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無恆的李密
隋煬帝大業十三年(617),李密帶領百萬雄師,駐紮在洛口糧倉,可以說控制著隋朝東都洛陽的飯碗。他的部下柴孝和建議,令裴仁基守回洛倉,翟讓守洛口倉,李密自率精銳之師西襲長安,解決當時的西京留守、代王楊侑,然後再揮師東進,進軍洛陽。
李密認為瓦崗軍大部分是河南人,沒有攻下洛陽之前,不宜西進陝西,沒有聽取柴孝和的建議。
李密可能忘記了,當年楊玄感起兵的時候,自己給楊玄感就出過上、中、下三計,西進長安為中計,攻取洛陽為下計。事實證明,他犯下了致命的戰略錯誤,重蹈了楊玄感的覆轍。
瓦崗軍始終不離開東都洛陽附近,一心想打下洛陽,把周邊勁敵都吸引到自己這裡來了。李密率軍與隋軍大小一百餘戰,互有勝負,兩敗俱傷,最終卻讓李淵摘了桃子。
王世充是李密一生的勁敵。在洛陽周邊,李密和王世充陳兵相鬥一百多天,最初互有勝敗,但洛北一戰,李密派遣幾百名精銳士兵突然襲擊,打得王世充的軍隊大敗虧輸,爭搶著過浮橋,淹死幾萬人,王世充幾乎是隻身狼狽而逃。瓦崗軍更加強大,隋朝將士紛紛投降,東到河北山東,南到長江淮河,不少郡縣的地方官都派人來上書歸順李密。
這時侯發生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瓦崗軍內訌。天下還沒有大定,瓦崗軍隊高層就開始爭權奪利了。先是翟讓手下的將領王儒信勸說翟讓當老大,統領軍隊所有事務。接著翟讓的哥哥翟寬也對翟讓說:「皇帝只能自己做,怎麼能夠讓給別人呢?你不做,我來做!」翟讓還沒有明確態度,卻不知怎麼被李密知道了。李密也不說破,在酒席上請翟讓欣賞一把好弓,翟讓把弓一拉開,李密的手下就趁其不備,把翟讓斬殺了。翟讓收留李密,又主動讓李密做瓦崗軍的統帥,李密做出這種行為,雖然取得了瓦崗軍的絕對領導權,卻也使他大失人心。
第二件事,是勸李淵出關。當時,李淵是隋朝的太原留守,在晉陽起兵。李密給李淵寫了一封信,說要效仿當年周武王大會諸侯於盟津討伐商紂王,請李淵出兵河南,「會獵」於中原。李淵一看信,笑了,叫人寫了一封回信,大意是說現在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天下老百姓需要一個皇帝呀,這皇帝不是別人就是您呀。我老人家五十多歲了,沒有問鼎中原的志氣了。現在楊廣老皇帝遠在揚州,您說的殺商紂於牧野,擒子嬰(秦朝最後一個皇帝)於咸陽(意思是攻取洛陽捉拿越王楊侗),這樣大逆不道的話,我可不敢說!您還是好好保重,早日成功吧,到時候看在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的份兒上,封我當個諸侯,我就滿足嘍!
