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汝珍:宋瓷源流

趙汝珍:宋瓷源流

中國一切器物,均系由演進而來,積多年之進步,屢次之改良,而成今日所有之狀態。並非如西洋之所謂發明,截然劃一界限,在發明之前並無斯物,亦無斯名詞,而於發明之後始均有之。中國瓷器之肇生,當亦如此。瓷乃由陶器之變化而來。若必問肇始於何人、創興於何代,絕無相當之答釋。即有之,亦必不正確也。考陶器之興,遠在人類進於文明之前。在野蠻時代,即能制陶。不過見於記載者,以燧人氏範金合土為釜,為最早也。世遂以燧人氏為中國陶器之鼻祖。

其後因文明之進展,需用之增繁,陶器製造代有進步。唐虞三代以迄秦漢,無不以陶器為民生要事。其見於經、史、子、集者,如甓器、缶、土塯、土刑、泰尊、甒甑盆、瓦瓬等,皆陶器也。不過代異其名耳。在此二三千年之間,雖各代之器物式樣名稱略有不同,而陶質絕未進步。

至漢時發明釉料,始有將陶器之表面飾以釉者。因外觀之與陶不同,遂不名陶,而曰瓷。從此中國遂有瓷器。即瓷字亦創於漢。漢以前並無瓷字。惟漢之所謂瓷者,並非後日之瓷,乃有釉之陶器也。火度既低,質地亦脆。及至唐代,真正高火度之瓷器方始成功。

故質言之,漢代為瓷器之肇始。真正瓷器實成功於唐也。唐以前,因陶器之粗陋無文,只可應用,不足賞玩,故無名器。且燒制簡易,亦無名窯。降及唐代瓷業成功,著名作品相繼出世,社會人士爭相寶貴。因此更連環性促進名瓷之多產。

當時著名之窯,如越州窯、邢窯等不下數十處,均有珍品貢世。其顏色以青、黑、白、褐等及其混合變化者為多,而以鉛黃綠青等三色,描畫花紋於無色釉之白地胎上,即世所稱之「唐三彩」者為最佳。總之唐以前之瓷器,在當時固屬精妙。但較之後代,其相去仍不可以道里計。其所有之價值,多半系文人騷客吟紜而來,並非實際之評論。

從來古玩之價值,均生自本體。今日貴重之古玩,在製作之當時,即已高貴。因年代之久遠,數量之減少,而更能增益其價值。並非本體無價值,因年代之久遠而可寶古也。故唐代以前之瓷器,真品固屬不多,即偶得之,亦不必認為稀世之寶。

五代之時,雖兵荒馬亂,但瓷器仍繼續進步。著名者有吳越界內,越州窯所出之秘色器。質色均佳,人爭寶之。無如產品不多,久已絕跡。故宮雖有存者,真否亦為疑問。而最著名者,為後周之柴窯,為中國古窯之代表。茲略述之:柴窯系後周柴世宗所燒,故以其姓名之。

窯在河南鄭州。其器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滋潤細媚,有細紋,制精色絕,為往昔諸窯器之冠。相傳當日清瓷器式,世宗批其狀曰:「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所謂「雨過天青」,乃淡藍之青瓷也。柴窯以天青色為主。其餘尚有蝦青、豆青、豆綠等色。又有一種不上釉者,呈黃土色,即後代所謂銅骨也。按柴窯傳世極少,故宮中尚可見之,究竟真偽亦難確定。至外間流傳真者絕少。即其碎片亦等諸珍寶。甚有謂佩此殘片,可以卻妖毒、御矢炮,雖荒誕不經,亦可見社會人士之重視矣。

降及宋代,瓷業最為進步。質料、顏色、裝飾、作工等,均有神奇之造詣。在吾國瓷業史上,可謂登峰造極,數百年來均以為法。雖經元明清各帝王之極力摹仿,卒未有能超越其優美者。其精妙當可想像。

宋瓷之顏色,大都敷以單彩釉。表面顯各種之碎紋,亦有平滑者,其色或純或駁,有各種不同之白色、藍灰色、鮮紅色,及暗紫色、綠色、褐色,及各種窯變色。至裝飾方面,有劃花、繡花、印花、錐花、堆花、暗花、法花、嵌花、釉里紅、兩面彩、釉里青等。劃花者,即凹雕用刀所刻者。繡花者,用針刺成花紋如刺繡然。印花者,用板印成花紋也。錐花者,用錐鑿成。堆花者,以筆蘸泥堆成花紋也。暗花者,即平雕用刀刻去一層,使花紋之處較地為薄,視之無花,但迎光照之,花紋顯然。法花者,即凸堆也。嵌花者,別刻花紋而嵌入也。釉里紅者,釉之下有紅花紋也。兩面彩者,器之內外施以同樣之花紋,持向日光中照之,則見兩面有完全相同之花紋。釉里青者,為宋代之最大發明,用阿刺伯人販來蘇門答臘之蘇泥、檳榔嶼之勃青、印度之佛頭青等,畫花紋於薄質之泥坯上,再施一層薄釉,使成為美麗絕倫之青花,開從來未有之奇,足為宋代瓷器之特色。瓷器之精,嘆觀止矣。

