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北地理所等在氣候變化影響青藏高原湖泊的遙感研究中取得進展

東北地理所等在氣候變化影響青藏高原湖泊的遙感研究中取得進展

湖泊是氣候變化的重要指示因子,通過探討湖泊的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有助於理解區域水循環,並為流域水資源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學決策依據。作為全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是我國湖泊的第一大分布區,素有「亞洲水塔」之稱,其變化及其原因(氣候變化、冰川融化、凍土退化)一直是國際青藏高原研究學者關注的熱點。青藏高原湖泊變化不僅對生態環境產生重要影響,而且影響區域歷史宗教文化(如聖湖的變化)。儘管已有一些學者報道了區域湖泊的面積變化特徵,但長時間序列的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湖泊影響的格局與過程尚不明確。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地理景觀遙感學科組、水環境遙感學科組,與美國和英國的研究團隊合作,利用Landsat系列衛星遙感影像對四個時期(1977、1990、2000、2014)青藏高原的湖泊進行空間製圖,並整合氣象資料、冰川和凍土文獻數據,在流域尺度上將湖泊面積變化、氣候變化、冰川變化和凍土退化的趨勢歸納為4種模式(乾旱指數降低、冰川面積減少、凍土退化、湖泊面積增加;乾旱指數增大、冰川面積減少、凍土退化、湖泊面積增加;乾旱指數增大、冰川面積減少、凍土退化、湖泊面積減少;乾旱指數降低、冰川面積減少、凍土退化、湖泊面積減少),深入探討區域湖泊變化及其主控因素的時空異質性。與我國北方乾旱區和極地地區不同,近40年間青藏高原整體上呈現氣候變暖變濕、湖泊面積和數量增加的趨勢,但高原內部湖泊變化具有明顯的空間異質性。氣候變濕和冰川融化是主導高原湖泊變化的主要因素,但部分流域湖泊受氣候乾旱或凍土退化影響,湖泊面積呈現萎縮趨勢。

該研究對青藏高原湖泊變化及其影響因素的空間格局與過程進行系統解析;對比分析長時間序列流域尺度湖泊面積及其數量變化,探討沿岡底斯山脈湖泊樣帶的湖泊面積變化和其影響因素差異。研究結果不僅有助於加強理解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而且將為高原及周邊生態環境保護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持。

該研究由東北地理所副研究員毛德華、研究員王宗明、宋開山,海外特聘研究員、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李林,英國雷丁大學教授楊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Julian R. Thompson,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鄔建國、博士高紅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彬,吉林大學博士李慧穎共同完成。研究成果發表在Remote Sensing上。研究工作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划子課題、中科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專項子課題、中科院青年促進會人才基金及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的資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氣象報 的精彩文章:

南太平洋四級強熱帶氣旋「吉塔」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
春運氣象服務專報:長江中下游持續陰雨 西北地區東部和青藏高原東部有降雪

TAG:中國氣象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