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千餘年的科舉制該不該廢除,清政府廢除後又帶來了哪些影響

一千餘年的科舉制該不該廢除,清政府廢除後又帶來了哪些影響

作者:張晶,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季我,學社青年會會員

1905年,清政府正式廢除在我國自隋朝開始已經實行了一千餘年的科舉制,轉而全面興辦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這一舉措對晚清和民國具有深遠的影響。

古代科舉考試場景

鴉片戰爭以來,清政府被迫打開國門,西學東漸之風逐漸興起。在西學的強烈衝擊下,有識之士感覺到西方在自然科學方面遠遠領先於中國,而中國大多數讀書人專註於毫無實際用處的八股文中,因而自洋務運動開始設立新式學堂培養翻譯和科技人才。但多數讀書人深受傳統觀念影響,仍將科舉視為正途,輕視西學,新式學堂招收的學生數量和質量都受到限制。1901年開始清政府推出一系列新政,1901年廢除八股取士,1905年科舉制正式被廢除。

科舉考試

科舉制的廢除在教育方面推動了中國新式教育體系的建立。科舉制的存在嚴重擠壓了新式教育的發展空間,科舉制廢除後,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完整教育體系逐漸建立起來。科舉制時代「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傳統被廢棄,學科的設立更細化和專業化,農學、醫學、工學、商學、文學、師範等各專業迅速發展起來,為中國培養起各種專門人才。

清末私塾

科舉制的廢除在政治方面造成官員和國家公務人員素質急劇下降,政治環境惡化。科舉制時代由於是以學識取材,很多官員集學者和政治家於一身,官員自身素質較高,官員退休後會回到農村成為鄉紳,成為縣級以下基層政務的主持者。科舉制被廢除後,新的官員選任制度並不完善,官員素質下降。退休官員也不再回到農村而是居住在城鎮,使得基層政務被土豪劣紳所把持。

科舉制的廢除在社會方面造成社會流動日益困難,社會風氣日益浮躁,社會道德日益淪喪。由於選官制度不完善,一些軍閥、投機分子甚至綠林人士往往能夠佔據官位,且呼朋引伴,裙帶之風盛行,導致社會上升通道阻塞。科舉時期知識與權力相結合,使得知識分子獲得了全社會的尊敬與敬畏,儒家的道德倫理也因權力的扶持起到約束社會的作用。科舉制廢除後,知識被輕視,儒家道德倫理中的積極部分也被徹底捨棄,重利輕義的社會風氣逐漸盛行。

參考文獻:

1.馮榮:《科舉制度的廢除對清末民初社會的影響》,《長春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2.楊銀權:《科舉制廢除利弊之再思考》,《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1. 羅志田:《近代中國的思想與社會》,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編輯:趙培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歷史百家 的精彩文章:

榮祿為何能得慈禧賞識?本人善於逢迎,晚清亂局又給了他施展的舞台
科舉制是如何廢除的?廢科舉的社會影響如何?

TAG:青年歷史百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