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一生最大成就,聯手包玉剛打破英國對香港經濟的殖民統治
許多年輕人不知道,為何李嘉誠在中國有如此高的地位。李嘉誠今年年滿90歲了,這幾年他基本屬於韜光養晦的時候,並沒有太大大動作,就是在為交接班做準備。
年輕一代的人都比較熟悉馬雲等企業家,甚至有人認為李嘉誠不如馬雲,甚至產生了許多對於李嘉誠的非議。其實李嘉誠的地位,除了在華人世界無可爭議的首富地位之外,更還關鍵是當年他在英國的殖民經濟中,帶領華商抗擊英國財團,為香港華商打開了一個缺口。
香港至今鴉片戰爭之後就由英國人統治,在香港有一個地方太平山,以前這裡就只能住英國的達官貴人,香港人是不能入住這個地方。在香港英國人自然就比香港人高出一等。英國對香港進行了上百年的殖民統治。
香港人一直希望出一口氣,如果看過電影《葉問2》,應該對這種情情感有所了解。當葉問擊敗英國拳王的時候,葉問被整個香港看成城市英雄。當時英國對於香港殖民統治是全方面的,包括了經濟上也是如此,所以華商在香港地位非常之低,而且常常遭遇不公平的待遇。
著名愛國企業家霍英東就常常遭遇英國佬的不公平待遇,甚至一度不給霍英東的公司供電之類的。當時香港最大的四家公司是怡和、太古、會德豐、和記黃埔,也稱為四大洋行。這四家公司壟斷了香港的大部分經濟。
60年代以華商開始在香港崛起,不過依然是在加分中求生存。1972年,李嘉誠的長江、鄭裕彤的新世界、李兆基、郭得勝的新鴻基成功上市,華商的實力倍增。這個時候李嘉誠開始瞄準英國佬,準備要好好跟英國人拌一拌手腕。
在《大時代》中就有這一段故事的改編,李嘉誠的長江準備上市,但是把控交易所的掌權人卻要收紅包,於是有良心的華人證券家幫助李嘉誠給了黑錢,幫助長江集團上市。李嘉誠上市之後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收購怡和洋行旗下的的九龍倉。
九龍倉跟置地公司,是怡和洋行的兩翼,也是怡和成為香港第一公司的關鍵。不過70年代的九龍倉卻發生了一系列問題,當時九龍倉擁有九龍尖沙咀、新界及港島上的大部分碼頭、倉庫,以及酒店、大廈、有軌電車和天星小輪。可以說資產雄厚,當時有一句話說掌握了九龍倉,就控制了香港的貨運市場。不過九龍倉的發展模式卻有問題,因為九龍倉當時只堅持用自有資金髮展,導致公司發展太慢,而且資金迴流緩慢。為了加快資金的運轉,又發行了大量的債券,搞得公司債台高築,股價大跌。
九龍倉這個時候正是下手的好機會,李嘉誠收購九龍倉,就是為了拿下九龍倉手裡的黃金地皮去發展房地產。當時李嘉誠不動聲色以散戶的命意悄悄在市面上收購九龍倉的股票。九龍倉當時的總市值在13億左右,不過九龍倉手裡的土地至少價值價值50億元以上。所以即使以兩三倍的價格買入九龍倉都合理。
當時李嘉誠已經悄悄買入了2000萬股的九龍倉股票,占股約20%。當時怡和只控制了置地,再通過置地控制了九龍倉的股份,但是控股不足20%。這個時候李嘉誠已經成為了最大股東。
不過李嘉誠購入九龍倉股票,開始引起了市場的關注,一些職業抄家開始也爭相購入九龍倉。一時間大戶小戶一起搶奪九龍倉,很快九龍倉一股就從13元升到46元。這個時候已經接近了九龍倉的實際價格。價格飆升,李嘉誠也只能暫停了收購的動作。李嘉誠想要絕對控股九龍倉就必須增持至51%,以當時九龍倉的價格,以為非李嘉誠財力所能及的了。這個時候怡和也發現了不對勁,開始布局反收購。
英國公司在香港一直橫行無忌,從來沒把華商放在眼裡。不過這個時候怡和自己也遇到問題,長期以來這些英國公司就在香港賺錢,然後把錢拿到海外去投資。因為在海外的戰線太長,怡和自己也遭遇了資金的問題。這個時候九龍倉出事,怡和被迫高價回購九龍倉的股票。不過怡和現金也準備不足,於是找到了滙豐幫忙。
這個時候滙豐的大班沈弼親自出面,找到了李嘉誠。李嘉誠分析了情況,答應鳴金收兵。李嘉誠這個時候也不知道,增持九龍倉之後的怡和跟自己誰才是大股東。
這個時候李嘉誠找到了包玉剛,當時包玉剛才是華商的執牛耳者,也是唯一有實力跟怡和對抗的華商。當時包玉剛是世界第一大船王,他剛好想開始發展陸地事業,包玉剛自然對九龍倉有著濃厚的興趣。
1978年8月底,在香港中環的文華酒店,包玉剛跟李嘉誠碰面。兩代華商俊傑,開始了一個驚人的計劃。兩個人最終談定了,一個改變了香港日後經濟格局的計劃。
李嘉誠以30多元一股的價格,把手裡的九龍倉股票轉讓給包玉剛,當時九龍倉的股票已經飆升到40多元。李嘉誠這麼做顯然誠意滿滿,當然李嘉誠也不吃虧,因為這些股票都是他以20元左右的價格買入的。
當然包玉剛也不會白受李嘉誠這麼大的恩惠,他跟滙豐關係非淺,他牽線搭橋幫助李嘉誠收購滙豐手裡的9000萬股和記黃埔的股票。
李嘉誠套現九龍倉,獲利3億多,這筆錢用來收購和記黃埔的股票,包玉剛拿下李嘉誠手裡的股票,加上自己原來的九龍倉股票,已經足以跟怡和洋行抗衡。
有意思的是,兩個華商俊傑談好此事的酒店,就是怡和洋行旗下的資產。1980年,怡和趁著包玉剛去歐洲的機會,大舉反擊。他們提出了以100元的置地股票置換77元的九龍倉股票。怡和的目標就是獲得九龍倉的49%的股份來阻擊包玉剛。包玉剛知道消息馬上回到香港,他找到滙豐拿到了22億的貸款,然後開出了105元的收購條件,從市場上吸收散戶的股票。包玉剛付出了21億的價格,以流血的代價,拿下了49%的股份。怡和看到大勢已去,所幸將九龍倉的股份都轉讓給包玉剛。包玉剛成為了九龍倉說一不二的老大。
當年包玉剛雖然付出了慘痛的代表,但是從如今來看,九龍倉僅僅2016年的租金收入就達到了150多億元,僅僅九龍倉旗下一個海港城就帶來了上百億元的租金收入。
之後李嘉誠也成功拿下了和記黃埔,成為了自己飛躍的一步。更關鍵的是,李嘉誠聯手包玉剛,拿下了四大洋行的其中兩家,從此華商勢力在香港不斷發展壯大。可以說這是李嘉誠一生最大的成就,聯手包玉剛打破英國對香港經濟的殖民統治。
※你只知潮汕出了李嘉誠,卻不知還有這麼多富豪,壟斷半個華人商界
※這家非洲公司竟然是阿里跟軟銀的背後老大,10人至少有9人不知道
TAG:lyn的學習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