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區塊鏈眾生相:信仰技術的原住民,眼見圈外人跑步入場

區塊鏈眾生相:信仰技術的原住民,眼見圈外人跑步入場

轉眼間,區塊鏈領域的明星以太坊就遭遇了倒春寒。北京時間3月19日凌晨,據Bitfinex平台報價顯示,以太坊報466.24美元,24小時跌超20%,創近三個月新低。

這無疑給春節以來延續至今的區塊鏈狂熱來了一記當頭棒喝。彼時,以太坊被作為區塊鏈技術的成功典型,被形形色色的「3點鐘」群到處傳頌。但正如新浪科技早前報道,當前的區塊鏈討論混淆了技術長期發展的展望和ICO下一夜暴富的痴望。與其說它是一個革命性的新風口,不如說更像是一場「韭菜」們的修羅場。

狂熱之下,和區塊鏈密切相關的人們,究竟經歷了怎樣的30天?新浪科技為你展現。

在「區塊鏈」的概念被更多人了解之前,2013年附近,國內迎來第一批數字貨幣入道者,他們或眼見身邊人的暴富,或匆忙入局成了當年的新韭菜。而從炒幣到開始研究底層技術,他們也成為區塊鏈的原住民。

「在區塊鏈還沒有體現那麼強的賺錢價值就入行的可以稱為是原住民,但後來者大概率是因為賺錢的效應才進來。老團隊更傾向於做底層,後來者更傾向於做應用。」Achain創始人崔萌解釋說。

經過2013年、2017年的兩輪浪潮,越來越多的圈外人湧入,「互聯網金融行業、P2P行業的人跑步進入行業。」鈦雲科技聯合創始人程超說道。

天算DELPHY創始人汪波也完整地見證了整個行業在國內的發展,「我們同時走訪了國外多個國家,包括美國、日本、新加波、越南、泰國,與所有國家相比,中國目前是區塊鏈行業最火熱的地方,項目也是最具動態感的。」當越來越多的圈外人湧入,當概念被越來越多人熟知,行業內的從業者似乎也形成了一道隱形的線,跟風者湧入帶來了行業繁榮,也同時帶來了行業亂象。

不信,就別來

「當時還是韭菜。」鈦雲科技聯合創始人程超告訴新浪科技,2013年他還正在清華讀研,分散著投資了將近1萬元的各類數字貨幣,「後來基本歸零了,跌得太厲害就不看了。」這是程超入圈的代價,但早已有人在這波機會中發財。

汪波在09年便開始了解比特幣,但當時他並不相信互聯網可以「生錢」,認為這僅是被包裝的時髦概念,便沒有跟進。早期進入幣圈、鏈圈,往往都是通過朋友介紹,汪波也是如此,在2013年,他見證了一位身邊好友,在比特幣10美金時,押入所有身家投資,而隨後比特幣價格漲到了500美金。「他之前做了十幾家公司沒有賺得的回報,通過這次投資成為我們中間最富有的人。這讓我們隨後也跟入了一部分,一個月便從500漲到600多美金。」

這也是行業的第一波浪潮,2013年初,比特幣價格為13美元,隨後一路高漲超過一盎司黃金價格(1242美元),到年末達到811美元,年增長率超6000%。

「2012、2013年還沒有區塊鏈這個詞,沒人關注底層技術,也有很多不好的輿論,當時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都有小圈子,崔萌說,「這個圈子非常私密。不信,就別來。」

而作為區塊鏈行業的原住民們,他們大多是工科、技術出身,始於炒幣,漸漸也開始關注幣底層的技術,「我們信,第一,區塊鏈的解決方式很創新,第二,組織方式有很大的機會,第三,比特幣帶來了我們實實在在的收益。」

「15年我們開始做企業的時候,區塊鏈公司非常少,全國做區塊鏈的行業不超過100家,深圳就那麼幾家,整個圈子裡的朋友就那麼一點。」2015年3月在深圳和朋友創辦了一家區塊鏈交易平台招股科技的程超向新浪科技說道。

「三點鐘社群」爆火不是行業最火的時期

在圈外人來看,區塊鏈是從春節前後的「三點鐘社群」眾多大佬的參與開始的,但實際上,這並不是業內最真實的行情。

2016年底,程超看到了區塊鏈行業熱度上升的苗頭。「16年底到17年初,開始出現一些區塊鏈的峰會,創投開始關注並炒作這個行業,主動為行業宣傳推廣,到17年迎來整個行業的高潮。」

「那個場面我這輩子都忘不了。」崔萌向新浪科技回憶說,17年中的圈內人的線下聚會摩肩擦踵,幾百人擠在酒店的大會議室里,像打了雞血。 汪波也見證了行業的瘋狂,「去年4、5月,很多人會同時打開幾台機器搶額度,幾秒鐘就賣沒了。」

行業在當年的6月到9月走進了爆發期,而身邊創業的朋友入行的也越來越多,「經常問到的一句話是,你怎麼做區塊鏈了?你怎麼也做區塊鏈了。那一段時間身邊至少多了50-100家做區塊鏈的公司,每天在公司門口有八九家公司排隊等著合作、或者就談談行業。」