這一段話,讓人不由得想起當年孫權寫信勸曹操稱帝,曹操大笑說:「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呢?」李淵這一笑,和當年曹操那一笑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老奸巨滑。李淵對手下說,李密在河南打王世充,對我來說就好比當年楚漢相爭,他就是我的韓信、彭越啊。你們好好打吧,我就不去湊這個熱鬧了。
這一年,李密三十五歲,李淵五十一歲。李淵多活的這十六年,並沒有活在狗身上。
李密接到回信,高興地說:「唐公(李淵)都這麼推崇我,這天下是我的了!」於是一心一意和王世充干仗。
不料這時候,又出來一位大對頭,就是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是隋朝的右屯衛將軍,當北方大亂的時候,他隨侍楊廣於揚州,他迫不及待,在揚州幹掉了楊廣,然後率領十餘萬軍隊北上進攻李密。兩軍在黎陽相對。李密知道宇文化及軍隊遠道而來,糧草不多,就騙他說要講和。宇文化及大喜,以為李密據有天下六大糧倉之半,既然講和了,一定會接濟我軍糧食。於是屯兵不動,糧食也不省著吃了。等到知道李密是騙自己的,戰機已失,糧食也差不多吃完了。軍無士氣,大部分叛逃到了瓦崗軍。仗打不下去了,宇文化及只好跑路。
這時候,王世充捲土重來,和李密在洛陽城東面的金鏞城相對。王世充軍隊在洛陽城內,有錢有衣服卻沒有糧食;瓦崗軍在城外,有糧食卻沒錢沒衣服。王世充提出來用錢帛換糧,李密最初不同意。他手下的邴元真是個逐利之徒,屢次勸說李密同意交換,李密只好答應了。本來王世充軍隊無糧,好多人來投降瓦崗軍,這下有飯吃了,沒幾個人來了。其實這個交換並不完全是昏招,因為瓦崗軍只有飯吃,沒衣穿,沒錢用,投降而來的士兵又大多不忠誠,也已經軍心不穩了。
王世充給了瓦崗軍致命一擊。他率領五千人馬來攻打金墉城,李密一敗再敗,裴仁基、祖君彥先後被擒。邴元真派人和王世充暗通。李密的情報工作還是可以的,知道了王世充將以邴元真為內應,渡過洛水來偷襲自己。於是假裝不知道,想等王世充軍隊一半渡過洛水、立足不穩之時,打他個出其不意。不料他派出的偵察兵不給力,等他知道消息,王世充軍隊已經全部過河上岸了。
李密自知不敵,只好落荒而逃,幾十萬大軍一時潰散。他想去投奔駐紮在黎陽的瓦崗舊將徐世績、魏徵,有人說:「當初您殺翟讓的時候,徐世績因為是翟讓的部下,差點兒也被您殺掉,恐怕去不得。」於是他率領殘兵,找到王伯當,大家再三商議,決定到長安去投奔李淵。那李淵最初倒是熱情,派來迎接的使者接二連三、相望於道。李密說:「我有百萬大軍,一朝敗亡,這是天命啊!唐公(李淵)對我這麼好,我一定盡忠報答。以前太行山之東那些歸附於我的郡縣,知道我到了李淵這裡,一定也會隨我歸順於唐,這可是不小的功勞,李淵一定會給我個大官兒噹噹。」可是真正到了長安以後,卻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反而李淵的手下一再對他敲詐勒索,真是虎落平陽被犬欺呀。
不久,李淵聽說徐世績、魏徵不肯歸附王世充,就派遣李密帶領王伯當等人去黎陽招募徐世績他們。李密他們走到半道,李淵後悔了,想叫他們返回。李密害怕回去以後被殺,就想叛逃。王伯當苦勸不聽,只好和他一起行動。可憐他們幾十個人成得了什麼事,被李淵部將盛彥師在距離陸渾縣南七十里的一個山谷里殺掉了。
李密死於唐高祖武德二年(619),時年三十七歲。
李密的生平大致是這樣。《舊唐書》評價李密,用了一個「狂」字,說「狂哉李密,亂始終逆」,意思是李密這一輩子,以造隋朝的反開始,又以造唐朝的反結束,是一個狂人。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評價李密,說李密這人,父子兩代都吃隋朝的俸祿,隋朝並沒有虧待他,他卻無緣無故就和楊玄感、翟讓造反。後來見勢不妙,一度降於宇文化及、降於楊侗。再降於李唐,李淵當然不相信他啦。這人反覆無定,進退無據,也難怪部下都背叛他。「豈有他哉?無恆而已矣」。
《舊唐書?李密傳》
TAG:點鬼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