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跟中醫學一套簡單實用「養生操」,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不再煩惱

跟中醫學一套簡單實用「養生操」,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不再煩惱

北京中醫藥大學王西嶺教授

中國的中醫文化可謂是世界醫學庫中的一個寶藏,近些年來傳統中醫文化越來越受推崇,人們也越來越注重養生。通過中醫養生的方法,可以緩解很多現在困擾著人們的疾病。比如發病率越來越高,人群越來越年輕化的腰椎頸椎疾病,通過養生的方法就可以得到緩解,今天就跟著文章中介紹的方法,一起來養生治病吧!

腰椎、頸椎病的中醫辯證分析

根據中醫基本理論,造成頸椎病有如下幾個原因:吹了冷風,受了寒;自身比較虛弱,氣血不足,頸部的肌肉、筋脈得到的營養不夠;經絡不通,不通則痛,就像水管里被髒東西堵住了,水流不暢,影響了正常使用。

頸部連接頭部和軀幹部,有重要的經絡通過,比如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說得有點玄乎,傳統中醫確實如是理解),因此這幾條經絡對頸部的影響最大,如果這幾條經絡堵塞了,那麼頸部的疼痛、僵硬等問題就出現了。氣、血等養分不能正常運輸的大腦,頭暈、記憶力減退、乏力等癥狀也就相應產生了。

中醫經絡調理頸椎病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不同原因引起的頸椎病要採用不同的調理辦法,就像滅火一樣,不能一味的都用水來滅,油鍋著火了,潑盆水上去,不就惹禍了嘛。

比如說吹了冷風,感受了風寒引起的頸椎病,得祛風散寒,把致病因素趕走,病自然就好了。可以用「透背熏蒸法」,熱熱的葯湯熏蒸著後背,對症的藥力透過毛孔進入體內,熱力、藥力雙重作用,風寒就自然去除了。

像那種自身身體情況較弱的人,可以補一補,用「培元艾灸法」調理比較好。用陳年的艾絨加上對應體質特徵的藥物製成的艾條,灸一灸具有補益作用的穴位,補氣血,促進氣血運行,激活人體內的「葯庫」,形成自我康復機制。

對於經絡堵塞造成的頸椎病,可以用「導引推拿法」和「點穴順氣法」,用中醫特殊的手法作用於堵塞的經絡,可以將堵在經絡里的髒東西導引出體外,經絡暢通了,水管工作正常了,相關的其他零件也就正常運作了。

中醫養生操,緩解腰椎頸椎病

1.腋窩保健區

腋窩人們平時很少觸及,但它不該被忽視。

中醫認為,腋窩是心經所過之處,其頂點是極泉穴,經常按摩可以寬胸寧神、調氣和血。

從現代醫學角度講,腋窩處淋巴組織豐富,經常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

常「敲五窩」,即敲打腘窩(腿後窩)、肘窩、腋窩、肚臍窩、腰骶窩(我們俗稱「腰眼兒」),能通調氣血、促進循環、疏鬆筋肉。

拍打要有節奏,力量由輕到重,循序漸進。

腋窩按摩方法:雙臂交叉於胸前,雙手按對側腋窩,適度拿捏。然後左手上舉,右手拍打左側腋窩,右手上舉,左手拍打右側腋窩。每次拍打30~50次,重複5遍。

2.脊柱保健區

久坐影響脊椎健康,因此,久坐族應格外重視脊柱保健。

脊柱是兩條經脈和督脈行經之地,和五臟六腑關係密切,是養生家極為關注的區域。

經常按摩脊柱,可疏通經絡、刺激氣血運行,滋養全身器官。

脊柱保健方法很多,對於大多數白領,伸懶腰是最方便實用的保健方式。

如果有條件,可以做一做八段錦中的搖頭擺尾動作。通過脊柱大幅度側曲、迴旋,使頭頸、腰腹、股部、腿部收縮,增大頸部、腰部、髖關節及下肢靈活性。

中醫膏貼療法,輕鬆根治腰椎、頸椎病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頸椎病的中醫保健治療,這些方法能夠有效的疏通頸部經絡,起到緩解頸椎疼痛的作用,但是並不能根治。要想徹底治好可以選擇中醫膏貼療法。

