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建:民粹漸成歐美主流民意
作為2017年以來牽動歐洲政局變化的最後一幕,義大利選舉本月初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方式收場。民粹政黨的大獲全勝,不僅讓義大利的政治前景陷入迷霧,也沒能為幾乎同時發生的德國新政府組閣成功錦上添花,更讓之前「歐洲已戰勝民粹」的樂觀情緒一掃而空。這不僅讓民粹有了公開挑戰主流政治的底氣和本錢,也加快了西方民粹政治的合流,成為西方政治變化的重要節點。
義大利的政局變化自然有其特性。制度設計偏重分權而輕視效率、政黨組織相對鬆散、地方政治盛行等等,都可以用來解釋戰後至今義大利政治的亂象。但導致當前民粹勢力坐大局面的,很大程度上是社會分配不公、民眾獲得感下降,而這已不僅僅是義大利獨有而是歐洲的普遍現象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出,經濟不平等是培育歐洲民粹的溫床。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歐洲不僅低收入人群大量增加,而且收入差距持續拉大,近十年來歐洲最貧困人群收入下降7%,而最富裕人群的收入則增長66%。即便在近年來增長有起色的中東歐國家波蘭和匈牙利,其人均GDP仍比歐盟平均水平低50%,南歐的希臘、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不僅長期受困於低生產率和低增長,其就業機會還由於機器替代等因素減少了15%。相似境況也發生在美國,特朗普的前顧問也是其競選策略的主要設計者班農,就在祝賀義大利民粹時將其稱作「特朗普勝選的義大利版本」。一面是經濟低迷、就業減少和薪酬下降,另一面是既得利益坐大、政經精英壟斷各種資源,經濟悲觀主義瀰漫社會並在民粹主義的鼓動下轉化為政治反抗。
民粹主義剛抬頭時還很難被主流民意所接納,但主流政黨的傲慢和失誤、體制機制的脆弱和缺陷,給民粹坐大進而進入主流民意提供了機會。歐盟無力解決各國發展不平衡問題以及在應對難民問題上的失誤,為歐洲範圍內的民粹主義上升提供了機會,正是法國左右兩大政黨的無所作為幫助「國民陣線」殺入大選第二輪,德國聯合政府的政策失誤打開了選擇黨的上升通道。在義大利,頑固的「為民主而民主」的體制慣性拒絕了倫齊的改革方案,卻為民粹勢力亮起了綠燈。美國民意選擇特朗普而拒絕希拉里,顯然也是後者精英形象透露出的傲慢和因循難以取信於人。
經過近兩年的博弈,儘管勒龐最終被擋在愛麗舍宮之外、德國主流政黨也以再次組成大聯合政府的方式獲得喘息之機,但義大利選舉結果表明,民粹主義在歐美不僅已經獲得經濟和社會基礎以及由此而來的民意支持,而且已經敢於公開向主流政治叫板。北方聯盟領導人在獲勝後公開回應此前批評其民粹色彩的歐盟領導人容克時稱,「我們就是主張『義大利第一』的民粹」。而此時歐洲主流政黨和建制派的軟弱再次暴露無遺,歐盟對義大利選舉結果「保持沉默」,容克主席也突然失去懟回去的勇氣,歐洲主流媒體也已開始公開主張「要給民粹一個(執政的)機會」。
義大利民粹得勢甚至可能進而執政的前景,對於歐美民粹勢力顯然是極大的鼓舞,也為歐洲國家內部各種民粹勢力合流以及歐美民粹合作創造了條件。班農鼓勵義大利同道說「我們正在書寫歷史」,並極力主張在北方聯盟和五星運動之間達成合作以「接管政權」,他還將在法國「國民陣線」的黨代會上發表講話,為這個儘管受挫但根基仍固的民粹政黨加油打氣、出謀劃策。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歐美社會民粹漸成主流民意的背景下,即便是上台執政、仍然以建制派自居的主流政黨,出於獲取選票的考慮,也很可能會在民意的裹挾和民粹政黨的壓力下,推出體現民粹主義排外、封閉主張的政策。從民粹主義思潮和主張到國家主義、孤立主義的政策和行動之間,本就只有一步之遙,為此國際社會應當高度重視接下來歐美民粹政治的泛濫和國際政治的分離之勢,並拿出有效的應對之策。(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
※姚明,你被人利用了!
※丁一凡:中國人何時才能不做「冤大頭」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