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間教室,十二個學生,一所學校

兩間教室,十二個學生,一所學校

關中村小 · 一個學校的十二個學生

編者語

提起貧窮,許多人習慣用苦難來描繪。

提起留守兒童與孤寡老人,又習慣性的用凄涼的目光來看待。

但生活本就很多面,艱難只是這其中的一角。

雖說,有圖才有真相,但有時,影像的記錄,是刻意營造出的片面,只是煽動了觀眾的情緒,完成一種悲觀的傳遞。

避雨的十二個學生

在攝影師於家睿看來,紀實攝影是語言樸實而意義神聖的。他堅定地渴望去繼承這樣一種精神,去身體力行地實現人文關懷的目的,去關注人民生存和社會發展存在的問題,去盡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幫助別人。

三人行

瘋狂潑水

於是,這樣一組《一個學校的十二個學生》在這樣一種信念之下完成,於家睿用這些天真的影像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凝縮著留守兒童這個龐大的群體的生存現狀。人們之所以容易被這樣的影像打動,來源於真實,來源於攝影師帶有的溫情。

回眸的曹甜甜

吹蒲公英的高笑昱

早到的王秋興

等媽媽的王永濤

為了拍攝這組作品,於家睿以自願支教的身份,展開了長達三個月的山區生活。他走訪了很多山村,最終選擇留在藍田縣北部、橫嶺東部的厚鎮鄉山區江流溝村小學校支教,並拍攝下了這所學校十二個留守兒童學習生活的紀實影像。這期間,他從西安往返江流溝村小學18次,累計約2556公里車程及180公里山路。

倒垃圾

擠在一起的快樂

爬校門

沈佳樂的蜻蜓

在這所學校里,只有三位老師——校長、語文老師、數學老師,兩間土木結構的教室,以及十二名學生。學校踐行著義務教育的公益性、統一性和義務性,於是,這所環境簡陋的江流溝村小學成了外出打工父母心中最佳的「託兒所」,也成了這些年齡參差不齊的留守兒童接受教育及度過大部分童年時光的地方。

教室里的晨讀

抓石子

院子里的晨讀

這十二名學生根據年齡分為高低兩個班:一到三年級一個班,四到六年級一個班。他們分別來自周邊遠近不同的四個村落,其中五人由爺爺奶奶照顧,一人由父親照顧,六人由母親照顧。這些孩子由於缺乏父母引導管教,智力發育緩慢,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普遍成績差。低年級班有得孩子不足6歲,聽講完全不知所云;而高年級班一半都是大齡留級生,14歲竟然還寫不出自己姓名。學生家裡的監護人大多目不識丁忙於務農,放學回家後,老師在學校的要求就成為徒勞。

學生們的課堂習作

上牆頭

躲貓貓

王永濤的河蟹

左手右手

在紀實攝影的創作時,人們總是談論到人文關懷,於家睿的這組影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這組紀實攝影作品的目的,並非渲染某種情緒,而是用影像記錄並呈現一個真實的、深入的、非表象化認知的留守兒童生存現狀。於家睿這種深入其中的拍攝形式,其意義也不應僅僅停留在完成了一系列影像,而是期望引發整個社會更多關乎人性的探討。

一排老柜子

路邊的花田

畫了一間大房子

被孤立的瞬間

對於一個攝影人來講,走馬觀花的記錄,與紮根某處的記錄,有著截然不同的呈現。對於於家睿來說,三個月的時間,他不再以旁觀者的身份,更像是當事人的視角,成為這個環境中的一位成員,來講述他身邊的一切。他用相機自然、冷靜、客觀地記錄他所見所感知的生活環境與狀態。

真實的東西不需要任何修飾,因為其本身就充滿了力量,苦難無需放大,觀者冷暖自知。

背課文的痛苦

語文課上

站在高處

《一個學校的十二個學生》是嘗試以一個不同的形式去進行紀實攝影,那就是將人文關懷思想變成實際作為,直接融入創作過程。用實際行動呈現真實,是給自己一個問心無愧的交代,更重要的是能使「人文關懷」的動機更具說服力,也因此使「人文關懷」的意義更加深刻,產生更具號召力的社會影響。

一個都不能少

國家愛心早餐

留守兒童的現狀:

據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發布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6102.55萬人