患者在使用膏貼療法時,要選擇受政府認可的正宗膏藥,很多人覺得膏藥嘛,去藥店買個十幾塊錢,就有很多貼,也有發熱的感覺,好像對病痛也有緩解的作用,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首先那種根本不是經過熬制產生出來的膏藥,而僅僅一個貼,沒有大量的藥效在內,僅僅對患處可能有點止痛的效果,治標不治本,而中醫最講究的就是治本這一條。一塊膏藥需要大量的香油、藥材、火候、時間,缺一不可,對於藥方更是非常嚴謹。

很多醫生在推薦臨床中常用的膏貼——明時通筋骨膏,這個膏藥起源於明代正德年間,歷經了16代的傳統,是2009年受河南省審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受政府的保護和提倡,在網上可以查詢到任何相關信息。

因為本著對患者負責的態度,它只能一鍋一鍋的熬制,出料少,但效果卻出奇的好。患者選擇使用此膏藥,效果和質量都會得到很好的保證。已被千萬人驗證過,治癒比例在95%以上。

身體其他保健區

1.前胸保健區

中醫認為,肺位於胸中,主氣,司呼吸。宗氣在肺中生成,積存於胸中「氣海」,從氣道出喉嚨,以促進肺的呼吸。

宗氣不固、各臟腑經絡之氣升降、出入、運動失調,就會導致「氣虛」,如聲低氣怯、肢倦乏力、氣短等癥狀。

按摩前胸、擴胸運動、呼吸調攝等能提高心肺能力,有效預防呼吸系統疾病。

擴胸運動可嘗試八段錦里的「左右開弓似射鵰」式。

具體方法是:

兩腳打開稍大於肩寬,兩手輕握拳,抬至前胸,右手保持,左手向左推出伸直,眼看左手指尖,同時蹲馬步。

然後收回兩手,恢復直立姿勢。換另一側。

左右開弓的同時配合呼吸運動,拉弓時深吸氣,回正時慢呼氣,通過擴胸、伸臂增加肺活量,加強血液循環。

2.肚臍保健區

中醫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

其中,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肚臍是精氣聚集所在,也是一個重要穴位「神闕穴」,內連12經脈;周圍還有氣海、關元、中脘等穴位。

輕輕揉按,對改善氣血,調整人體臟腑功能都有好處。

中醫提倡「腹宜常揉」。建議在睡前、醒後揉按小腹周圍,增加胃腸蠕動,增強脾胃功能。

適當熱敷小腹也能達到保健的效果,可用略高於體溫的熱水袋、熱毛巾等輕輕敷在肚臍上,數分鐘後取下,每天堅持1~2次。

另外,「敲五窩」中包括肚臍窩,經常拍打肚臍窩可安神寧心、調和氣血、舒肝利膽、益肺固腎、通利三焦、調暢經絡。

3.腳底保健區

腳底有豐富的末梢神經網及毛細血管、淋巴細胞,有全身的反射區,被稱為「第二心臟」。

經常按摩足底,每天熱水泡腳半小時等有助於溫經通絡,促進血液循環。

泡腳時加入促進氣血運行的中草藥,如紅花、當歸、三七、川芎、丹參等,效果更好。

可將藥材包進紗布,做成中藥包,提前放入熱水浸泡,半小時後再滴幾滴白酒或醋,不僅活血通絡,還能改善失眠癥狀。

足前部凹陷處的湧泉穴,長期揉搓、艾灸、膏藥貼穴、手法推搓拍打等可治療各種疾病,尤其是老年性哮喘、便秘和腰酸腿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頸椎 的精彩文章:

每天各個時間段注意頸椎的保養有效預防頸椎病
導致手總是麻的六個原因,可不一定都是頸椎病

TAG:頸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