且因帝王之提倡,社會人士爭相效尤,於是官窯輩出、私窯蜂起,其間出類拔萃最著名者,有定、汝、官、哥、龍泉、均等名窯。茲分述之:定窯 有南北之別。初設窯於今之河北定縣,故以地名窯。及金人南侵,定窯亦毀。南渡後,又在景德設窯。完全取法定器,遂別定縣者為「北定」,景德者曰「南定」。質極薄,且有光。以色白而滋潤者為正,白骨而加以泑水有淚痕者為最佳。其釉為白玻璃質器之佳者,其白似粉故又名粉定,亦曰白定。質粗而色稍黃者為低,俗呼土定。

定器均覆燒,故上邊口無釉,均罩銅圈以飾掩之。花紋多仿自古銅鏡,以牡丹、萱章、飛凰、雙魚之類為多。裝飾花紋之法,有劃花、堆花、印花、繡花等,中以劃花者為最佳,繡花者最下。此外尚有紫色、黑色、紅色等器,均系白色之變態,火力未洽,不得視為正鵠雲。

汝窯 宋人以定器有芒,又於河南汝州——今之臨汝縣,建青器窯,是為汝窯。屑瑪瑙為釉,汁水瑩澤,厚若堆脂,顏色似柴器,以淡青為主,亦有豆青、蝦青及茶葉末等色。釉汁中有棱眼及蟹爪紋,底有芝麻花細小掙釘者,稱為佳品。

其未上釉者,稱為銅骨。因其土摻有金屬,故呈淡紅色,頗似羊肝。釉最厚,且多凝於器之上部,若膏脂之溶而不流,凝於中途。然釉既融流,凝成臘淚痕之堆脂狀。故常有無釉之處,其色若羊肝之胎骨。當時風尚,頗以現有此種現像者為美觀,故極重視之。

官窯 宋徽宗於汴京——今之河南開封,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胎與釉均薄如紙。有月白、粉紅、粉青、大綠、油灰等色。在當時以月白為上,粉青次之。後世則以粉青為上,月白次之,油灰最下。器多開片,以冰裂紋為上,梅花片次之,細碎紋最下。釉斑則以鱔魚血為上,墨紋次之,惜為時不久,出品不多。宋室南遷,致窯毀於金人之手。以後又於修內司,今杭州鳳凰山下建窯燒瓷。完全襲官窯之遺制,故亦稱官窯,又稱修內司窯,或簡稱內窯。別稱汴京者,為舊官窯,杭州者,曰新窯。新窯之器,因先有所模範,故出品更佳。足色若鐵,器口上仰,釉水下流,故口上釉極稀薄,且微露紫色,當時稱其器為紫口鐵足,以此為珍貴。二窯均有窯變,光彩輝耀,尤覺奇異。其後又於鳳凰山之郊壇下,另立新窯,亦名官窯,但出品低劣,不能與前二者並稱也。

哥窯、琉田窯、龍泉窯、弟窯、章窯 浙河龍泉縣,本即有窯燒瓷,因出品不佳,故未顯著。迄宋時,有章氏兄弟二人,皆喜燒瓷,並皆成功。兄所燒者名琉田窯,又名哥窯;弟所燒者,仍名龍泉窯,或稱弟窯,又稱章窯。二窯皆民窯之巨擘,足與官窯相抗。哥窯之器,釉色以青為主,亦有淡紫色或鮮黃米色,鐵足紫口頗似官窯。以碎紋著名,有裂痕百條者,號百圾碎。亦有作魚子紋者,但仍以釉水純粹無紋者為最上。弟窯之器、胎薄如紙、光潤如玉。有粉青、翠青二色。弟窯之器,以青色無斷紋者為最佳。其別於哥窯者,亦在無斷紋也。

均窯 河南禹縣,昔號均台,宋稱均州。宋初於此設窯燒造,故名均窯。上述各窯,皆系單純色,或專造白瓷,或專造青器,偶爾間及他色耳。而均窯則獨為特別,專造彩色。

五色燦爛,艷麗絕倫,其色彩之多,不可枚舉。其最著名者,有玫瑰紫、海棠紅、茄皮紫、梅子色、驢肝與馬肺混色、深紫米色、天藍、胭脂紅、硃砂紅、蔥翠青、或名鸚哥豬肝紅、火里紅,青綠錯雜若垂涎。墨色及窯變之各種顏色,相傳以紅若胭脂者為最佳,蔥翠青與黑色者次之。而鑒古家,則取其色純而底有一二數目字者為佳。即紅紫者單數,青藍者雙數。以雜色者為次。均瓷釉頗厚。紅釉之中,必有兔絲紋與蟹爪紋,呈華麗雅緻之美。其器無釉之處,亦呈羊肝色。查均窯之色,以紅紫為美,亦特較諸色為多。明代之霽紅,蓋系受此影響也。

其他民窯之著者,尚有湘湖窯、磁州窯、吉州窯、建窯等。出品之佳者,亦可比擬各名窯。但為數不多。今日所得見者,均劣器耳。此外尚有所謂小窯者,規模甚小,出品有限,但亦有精彩者。如唐邑窯、鄭州窯、耀州窯等,凡二十餘外。總觀宋代瓷業,其色彩之變化,形式之精巧,產量之豐富,質品之優良,實屬空前絕後,為吾國瓷器之最發達時期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者維摩詰爾 的精彩文章:

曹聚仁:談讀古書
周作人:吃飯與吃麵包

TAG:行者維摩詰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