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僅僅一次會面,他就成為蔣介石一生之中最不想見第二次面的男人!

僅僅一次會面,他就成為蔣介石一生之中最不想見第二次面的男人!

賀龍(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賀文常,字雲卿,湖南省桑植縣人,漢族。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事力量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之一。1914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1927年8月1日應譚平山策動,任八一南昌起義的總指揮,脫離中國國民黨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11月19日,率領紅二方面軍開始長征,1936年6月30日,與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任國務院副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1969年6月9日病逝於301醫院。享年73歲。1974年9月29日,中共中央為賀龍恢複名譽。

早年的革命探索和實踐,對賀龍來說,充滿曲折和危險,身處軍閥橫行的年代,他深感僅憑一己之力是難以改變現狀的。通過比較、鑒別,他認為「只有找到共產黨,革命才有辦法」。為此,他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運動給予了積極支持。因為當時時機不成熟,賀龍第一次要求入黨被婉拒。但國民黨在第一師成立國民黨黨部,要賀龍參加,他就是不參加,而是堅決要求參加共產黨。

賀龍在第20軍享有崇高的威望,在1924年至1927年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賀龍積極擁護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率部參加北伐戰爭。1926年夏,他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師長時,已成為北伐軍中著名的左派將領。1927年6月,由於在戰場上英勇善戰、表現不俗,賀龍被提拔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

7月28日,當周恩來向賀龍告知了南昌起義的行動計劃時,賀龍毫不猶豫地說:「我完全聽共產黨的話,要我怎樣干就怎樣干」。儘管賀龍當時還不是共產黨員,但是黨組織還是任命他為起義軍總指揮。

我的人頭掉價嘍

賀龍元帥性格率真豪爽,風趣幽默,即使是在失敗面前,也保持著樂觀態度。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8月1日因此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紀念日。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南京和武漢發動「清共」後,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並指派周恩來為起義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書記。

南昌起義失敗後,賀龍隱蔽起來,周恩來找到他,說:「你的首級可值錢了,蔣介石懸賞十萬大洋收買你的腦袋咧。」賀龍連連搖頭:「掉價嘍,掉價嘍!起義前,蔣介石為了拉我,給我五百萬光洋外加一個漢陽兵工廠,還封了個武漢衛戍司令,我就是不跟他走。現在蔣介石怎麼又那麼小氣了!」

原來,蔣介石對賀龍多次拉攏。南昌起義前下的血本最大。大家都知道,當時軍閥林立,軍閥們為了保住自己的地盤或擴大地盤,需要養大量軍隊,不僅需要錢,更需要槍,如果有個軍工廠,那絕對是搖錢樹,賣軍火就能財大氣粗腰杆子硬,更可以武裝自己的隊伍。實際上,蔣介石對賀龍多次拉攏,價碼一次比一次開得高。但賀龍不為所動,照樣參加起義。

他還說,國民黨罵共產黨是洪水猛獸,「我賀龍把他看作是救星,就是把我腦殼砍了,我也要跟著共產黨走到底!不信你們看吧,共產黨一定成功,國民黨一定垮台!」時至今日,賀龍立場堅定、百折不撓、對黨忠誠的優秀品格仍然值得我們學習。

蔣介石最害怕見的人

蔣介石這一生可謂是閱人無數,麾下精兵悍將、墨客騷人、流氓地痞,什麼樣的人他沒見過。但是賀龍卻是他這一生心驚膽寒,最害怕見的人。

自從見了一次賀龍以後,對於可能見到賀龍的場合,他都是把手一擺:「我不要見他。」蔣介石為何不敢見賀龍?還得從他們唯一一次見面談起。

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戰爭統一戰線形成後不久,蔣介石接待了剛剛出任第120師師長的賀龍。見到賀龍後,蔣介石就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出類拔萃的將領都叫共產黨拉去了。其實說白了,蔣介石麾下悍將也不少,只是他不會用人而已。

冥思苦想的蔣介石眉頭一皺,望著賀龍問:「民國16年,你為什麼好端端的軍長不當,偏偏跑去參加共產黨?」聽了蔣介石的「責問」後,賀龍將手擺動著說:「政見不同而已。」

蔣介石一直被底下人捧壞了,從沒人敢在他面前說話時擺動手,並用同起同坐的語氣對他。他先是一愣,但想到賀龍的身份不同,也沒敢發作。氣氛像是凝固住了。老蔣也擺擺手說:「過去的事,不提了。」蔣又隨口問道:「雲卿,你家裡可好?」

最終,蔣介石再也不想再次見到賀龍這個人,也不在提及他之前和賀龍見面之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晉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盤點中國歷史上八大「帝王都」,那一座讓你最為留戀呢?

TAG:小晉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