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慧談祁海峰繪畫中西融匯的藝術探索
藝術評論
筆墨情趣與光影韻律的輝映之境
——談祁海峰繪畫中西融匯的藝術探索
乙慧
中西方繪畫藝術是兩個不同的話語體系,其造型觀念、審美意識、表現手法等都有著較大差異,究其根本原因在於歷史、地理、文化背景下的差異。中國傳統繪畫講求意境美,西方繪畫講求自然美;中國畫融通哲學,西畫信守科學。因此,西方繪畫重視色彩的運用,以光影韻律為其形式美特徵,追求真實感、立體感、節奏感、明暗光影感。中國繪畫則講究「筆精墨妙」,用筆要求筆力深沉,力透紙背,講究「骨法用筆」;用墨主張以墨為主,以色為輔,講究「墨分五色」。在新的時代、新的藝術觀念環境下,對應的兩大藝術體系所產生的現代美術,基本上是圍繞著中國繪畫傳統筆墨和西方現代造型手段的接觸交流與碰撞互補而展開的。
著名畫家祁海峰是當代藝術領域少見的跨中西繪畫藝術的兩棲畫家。幼兒時期受家庭藝術環境的啟蒙和熏陶,少年時代受歐洲文藝復興早期佛羅倫薩畫派著名畫家波提切利影響,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這是一座誕生藝術大師林風眠、潘天壽、黃賓虹、吳冠中等的搖籃。徜徉於百年名校最新的藝術思潮之中,他如魚得水,佳作頻出,弱冠之年,意氣風發,初出茅廬便嶄露頭角。其畢業作品《晨曦》創作於西藏寫生的途中,畫中人虔誠地去拉薩朝聖,這也拉開了青年時期祁海峰向藝術殿堂朝聖的序幕——哪怕一步一叩首,哪怕途中充滿了坎坷和艱辛,也不改初心對藝術的痴迷與神往!
祁海峰畢業後分配到河北省文聯美術家協會工作,隨後到太行深處的武安進行基層鍛煉,他將理想與現實的落差看作是對其藝術生涯的砥礪和磨練。無論多麼艱苦的環境,他始終堅持油畫創作,二十餘年來頻頻獲獎。其《紅色涌動》系列作品,以跳動、誇張的人體姿態和舞動的紅綢作為語言載體,在動感、交叉的大結構圖式中,釋放心靈的直覺和感悟,表達對母體文化的深刻體驗和對現實生存的敏感覺醒。由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委派赴世界各地考察學習中,祁海峰身臨其境地對世界名作手追心摹,真切感受,而刻骨銘心,這與原來自己心慕神追卻遙不可及的想像是完全不一樣的!2008年,步入中國畫的祁海峰開始用水墨渲染自己的藝術人生。2010年,他參加了中央美院賈又福山水畫高級研修班,更深入地走向國畫創作的道路。接著他被評為「2011中國畫壇十二大年度人物」。2014年應邀參加世紀新風度「21世紀中國畫名家學術全國巡迴展」中,作為年齡最小的畫家,在與全國遴選出的其他名家切磋技法時,展現出來的過人才華令人嘆服,被譽為「畫壇多面手」。這些閱歷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紮實了基礎,也引起了祁海峰面對繪畫藝術的深深思考,落實到創作就是繪畫從筆墨技法到審美境界的全面提升!
