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御駕親征且無一敗績的帝王,明朝佔三位,唐朝沒有一位
縱觀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敢於御駕親征的皇帝很多,但是大獲全勝,從無敗績的則是屈指可數。隋煬帝三征高麗,勞民傷財,大敗而歸;唐太宗不顧李靖反對,繼續親征高麗,結果損兵折將,戰果不多;宋太宗親征契丹,高粱河一戰中差點被契丹活捉;明英宗在王振的鼓動下御駕親征,結果兵敗土木堡,若是沒有于謙力挽狂瀾,大明將難逃北宋的厄運。
所以說,皇帝御駕親征並非兒戲,兵敗不說,自身被俘虜,亦或是陣亡可就麻煩大了。那麼,中國歷史上,敢於御駕親征且大獲全勝,從無敗績的帝王有哪些呢?在此,「縱橫國史」就來給各位歷史發燒友們談談以下這些「親征從無敗績的帝王」,其中兩位還親自操刀上陣,分別是明成祖朱棣,明武宗朱厚照。
魏明帝——曹叡。青龍二年(234年),諸葛亮興師北伐,再次出兵祁山,司馬懿不敵,只能採取防禦政策。此時,孫權趁機出兵十萬攻取合肥,而且還是御駕親征;同時派出陸遜、諸葛瑾去攻擊襄陽,孫韶、張承則攻擊廣陵,三路大軍同時出動,聲勢十分浩大,有一鼓作氣直取中原之勢。在蜀漢與東吳的大舉進攻下,曹魏集團人心惶惶,嚇得部分大臣有遷都之意。為此,魏明帝曹叡決定御駕親征,親自與孫權過招,同時傳令合肥、襄陽、廣陵三城守將嚴防死守,等待援軍到來。各地守軍聞知皇帝御駕親征,士氣大受鼓舞,一舉擊敗孫權;陸遜、諸葛瑾等見勢不妙,亦撤軍南歸。
周武帝——宇文邕。作為北周的第三位皇帝,宇文邕有著非凡的軍事才幹和過人的謀略,宇文泰曾對別人說:「將來能實現我志向的,一定是這個兒子。」後來得到準確地驗證!建德四年(575年),趁著蘭陵王高長恭死於內鬥之機,北齊朝政一片混亂之時,宇文邕御駕親征,先是圍攻洛陽,後是攻打河陰,所戰皆捷。次年,宇文邕再次親征北齊,在晉陽決戰中,轉敗為勝;第二年,宇文邕攻入鄴城,北齊滅亡。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親率五路大軍北伐突厥,不幸中途病逝,否則突厥難逃一死!
周世宗——柴榮。現在很多人都持有這麼一種觀點,如果柴榮多活十來年,幽雲十六州很可能會回到中原王朝的手中,北宋送歲幣的羞辱之事將不會發生。顯德元年(954),剛繼位不久的柴榮力排眾議,決定親征北漢與契丹聯軍;高平之戰中,柴榮不畏矢石冒死督戰,北漢驍將張元徽被殺,劉崇單騎北逃,契丹軍退逃。顯德三年(956年),柴榮下詔親征南唐,任李重進、趙匡胤為前鋒,攻取滁、揚、秦、光、舒、蘄等六州,南朝震動!顯德六年(959年),柴榮親征契丹,僅用四十二天,便收復三關三州,共十七縣。正當準備奪取幽州之時,柴榮病重撤兵,不久去世。
元世祖——忽必烈。保留有深厚草原習俗的蒙古汗國曆來都會為大汗之位而大動干戈,兵戎相見。公元1259年8月,蒙哥汗在攻打釣魚城時不幸被炮擊而亡,蒙古貴族再次為汗位問題而內鬥。1260年5月,忽必烈在開平自立為大汗,不久,得到蒙古本土貴族擁戴的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亦自稱大汗,為此雙方矛盾不斷激化。1261年,忽必烈親征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昔木土腦兒連續將其擊敗,不久阿里不哥被迫投降!公元1287年,乃顏聯合草原各部發動叛亂,進兵遼河,氣焰十分囂張。不久,忽必烈御駕親征,在呼倫貝爾高原將其徹底擊敗!
明成祖——朱棣。縱觀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敢於御駕親征且大獲全勝,還經常親自操刀上陣的帝王屈指可數,明成祖朱棣是第一位。永樂八年(1410年),朱棣率軍在飛雲山大破蒙古鐵騎五萬餘人,蒙古韃靼部被迫向明朝稱臣。永樂十二年(1414年),朱棣再次率軍北伐,在忽蘭忽失溫擊一帶敗蒙古瓦剌部,馬哈木逃遁。此後,朱棣在1422年、1423年、1424年又三次御駕親征,但蒙古兵皆望風而逃,不戰自潰;偶爾也有小型戰鬥,但明軍都是吊打對手!
明宣宗——朱瞻基。朱棣在靖難之時,眾多王子中,出力最大且最具謀略的就是後來的漢王朱高煦。朱瞻基繼位後,一直懷有異心,想重現其父親之輝煌的朱高煦在封地安樂打著「清君側」大旗,發動叛亂,聲勢十分浩大。在夏元吉、楊榮等大臣的支持下,明宣宗朱瞻基決定御駕親征,一鼓作氣拿下安樂,以免重蹈建文用兵之敗。聞之皇帝親征,漢王朱高煦頓時沒了主見,他不顧將領反對,直接從地道逃出城池向宣宗投降。不久,另一位皇叔朱高燧也交出三衛兵馬,至此,困擾大明半個世紀的藩王擁兵自重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明武宗——朱厚照。自從土木堡之變後,大明王朝可謂是聞「親征」而色變,因為這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但是,作為個性十足,不甘受傳統禮儀束縛的明武宗朱厚照則是個例外。他常年不待在北京,而是跑到戰火紛飛的九邊重鎮——宣府「定居」,且不允許文官來打擾。正德十二年(1517年),聞之蒙古韃靼部小王子來犯,朱厚照興奮不已,立馬便布置親征事宜,還打著個「武威大將軍朱壽」的名義領兵出戰。應州一戰中,朱厚照先是派出小股兵力牽制蒙古大軍,而後是採取添兵戰術來消耗蒙古軍銳氣,最後才進行決戰,將小王子一舉擊敗。此後,寧王在南昌發動叛亂時,朱厚照再次親征,不過此次親征純屬娛樂!
清世祖——康熙大帝。作為中國最後一位堪稱雄才大略的帝王,康熙在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號稱「千古一帝」。康熙生擒鰲拜、平定三藩等故事亦是耳聞熟詳,老少皆知。1690年5月,面對強敵葛尓丹來犯,康熙皇帝御駕親征,在烏蘭布統一戰中摧毀敵軍「駝城」,葛尓丹敗逃。1695年,葛尓丹恢復元氣之後捲土重來,不斷劫掠喀爾喀蒙古各部,並揚言要橫掃漠南蒙古。為此,康熙再次親征,在昭莫多之戰中幾乎將叛軍盡數殲滅,葛尓丹只帶幾十名騎兵逃跑。1697年,康熙第三次親征葛尓丹,很遺憾,大軍還沒有渡過黃河,走投無路的葛尓丹便服毒自殺了。
您的關注、轉載、分享、收藏是「縱橫國史」創作的力量,您的評論、交流和指正是「縱橫國史」進步的推力。註:轉載時請註明出處,謝謝!
※常勝將軍劉銘傳,為何不願意出山抗日?
※罕見的八國聯軍侵華照片:圖2令人憤怒,圖10太無恥了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