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安萬年之六十八:秦公一號墓,可以發現秦人的三大秘密?

長安萬年之六十八:秦公一號墓,可以發現秦人的三大秘密?

為方便閱讀,請點擊「自然自覺自在」,關注此公眾號!

秦人建都雍城(今天陝西鳳翔),恢宏壯麗,盛極一時,那裡是秦人活著時候的榮華。在雍城的南面,王公貴族們盤馬引弓、縱情遊獵的三畤(zhì)原,即今天鳳翔南指揮村一帶,地勢平坦,林木蔥鬱,則是秦人死後的葬所。秦人自秦德公去世後的200餘年,包括德公、出公在內的二十幾位秦國先君先後埋葬於此。

儘管東周王朝已今非昔比,但秦國在名義上還是周王朝的一個諸侯國,因此,其墓葬文化仍然是周朝的「不墳不樹」傳統,地面沒有封土,也沒有樹立任何標誌,因此,秦國國君的墓葬所在,一直是一個謎,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秦公一號大墓,即秦景公墓的發現,才逐漸揭開了這個謎。有形的謎揭開了,無言的秘密卻一直隱藏在秦公一號大墓之中,我們至少可以從其中發現秦國的三大秘密。

一是強大。秦公一號大墓是秦景公的陵墓,是雍城18座秦公陵墓中第一個被發掘出來的陵墓,可以說是雍城秦陵的代表,據說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一座墓葬。秦景公是從秦非子開始,到秦始皇稱帝,秦國36任國君中的第18位,也是居中的一位。他治理秦國長達39年,將秦國勢力不斷向東拓展、推向中原,秦國實力之強大從他陵墓的規模就可見一斑。

秦公一號大墓只是秦陵的一個點。整個陵區探明49座大墓,基本上都是坐西向東(估計是「生死皆向東」的寓意),分南北兩列,由西向東按先秦禮制中的「昭穆制」排列,其中諸侯王級墓葬21座。秦陵規模宏大,佔地約36平方公里,東西綿亘15公里,是春秋戰國時期規模最大、最完整的諸侯陵區,也透露出秦國在當時遠強於諸侯的實力。「昭穆制」,是古代宗法制度的一部分,主要是規定宗廟或墓地的輩份排列次序,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於始祖的左方,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於右方,稱穆。簡言之,昭穆就是宗廟和墳地的左右位次,左為昭,右為穆。

二是野心。秦公一號大墓,像一座倒嵌入地下的「金字塔」,面積達5334平方米,據說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的墓葬,公然採用「黃腸題湊」的天子葬儀,其大墓主槨(guǒ)室如同一座長方形木屋,用橫截面邊長為21厘米的柏木枋(fāng)壘砌而成,每根枋木重達300公斤。以柏木為槨,在「周禮」中是天子規格的葬儀。「枋」,黃色,故叫「黃腸」,榫(sǔn)頭,古稱「題」,由堆壘的柏木枋的榫頭在槨的四周形成框式規範,故該葬具也叫「黃腸題湊」。

今天發掘大墓現場如峽谷一般,當時修建其工程,自然也曠日持久,大大超越「諸侯五天入槨,五月埋葬」的禮制時間。墓室南北兩側各有一個高1.72米,直徑0.4米的木柱,是為安放枋材進入槨室而設置的下葬工具,古代稱其為「碑」,後來演變成了書寫墓志銘的石制墓碑。秦國作為周王朝的諸侯國,其國君的葬儀完全沒有禮制的束縛,無視規則,外示恭順,內成體系,與周天子平起平坐,甚至超過周天子,儼然是與周王朝並列的西部王國,這不僅是禮制問題,而且透露著秦人覬覦(jì yú)天下的野心。

三是殘忍。秦公一號大墓,雖然歷經2000多年,盜洞百出,仍然出土了3500餘件珍貴文物。特別是帶有銘文的石磬(qìng),是確定其為秦景公墓的證物。與這些珍貴的文物發揮同樣作用的,就是墓葬中數以百計的活人殉葬者遺骨。景公的墓中,主槨室四周排列著166具活人殉棺,在大墓的填土中還先後發現了20具用來祭祀的人牲,有男有女,以屈肢的形式隨葬。秦人用活人殉葬的制度延續時間很長,體現出秦國統治者的極其殘忍性,這與中原諸侯國的文明相比,顯得極其野蠻。

據史料記載,那位曾是「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死後,活人殉葬人數達177人,除有待從、妻妾、工匠外,還有良臣大夫,大臣子車氏的兒子奄息就是一位百夫莫擋之勇士,也不得已為秦穆公殉葬。《詩經》中描寫了殉葬者「臨其穴,惴惴其栗」的悲慘情景。由此看出,秦人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部族,在其追求統一的過程中,無所不用其極,這被後來的歷史所證明,也很快被歷史所拋棄。

現代有些文學作品和影視劇因地緣文化關係,會美化當時的秦國統治者,誤導受眾。但是,青史昭然,無法遁形。文明往往會被野蠻打敗,但文明最終一定會戰勝野蠻。秦人走向長安征服中原,是一個逐漸文明化的過程;秦人被歷史無情淘汰,更是一個文明選擇的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然自覺自在 的精彩文章:

長安萬年之三十六:孔子夢周公,中華民族的精神崇拜!
長安萬年之八:西來東漸軒轅氏,阪泉涿鹿華夏一

TAG:自然自覺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