「油畫之父」塞尚認為「畫畫是為了追求現實世界各種關係的和諧,而非一味地去複製實物。」他曾經嘗試以幾何的角度去觀察世界,對「形式的意味」的追尋也正是他用新眼光進行的藝術創作。同樣,身處現代大美術時代的祁海峰通過比較,總結,吸收,在傳統繪畫表現形式的基礎上,敢於探索創新,融匯中西藝術創作手法,把西方的寫實法與中國的寫意法、素描的明暗法和傳統的虛實法揉合起來,使筆下的繪畫既有真實性及現代感,又有表現性及抒情性,從而構建出屬於自己獨特的藝術世界。具體來說,祁海峰把中西繪畫有選擇地吸收並融會貫通,他把中國傳統繪畫以點線造型,散點透視,講究筆精墨妙和西方傳統繪畫以麵塑型,焦點透視,強調光影色彩的特點在其筆下綜合掌握並靈活妙用。以下,我們來詳細探討。
首先,從繪畫的手法來說,祁海峰把西方傳統繪畫講究墨色的團塊造型和中國繪畫重於舒展線條的自由建構組合靈活運用在其筆下。其畫面中的點線既不同於同於傳統西方畫所具有的逼真空間感。它們通過畫傳統國畫里具有獨立性的造型語言的點線,也不家的主觀提煉與概括,不靠明暗,而靠點線的穿插表現前後層次,滲透體面關係,其作用也遠遠超出了塑造形體的要求,而成為形、意、情的綜合表述。
中國繪畫從一開始就是以點線為主,水墨為輔。祁海峰筆下的點線根植於中國書法,經過畫家的主觀提煉與概括,展現在他的山水畫作品是以小斧劈加之塊狀水墨渲染,兼之大片留白來描寫山勢的偉岸與高大。畫面里有西畫通透的光影和利索爽快的線條,勾寫出冀北山區的人家,在黑白和色彩的對應中,有著國畫水墨的空濛淋漓境界。祁海峰的人物肖像畫偏於靠線條和墨色的組合來達到西畫野獸派的神韻,他善於運用簡潔爽利的線條和色彩模塊的組合在畫面中進行誇張造型,從而表現畫面的思想情趣。畫家運用簡潔明了的勾線描繪畫面物象的框架,抽象概括,傳擬摹寫,使每個人物都成為一組鮮活舒展、流動交織的畫面,整體雖不足以顯示凹凸立體的形象,卻飛動搖曳,生機貫注,氣韻生動,富有節奏感和旋律感。
線可以營造出一種意境。油畫中出現的「線」,主要是表現一種隱蔽的線性觀感,而不僅僅指一條具體的線條。從祁海峰的油畫中,我們能夠看到線條、筆觸、色塊等抽象的視覺要素彷彿脫離了客觀事物本身,而展現出一種新的現實意味。其線條所謂的「意」解釋為「意味」,也就是「有意味的形」。他將線形外圍與筆痕的線性瞬間進行纏繞、交匯,綜合了觀念的意圖與瞬間的精彩。這樣,畫家筆下的線就衝出了空間和時間的束縛,呈現出一種立體意向感並喚醒了觀者的審美興緻。
其次,從透視角度來說,無論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有相同的視覺生理基礎,對透視現象的感知是一樣的,中國傳統繪畫中沒有科學的透視。中國畫的散點透視和「以大觀小」的高視角使觀者的感官產生共鳴,融入對儒釋道的徹悟中,其觀看方式是超驗的;而固定視點和水平視角是焦點透視法的重要特徵,它符合人類的視覺經驗和感知習慣,畫中的空間與觀者的空間因此有相連感。
祁海峰在他的國畫山水中,視角比傳統的「散點透視」要靈活得多,表現出畫家是用今人的時代、運動的眼光來分析問題,強調眼睛的自由性、活動性,他以遊覽式的方法記錄所要描繪的景物,使觀者的注意力不斷轉移,讓畫面掙脫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不在同一視線內、不同空間、不同時間的物象也都可以同時出現在一幅畫面中,以達到畫面中時空融合,空間具有流動性,景象具有敘事性,構圖更自由隨意不受畫幅限制。祁海峰描繪不同的山水並藉以抒發自己內心偏於客觀的感受,他在描繪自然景色時會深入到自然當中,融入內心的感情和追求,追求似與不似之間的適度把握,不拘泥於眼前的真實,他不滿足於表現物體的一個側面,而是周觀四面、移步換景,通過登高、仰止、俯瞰等方法全面地表現空間的自然轉換。他的山水畫從不循規蹈矩,而是因物用法、有感成圖,獨特的橫筆筆式,將皴、擦、點、染融為一體,使作品外觀氣機暢旺,內涵幽深玄遠,展現出厚重沉穩的天地之大美。因此,祁海峰筆下的山水不是特定的山、特定的水,而是有明暗、有表情、有靈性、更有生命的藝術體。這種神奇的、中國哲學文化所獨特的眼光和心靈,是無法在西方風景繪畫中看到的。從根本上來說,缺少現代學院藝術教育的科學訓練,沒有豐富的視覺經驗和深厚的內心素養是根本做不到的!
