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計算機界諾獎」花落計算機體系結構研究大師

「計算機界諾獎」花落計算機體系結構研究大師

左為John L. Hennessy,右為David A. Patterson

3月21日,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將 2017 年圖靈獎授予斯坦福大學前校長約翰·軒尼詩(John L. Hennessy)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退休教授大衛·帕特森(David A. Patterson),以表彰他們開創了一種系統的、定量的方法來設計和評價計算機體系結構,並對 RISC 微處理器行業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ACM的公告稱軒尼詩和帕特森對當今微處理器的基礎貢獻有助於迎來移動和物聯網革命。

眾所周知,PC端處理器巨頭英特爾所有的晶元都還在使用著CISC(複雜指令系統計算機),根據「二八定律」,英特爾的晶元指令有80%是平時不需要的,這無疑是增大了晶元的功耗,減慢了速度,也正因為此,英特爾每代處理器的升級只能從製程工藝上著手,而且前幾代的處理器更新,性能提升並不明顯,也被網友冠以「牙膏廠」的美譽,但是由於產業鏈已經形成、英特爾在PC消費市場近乎壟斷的地位等原因,我們不得不屈服於英特爾巨頭的CISC。但是在微處理器領域,我們不必忍受CISC帶給我們的痛苦,ARM架構的處理器都採用了RISC,而我們現在使用的所有智能基本都是ARM架構,不管是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還是高通、華為麒麟、聯發科等等。而這一切的功勞很大部分都要歸功於Hennessy和Patterson兩位大師。

John L. Hennessy

Hennessy和Patterson同為體系結構領域的大師,他們為設計更快、更低功耗以及精簡指令集(RISC)微處理器創建了一套系統的、量化的方法。他們的方法具有持久、可重複的原則,已經被幾代體系結構設計師應用於學術界和工業界的許多項目。另外 Hennessy 和 Patterson 在他們合著的經典著作《計算機體系結構(量化研究方法)》(Computer Architectur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中詳細陳述了他們的見解,而這本書是近 25 年來最有影響力的計算機架構方面的教科書。他們的這些工作鞏固了我們對新處理器架構進行建模和分析的能力,極大地加速了微處理器設計的進步。

David A. Patterson

而目前軒尼詩為MIPS科技公司創辦人,第十任斯坦福大學校長,目前擔任Alphabet(Google 母公司)董事會主席。而2017年帕特森教授公開宣布自己加入谷歌TPU 團隊,谷歌的 TPU 論文中也有他的署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平奇論 的精彩文章:

5G離我們還有多遠

TAG:陽平奇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