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平定南蠻,留下九字預言,三百年後竟然句句應驗,實屬罕見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256期 文/無常奉天玉)
諸葛亮,字孔明,出身於琅邪諸葛家族,他未出山時,常以管仲、樂毅自比,時人都不以為然。其實若我們細讀歷史,就會發現,他的才能,他的成就,比起管仲、樂毅有過之而無不及。論智計,他寄身荊州,為公子劉琦獻脫身之計;論大局觀,他未出茅廬,定下天下三分之計;論善辯,他隻身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聯劉抗曹;論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論用兵,他推演兵法,作八陣圖;論理政,他主持修定蜀科,使蜀漢吏不容奸。除此之外,他還能預知後事。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諸葛亮其它的成就,皆有史料證明,作不得假,但是最後一點是杜撰的吧?掐指一算,能知後事根本不可信,例如他嚇到劉伯溫一事,雖然流傳出了不少版本,卻都經不起推敲。其實,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件事情,明確見載於史中,他所預料到的事情,也並非發生於近千年後的明朝,而是發生在三百年後的隋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此事,還在從他平定南蠻說起。公元222年,劉備敗於夷陵之後,蜀漢治下的南中諸郡,紛紛發動叛亂,使蜀漢的邊境動亂不斷,最初的時候,諸葛亮顧及劉備新逝,皇位出現更迭等問題,並沒有著急出兵,而是放任他們叛亂。當然了,諸葛亮並非什麼都沒有做,而是忙著穩定國內局勢,並與東吳交好,等蜀漢徹底穩定之後,他就不容南蠻放肆了——公元225年春天,他率軍「深入不毛」,對南中各部南蠻進行了鎮壓。在這期間,他聽從了馬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建議,一路恩威並施,所過之處攻無不克,一直打到了如今的緬甸境內。
只不過諸葛亮最大的目標,並非是統治這些落後的地區,他最渴望的是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於是平定叛亂之後,他便收兵了,這場戰爭,僅持續了半年左右的時間。《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按照那個時代的傳統,他需要立碑記功,諸葛亮立下的石碑,不同於其他人的長篇大論,他僅寫了九個字,即「萬歲過後,勝我者過此」,當時的人們,覺得諸葛亮果然夠自信,夠狂妄,竟然認為一萬年之後,才有人勝過他。對於人們的這種想法,諸葛亮笑的高深莫測。
時人誤解的碑文含義,在三百多年後,揭曉了答案——三家歸晉,又分南北十六朝之後,天下成了楊家的天下,國號為隋。只是中華大地上的權力交替,好像對南中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他們一直在不停的叛亂。隋文帝楊堅,是一個文治武功的人物,面對南中的叛亂,他二話不說,就一個字,打。於是他派出了一員大將,率領數萬人前去平叛。這員大將面對南蠻,不但不怵,反而打的很順手,他一路經蜻蜓嶺、弄凍、小勃弄、大勃弄、南寧州,擊潰叛軍,追擊著敵首爨(cuàn)翫(wán),向西南方向進發,一直到了諸葛亮立碑之地,這個大將的名字,叫作史萬歲。
《隋書·卷五十三·列傳第十八》記載:「先是,南寧夷爨來降,拜昆州刺史,既而復叛。遂以萬歲為行軍總管,率眾擊之。入自蜻蛉川,經弄凍,次小勃弄、大勃弄,至於南中。賊前後屯據要害,萬歲皆擊破之。行數百里,見諸葛亮紀功碑,銘其背曰:『萬歲之後,勝我者過此。』」也就是說,諸葛亮立碑之意,並非是誇讚自己的能力,認為萬年之內,無人可以勝過自己,而是預料到了,會有一個叫萬歲的後人,取得比起自己還要耀眼的功績。的確,他料的不錯,史萬歲到了他立碑的地方之後,繼續前進了千餘里,破三十餘郡,俘獲了二萬多百姓,威震西南。
只不過,諸葛亮當然立下的石碑,被史萬歲看到之後,就被推倒了,沒有流傳下來。不知道當時史萬歲下令推倒這石碑的時候,到底是存了什麼樣的想法呢?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隋書》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馬超後人為避開曹操的追殺,逃到西亞,迎娶了公主,建立一個國家
※龐德被生擒,明明可以讓劉備勸降,為什麼會被關羽陣前斬殺?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