再次,從抽象的角度來說,中西畫里都有抽象元素,只是在表現的內容和創作的手法上是截然不同的。西方現代的抽象畫雖然在造型和色彩上奪人眼球,但是在對藝術的理解和作品的文化內涵方面,遜色於中國的寫意畫很遠。中國畫要表達的是畫家心中所念的象,在繪畫里充滿了意想的成分,故各種構思和技法呈現出抽象的特點,有語云:「古畫畫意不畫形。」中國畫主要用墨的濃淡來表現大千世界裡的色彩繽紛,在上顏色的時候也是「隨類賦彩」,即只塗本色,不考慮光照引起的色彩變化等。這些通過對實物信息的抽象和提煉,再擇其要點表現出來的畫法,我們稱之為抽象元素。
祁海峰筆下的抽象畫以點線為主,墨色為輔,以裝飾為形式,用不同比例的色彩搭配,通過中國傳統的繪畫語言和形式因素創作的抽象畫,表達出其獨特的情緒、意念等精神內容或美感體驗,從而創造出獨立的、豐富的、意味的、個性的作品情緒。其作品擁有特殊的塑造特性和表現力,給觀者帶來暢快感受的同時,擁有更加多樣的發揮空間,產生了綿綿的意境,從而達到了釋放整體空間感和提升藝術品位的效果。
祁海峰筆下的寫意畫,從理念來說以詩意禪宗的境界創造空間、時間,用線與面表現自己的理念與意境,以線與筆觸作為繪畫的主題,來寄託畫家的理想、情緒,體現出時代趣味。他筆下花鳥畫的意境豐富多彩,既有偏於靜謐有著八大的圓潤水墨淋漓,也有新羅山人的明艷歡快,更有著西畫印象派或野獸派的洒脫與高貴。他的作品裡既體現客觀對象的真實性,也有著主觀意識的能動性,雖表現方法的不盡相同,但均打破了觀者從單純的色彩層次比較中,去體味色彩萬千景物的空間維度和思想內涵。畫家偏重於表情,寫意,偏重表現融於畫家本人的審美意象,這種感受以直觀為基礎,通過聯想和想像實現了再創造,是他經過長期鑽研學習、臨摹創造出來的,是他對千年國畫的理解、吸收和創作撞擊下的火花。
最後,從意境來說,祁海峰繪畫以獨有的藝術魅力把觀者引進特定的意境空間中,讓人體驗到一種審美激情,從而浮想聯翩,提拱給觀者一種超然於物象本身之外的詩意情境。從塞尚有秩序的色線排列,到梵谷強烈情緒化的筆觸,從畢加索自動流淌的結構,到德·庫寧縱橫恣意的線條……不管崇尚什麼主義,美術是無界的,都具有主觀化、形式化、裝飾化、多元化、抽象化等當代油畫美學的共性特徵,而這些共有屬性又與東方的線條所追求的是同一種意境。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就是繪畫的支點,不論什麼時候,繪畫的樣式怎麼變化,其精神是不會變的。祁海峰的繪畫在觀念上同中國藝術一致,卻別有境界,他通過自己的筆墨在現實物象和意象藝術中找出差距,從而表現出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
他把西方油畫中追求逼真的視覺空間、色彩渲染的映襯對比,加之傳統國畫中的點線和水墨相結合,既有西方油畫印象派和野獸派的影子,又有中國畫的線條和氣韻特點,兩者在他作品裡都能詮釋出自己的風格和語言,這是難能可貴的!其意境的創造不是隨心所欲,信手拈來,而是他經過長期鑽研、學習、體驗、創造出來的,是其藝術思維的結果。在這一過程中,畫家祁海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表現體系和形式,有獨特的表現內容和手法,他不僅考慮的是看見了什麼,更關心人自身內心的變化過程,想到什麼,用什麼樣的筆墨意境去表現這種生命的狀態。在創作過程中,他將中西方的元素和自身的創作進行大膽的突破,發掘出在創造意境時點線所發揮出來的共同特性,包括對情感的直接喚起、對結構和形象的塑造、對形式美的影響、強化視覺語言等用途,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反覆嘗試,並加入詩人的情懷、文人的雅緻和對生活夢想的抒發。早年中國美院的學習履歷和後來從事管理的歷練,體現在他作品中是高瞻建甌的境界和別有韻味的超然——畫面清朗,新鮮、明亮、空靈、邈遠,帶著自然的清爽,展現出中國畫的詩意禪境,尤其作品裡的思想文化境界和技法筆墨趣味都使他的繪畫藝術在美學、思想上升華並得以彰顯!
