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劉遠舉:讓孩子學奧數,不如縮短12年學制

劉遠舉:讓孩子學奧數,不如縮短12年學制






在此次兩會上,有政協委員建議,把12年學制,縮短為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2年,並加大對教育的投入,

將現行9年義務教育改為10年

,普及高中教育。縮短學制的問題,一直是代表委員的關注熱點。比如在2016年,莫言建議中小學由12年改為10年,採取一貫制基礎教育、公民教育,16歲高中畢業。2014年,廣東政協委員黃艷儒認為學制太長,學生畢業太晚,適應社會慢、造成婚、育時間延後,建議將小學到高中的12年縮短為9年。




這些建議,遭到了教育界幾乎一致的反對。就在莫言提出縮短學制的建議後,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北京召開了一個「基礎教育學制改革研討會」,在會上,教育專家一致反對莫言提出的「縮短基礎教育學制」的建議。曾任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校長,現為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的王本中,就對記者表示,「莫言無知無畏,敢說,但其實不懂教育。」王本中認為:「一年高考複習,一年中考複習,說這都是浪費,10年就可以學完。應試教育有兩個關鍵詞『高厲害』、『強選拔』,其實不管是改成10年,9年、8年也好,哪怕你改成6年,也會有兩年照樣是複習應試。」




諷刺的是,

這些反對莫言的專家觀點,本身就構成了對當下學制合理性的反對,與對莫言建議的支持。

只需經過簡單的邏輯推導就能發現這一點。




就算初中、高中的最後兩年用於複習,是「高厲害、強選拔」所需,但是,現行學制之下,並未專門設計這個時間段,所謂的初高中最後兩年的複習時間,是學校非正式的挪動教育部的教學大綱而來的。多年習慣成自然,久而久之,大家不但不認為有問題,反而當做合理的依據。但是,無論如何,它是非正式的。那麼,這本身就證明了現行學制的不合理性,需要改,起碼要正式規定,三年新課,兩年上完,最後兩年用於複習。






但是,真的正式的確定這兩年是用於複習的,用於應試教育的,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些專家完全忘記了的是,

教育除了應試功能,還有普及知識的功能

,那麼,那些不打算上高中的初中生,那些不打算上大學的高中生,是不是就變為了陪太子讀書,浪費了兩年時間呢?所以,這類反對意見,實際上是支持了學制應該縮短!起碼,把應試教育的那段時間,分離出去。




學制的確存在縮減的餘地與必要。現在小學一年級是在重複幼兒園的內容,老師甚至默認已經學會拼音,初三、高三,最後一年基本上是所謂的複習。現在的新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要求背誦的古詩文就多達72篇作品,倒並不是說古詩文不重要,不過手機隨手可查的時代,這種背誦性學習,到底有多大必要呢?




另一方面,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知識就在快速增長,進入上世紀60年代的電子時代之後,知識更是爆炸性的增長。人類的學習時間越來越長。成為具有創造性能力的人,已經是30歲之後了。這不但錯過了人創造力最旺盛的階段,而且,到55歲退休,實際工作時間只有25年。






縮短學制,還有利於緩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

。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本質上是勞動人口與非勞動人口的比例問題。 到2040年,人口老齡化可能導致中國9000萬勞動人口的凈損失。人口老齡化導致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例下降,進而導致勞動力不足,勞動力內部年齡結構高齡化,對社會發展和社會穩定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考慮到當下老年人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好,漸進式的延遲退休年齡政策能夠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勞動力供給減少的趨勢。如果在延遲退休兩年,同時再縮短學制兩到三年,這可以增加五年的勞動時間。勞動人口的數量就會顯著增加,可以改善中國的勞動人口結構。




另一方面,

目前的學制設計中,存在大量的浪費。




教育系統不僅僅只有教育功能,它還是一個考核與篩選系統。由於現在的學制課程設計、要求都相對比較簡單,不能有效的區分學生的能力,篩選學生。所以就通過對簡單的知識點進行複雜化的演繹來完成考核功能,這就是所謂的應試教育。在學制上,就體現為初三、高三完全用於複習、提高、備考。這些針對考核而學習的技巧,實際上用處並不大,對工作以後的而創造性,國家創新能力的作用都不大。這是一種浪費。這就造成了教育系統中的篩選功能與傳授知識的功能,發生了衝突。




有人認為,這段時間能起到鍛煉思維、篩選人的作用。教育系統的確需要這個功能。但是,早一點學習難度更大的高年級課程,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奧數可以鍛煉人的思維,微積分難道不行嗎?雞鴨同籠可以鍛煉思維,難道方程不行嗎?

其實,從鍛煉思維角度,奧數、簡單知識的複雜化,其實是有套路的,相對而言,更高層次知識點對思維的鍛煉、要求都更高,也更有效。




這就是調整學制的另一種思路,或者說,本質:學制的年限長度不變,但是學制的知識點增加。小學學初中的東西,初中學高中的,高中學大學的,大學學研究生的階段的。

這種方式的本質,是學習的知識點變多,密度變大。




增加學習密度的學制調整,可以讓大學、研究生階段,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新知識,早一些從事具創造力的工作。等於把那些被用於奧數,各種古怪習題的腦力、智慧,等於被挪到更富有創造性、更有價值的事情上來。




提高知識點密度,也不會增加學習負擔,因為教育的篩選性,必然意味著,滿負荷學習。反正都是滿負荷,

學習奧數,各種稀奇古怪的題,不如直接把高年級的內容往下壓。



更微妙的是,篩選就從學習教綱之外的、可選的「知識點的複雜化」,變為了學習教綱之內的,不可選的「更複雜的知識」,後者更沒有套路,人人都要學,也就更多的依賴學生本身的資質。這從整體上,能達成更加公平的教育,而更加公平的教育,如上一篇文章《反對減負?不要被賣了還幫忙數錢》所述,意味著學生負擔的減輕。




提高知識密度,可以同樣完成篩選人的功能,而且,具有激勵相容的特點。所謂激勵相容,是指一種制度安排,使行為人追求個人利益的行為,正好與實現集體價值最大化的目標相吻合,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勵相容」。在篩選人的同時,也多學習了將來有用的知識,避免把時間浪費在那些專門應付考試的技能上,這就達到了教育系統、普及知識、篩選人這兩個功能的激勵相容。達到了教育系統中的競技性與實用性的激勵相容,個人追求與國家創新目標的激勵相容。




值得一提的是,

在縮短學制問題上,教育系統是肯定會激烈反對的。






學制的調整,如果是時間縮短,內容不變,意味著工作量降低,預算縮減。如果是時間不變,高年級課程下放,意味著新的工作內容需要老師重新適應,這個工作量並不小,甚至對很多人來說,很難。原來的老師,必然會受到能教授新內容的新老師的衝擊。




而且,老師工作技能的價值,會受到嚴重影響。比如,一個原本教高三物理的老師,其重要的技能就是「在高三複習時期,幫助學生提高應試能力」,這是學生的剛需,老師可以自己課外輔導,或者在校外輔導機構任教,收入豐厚。但是,隨著新內容的加入,這種應試教育的技能的權重被降低。對於依附著現在課程建立起來的課外培訓機構來說,更是如此。新課程佔滿了學習時間。應試提高的技能,被打散放入了整個學制中,校外機構的作用也被降低。這都意味著對當下教育系統的工作內容、利益結構的顛覆。這必然會引來教育系統內部的巨大反對。




原標題:《縮短學制才能使教育系統的篩選與知識功能激勵相容》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 的精彩文章:

奈傑爾·克利夫:紳士是英國最成功的文化輸出

TAG: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