於家睿的影像,只是這數千萬兒童之中的十二個,卻也是極具代表性的十二個,在這些影像背後,背負的是整個社會應該關注的留守兒童問題。

於家睿 個人簡介

1990年出生於山西大同,現居太原。2013年畢業於西安理工大學攝影專業,201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攝影專家庫成員,山西省首屆「青年攝影十傑」,新華社、視覺中國、百度簽約攝影師。自幼學習繪畫、街舞、陶塤、架子鼓,19歲開始系統學習攝影,現主要從事影像創作、策展與寫作,主張影像創作要經歷「自由生長」「隨遇而安」「審美覺醒」三個階段。曾獲2013全球華人攝影傳媒大獎紀實類金質典藏獎、2015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金像獎、2016亞洲職業攝影師大師賽青年大獎、2013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資助獎提名、2014金拴馬樁獎大學生影像藝術節評委會大獎提名、2012台北國際短片電影節華人短片單元百強33名、2015華蓋創意「東方印象」創意攝影獎、2014美國國家地理攝影獎以及英國皇家攝影學會國際攝影展、奧地利超級攝影巡迴展、香港中華國際攝影沙龍等國內外各類知名獎項。

策展

2016年 「有時很近·有時很遠」(蔣得好&吳惱廝)90後藝術家聯展 第16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2015年 「現實的·不現實的」黑白影像聯展 第15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個展

2017年 《關中村小》 第7屆大理國際影會

2016年 《吸引》 第4屆西雙版納國際影像展金孔雀雙年展

2014年 《太匆匆》 第14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2013年 《我的十二個學生》 第13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主要聯展

2017年 鳳凰網「當攝影師自拍時」全國知名攝影師自拍聯展 第17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2017年 鳳凰網「當攝影師自拍時」全國知名攝影師自拍聯展 「你的自拍桿」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2017年 「山西藝術新視界」中青年藝術家作品展 太原美術館

2016年 第21屆山西省攝影藝術展 太原美術館

2015年 「現實的·不現實的」黑白影像聯展 第15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2015年 第9屆「郎靜山攝影藝術獎」獲獎作品展 上海錦江飯店

2014年 第3屆「金拴馬樁獎」提名作品展 西安美術學院西部美術館

2014年 「近景·十年」西安理工大學攝影專業影像回顧展 西安半坡國際藝術區么藝術空間

2014年 「近景」影像展 第14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2014年 快拍「中國24小時」手機紀實影像項目 第14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2014年 「我是誰」影像生態重構計劃 第14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2013年 首屆全球華人攝影傳媒大獎獲獎作品展 廣州紅磚廠香港當代美術館

2012年 首屆西部青年影視巡展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圖書館報告廳

2012年 第2屆台北國際短片電影節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媒體聚焦

2017年 現代攝影網「感光100」專題 《吸引》

2017年 山西傳媒學院「論調」視頻專訪 《青年攝影十傑:於家睿》

2017年 人民攝影報「鞏志明新觀察」欄目整版評論 《於家睿:特立獨行的90後攝影師》

2017年 鳳凰網「風直播」視頻專訪 《自拍:向經典致敬》

2016年 影像中國網首頁「紀實」欄目專題 《關中村小》

2016年 新浪圖片「拍照吧,少年」文字專訪 《拍照吧,少年:於家睿》

2016年 網易LOFTER「別人的手機」專題 《吸引》

2016年 中國攝影藝術年鑒2015卷 《海的女兒》

2015年 走向世界雜誌「創作」欄目6頁專題 《我的十二個學生》

2015年 山西衛視「山西新聞聯播」電視專訪 《青年攝影家:於家睿》

2015年 全球攝影網「創作故事」文字專訪 《那匹彷徨的白馬即將出發》

2015年 央視網「圖說中國人的生活」欄目專題 《一個小學的十二個學生》

2015年 黃河電視台「黃河新聞」電視專訪 《拿起手機拍有意思的照片》

2015年 數碼攝影雜誌「鋒視覺」欄目6頁專題 《太匆匆》

2014年 新浪無錫「微攝力」文字專訪 《欲說還休的手機攝影》

2014年 僑時代雜誌「封面故事」欄目6頁專題 《一個小學的十二個學生》

2013年 南方都市報「視覺周刊」欄目整版專題 《我的十二個學生》

2013年 人民攝影報「觀念攝影」欄目整版專題 《一個小學的十二個學生》

2013年 雅昌攝影網「評論」欄目專題 《一個小學的十二個學生》

2013年 美國ESPN體育聯播網極限頻道 紀錄片《滑板》

2012年 人民網「陝西頻道」文字專訪 《大學生自編自導微電影:小人物有大夢想》

其他作品散見於中國攝影家協會網、中攝協影像中國網、中國攝影報、騰訊網、新浪網、鳳凰網、第一財經網、快拍快拍網、蜂鳥網、環球網、瀚圖影像網、山西日報、黃河新聞網、都市快報、三秦都市報以及《大眾攝影》、《攝影之友》、《商界時尚》、《影藝家》、《山西畫報》等。

受邀講座

山西農業大學、山西大同大學、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黃河電視台、太原市迎澤區政府、FM91.2太原綜合廣播、山西國際電力資產管理公司、景峰美術館、太原汾河生活藝術小鎮、華潤地產、富力地產、保利地產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攝影 的精彩文章:

從此,你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

TAG:雅昌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