油畫傳入中國百餘年來,歷代前輩就不遺餘力地致力於如何把油畫與本民族傳統融合起來,當然如何結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林風眠、徐悲鴻從各自立場出發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後來的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又有不同的發揮。油畫的民族化,最核心的是要深入領悟中國畫的寫意精神,或者說意境,要能表達出中國文化的內涵。這不但要深究中國傳統文化,還要善於吸納西方藝術理論的有益營養,同時勤於實踐創作,只有真正從內在實質上融匯了中西文化的精華,才能自然而然地派生出外在的技法。
後印象派巨匠保羅·高更主張藝術家要對外界事物給予綜合、概括、提煉和抽象表現,並且注入象徵的寄意,在抽象與具象中找到契合點。祁海峰一直在探索、實驗並磨合這個契合點——如何達到筆墨情趣與光影韻律光輝映照的最高境界和超然趣味。因此,他在吸收中西畫技法的同時,考察是否適合彼此的需要;在考慮與本民族歷史所形成風格的協調等等,因為他不想失去中華民族的獨特風格!
在融合具象與抽象契合點的創作過程中,祁海峰要尋找藝術語言的新突破,激發潛在的無形力量,這些藝術探索不僅包括技術與創作手法,更涵蓋了製作方式,也決定了創作效果。他把感情與感慨、感染作為物我同一的基礎,將思維感情溶於每一根線,每一塊筆觸與色彩;他吸收西方藝術,融合東方以及其他民族的藝術,拓寬了繪畫的表現語言;他不追求光與影及比例的形似而轉入畫家主觀感慨和感染,把意境美的表達放在首位……這個過程往往更加艱難、漫長,需要鍥而不捨地思考、實踐,才能使自己的藝術語言逐步清晰、豐富,並日臻完善。或許,祁海峰所走的融合之路是很多大師探索過的,但這並不能說明他的努力沒有意義,恰恰相反,他在攀登許多高手都想征服的一座海中險峰,正如其名!
總而言之,祁海峰的繪畫展現出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藝術氣派,這根源於其精神胸懷展現出博大包容的胸襟氣度。究竟什麼樣的人,才能達到如此境界?這關乎個人的修身養性,從根本上來說,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易經》所要求的像大地一樣包容萬物,兼容並蓄,以寬宏博大的胸懷對待萬物的最佳狀態。從他本人的性情來說,祁海峰為人處事低調謙虛,隨和包容,因為他相信多元共生、和而不同、共容共榮、和衷共濟的藝術觀和世界觀。或許,也只有這樣,作為河北省美協主席的祁海峰,才能持續並長久地維護河北省美術事業的生態平衡、和諧運轉並濟濟人才大放異彩!
本文作者:乙慧簡介
乙慧:知名書畫藝術評論家。河北師範大學文藝學碩士畢業。《大眾收藏報》首席書畫藝術評論員、曾在中國書畫評論網、中國海西藝術網開通評論專欄。獲雅昌藝術網「我是藝評家」三等獎。
TAG:藝術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