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包容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

包容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

人生最好的修行就是包容。包容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而是沒有分別,以慈悲智慧換位思考,補人之短、揚人之長、諒人之過,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認他人,是一種善待生活的生活態度。

嘉絨朗智仁波切

須菩提尊者在修忍辱波羅蜜的時候,你叫他坐,他就不站;你要他立,他就絕對不坐,這不是懦弱,這是忍的力量。《金剛經》中,佛陀說他自己做忍辱仙人的時候,被歌利王誣陷、割截身體,他都不生氣,他所表現的正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修行功夫。所以,成佛要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要福慧俱全,這就是佛陀的「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相好從那裡來呢?都是從忍中修來的啊!

星雲大師

佛教故事

故事一

禪師一日晚上在禪院里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父。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父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我們可以想像聽到老禪師此話後他的徒弟的心情,在這種寬容的無聲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錯誤懲罰了,而是被教育了。

故事二

清朝時期,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臨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宰相出面干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做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牆主動退後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張廷玉失去的是祖傳的幾分宅基地,換來的卻是鄰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塵煉心好修行 的精彩文章:

前世的債今世還
愛的動機與代價

TAG:紅塵煉心好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