、牛頓等人對宇宙的相繼探索,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巨匠對自然和宇宙的探索,解開了一個個自然之謎,引導人類走出了愚昧,靠近了科學。

牛頓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只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類不會滿足於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綿延,從「亞里士多德」到「托勒密的地心說」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說」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時間,可見人類理念的進化如此不懈,且極其緩慢而艱苦。

宇宙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唯有愛科學的人才能領略這無窮世界的無盡趣味,因為科學的世界裡沒有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也沒有無所事事的無病呻吟,更沒有聒噪厭煩的滿腹牢騷,只有嚴謹而神奇卻又難以探尋。20世紀20年代因哈勃發現了紅移定律後,宇宙演化的觀念才進入人類的意識。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表明,宇宙的物質在引力作用下不可能處於穩定的狀態。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為了得到一個穩定的宇宙模型,他曾將宇宙常數引進理論中,2004年7月,霍金修正了自己原來的觀點,承認「信息守恆」,他們都希望在自己的理論中找到穩定的宇宙模型。可見,宇宙演化的觀念並不是產生於這些天才的頭腦之中。

現在我們更需要重新站在更多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了,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相信肉眼之外的微觀世界竟然可以小到原子級別還可能無窮小下去,而宏觀世界竟然也可以大到用億光年丈量的宇宙級別還可能無窮大下去,如此美妙又如此神奇!

最後讓我們在斯蒂芬·威廉·霍金先生的一句名言中結束本文,這句話曾陪我度過黑暗,陪我度過青春歲月:

記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頭看腳下。無論生活如何艱難,請保持一顆好奇心。你總會找到自己的路和屬於你的成功。————斯蒂芬·霍金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作者授權或未註明官方微信號,任何組織、機構或個人不得對作品、文章實施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正培文字 的精彩文章:

TAG:周正培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