崔萌介紹說,13年的那波浪潮讓很多開發者、創業者湧入,但由於這一波來得快、退得也快,快到外界還來不及反應,行業還基本局限於圈內人參與,依舊比較小眾;但17年這波,是行業走向大眾的轉折點,「來得更慢、也更猛烈,退卻得時間也更猛烈,時間足夠長,就吸引了很多明星、大佬的關注,引入了資金、資源。」

很多公司都會歸零

但這波浪潮帶來的並不完全是真實的繁榮,一些在之前在其他騙子行業的人溜進行業,跑路的現象也正在行業內越來越多地發生。

程超認為,從本質上來講,很多公司都是在想通過ICO為企業弄一筆資金續命。「區塊鏈成了萬金油,被加上所有行業,互聯網只要加上區塊鏈能實現價值的倍增。」

2015年,汪波聯合創立了區塊鏈數據信息存儲項目Factom(公證通),相較以往,他認為當時行業更多是純粹的理想主義,而現在項目太多、過於泛濫,衝破了原本區塊鏈的範圍,任何項目都可以上鏈。「初期階段區塊鏈項目非常少,行業聚集的更多是熱愛者,基於論壇,建立頻道、回答問題。」

在他看來,創業者們更應該在區塊鏈的技術範疇內紮實做事,而非到區塊鏈世界之外做其他的事情,解決遊戲的問題、能源的問題,這較為牽強,特別是在區塊鏈技術還不是特別成熟的階段盲目尋找應用場景。

「這也就是為何行業會出現空氣幣的原因,發起者只是單純覺得這樣可以,白皮書也不是自己寫,發幣變成了一種快餐,每個公司都可以講區塊鏈戰略,這也帶來了行業的混亂。」汪波提道,「人們想了很多,談了很多,但真正落地的項目非常少。」

「他們很多不是來做這個行業的。」程超說,「他們的目標很簡單,幣換成錢,反哺業務發展,區塊鏈到底是什麼,他們不是特別關注,沒想理解、現在也來不及理解,先踩個點。」在程超看來,很多冷啟動互聯網+區塊鏈項目前景並不樂觀,因為他們本身就缺乏用戶和業務基礎。

崔萌認為,現在的很多項目沒有做到區塊鏈的精髓,真正懂行業的人並不多。「區塊鏈的精髓是社區,通過token的方式,把社區里人們的利益、夢想統一起來達成目標,但更多的人只是發個幣,去圈錢的。」

做社區也是區塊鏈項目相對其他創業項目不同之處。天算DELPHY目前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搭建的去中心化預測市場應用平台。汪波分析,做區塊鏈項目天然會接近社群,接近社區用戶價值,區塊鏈的本質是社區,用戶會主動為項目做宣傳和推廣,這同時也意味著需要讓用戶隨時了解公司項目和進展。「美國最忙的華爾街是從9點半到下午4點,但我們做區塊鏈項目要24×7,這對項目經營者也是非常大的挑戰。尤其是可能過去沒有創過業或第一次了解區塊鏈領域的人。」

作為行業的原住民,這些公司也更關注技術底層,「我們入場早,有用戶基礎、技術積累,經驗的積累也是新入場的公司所不具備的。」程超說道。目前,鈦雲科技專註DAIS公有鏈的研發。

Achain也是一家公有鏈平台,解決方案是合約網路-分叉網路-互通網路三步技術路徑。「老團隊更傾向於底層,新來的更傾向於應用。最早的時候看這個行業看不出機會,但現在很多機會都不是自己的機會,因為沒有場景,早期公司要麼和應用公司做合併,要不就做底層技術。」崔萌解釋說,而做底層技術研發,也是受政策影響最低的切入點。

行業正經歷優勝劣汰

但政策的監管、比特幣行情的下衰也讓行業開始走低,從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比特幣暴跌70%,上周以來比特幣價格大跌逾20%,實際上,在外界開始關注區塊鏈的時期,區塊鏈的入局者已經進入了相對平緩的階段,甚至進入了淘汰期。

「年前很多人會選擇從市場抽離,一方面為了變現,另一方面是為了穩定。」汪波稱,「但整個行業尚處起步階段,還有很多問題和機制需要去解決、完善、良幣驅逐劣幣、逐步走向合規,未來仍有很大空間及紅利期去發揮。同時目前進入市場的用戶比例並不高,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人湧進。」

「行業正在經歷優勝劣汰,很多平台也正在下架劣質的資產。」崔萌說,過去數字貨幣收益非常可觀,沒有人去做應用落地,現在行情不好,大家開始尋找落地的點。「行情不好對項目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項目要有區塊鏈本質邏輯,比如比特幣承接了全球資產快速轉賬的需求,以太坊承接了token技術發行的需求。」

至於未來的行業,崔萌認為,現在基本面的人才、資源、錢都已經具備了,需要的是大勢,需要一個導火索來引爆。「接觸到的傳統投資人對行業還是相對樂觀的,他們機構受到一些限制以及行業的不確定性無法入場,但很多投資人在以個人身份在入場。」

在區塊鏈行業,經常被原住民們提到的一個詞是「信念」,崔萌解釋說,所謂信念,通俗點說就是賺錢的慾望,理想化的說法是把新的技術方案做得更完善。「堅持這麼久不容易,我們這批人那麼早接觸數字貨幣賺到了錢,然後入行創業又賺到了錢,現在是希望把這件事做好。」

(編輯:鄭惠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網貸資產短缺現象形成原因以及對行業的影響
改革派易綱執掌央行,將面臨三大挑戰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