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論:重視大數據背後的新風險

社論:重視大數據背後的新風險

大數據時代悄然而至,一種新型的社會風險也開始呈現出來。

擁有20億用戶的美國社交媒體公司Facebook近日捲入了史上最大個人信息泄露風波。3月17日有媒體報道,一家名為「劍橋分析」的英國公司,在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違規獲取Facebook上5000萬名用戶個人信息數據。受此影響,Facebook股價大跌,兩日市值蒸發500億美元。與此同時,Twitter、Snapchat等社交媒體公司股票,也被殃及而大跌。

21世紀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已經逐漸浸入我們日常的生活,未來人類的運行方式、決策機制都將越來越數據化。如何應對大數據時代所特有的風險,需要引起特別關注。

Facebook的信息泄露事件並非單純的個人隱私問題,同樣重要的是其背後的運作方式所形成的力量,足以扭曲商業規則乃至民主政治規則。

例如在政治方面,向英國衛報主動爆料的劍橋分析共同創辦人Christopher Wylie稱,劍橋數據公司成立於2013年,由美國共和黨的億萬富豪Robert Mercer出資,而這家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通過海量數據分析研究,操縱社會輿論。

操縱輿論不算新鮮事,可謂古已有之,但大數據的運用極大地增強了個別集團操縱輿論的能力,甚至可能影響一國長久的路徑和方向,故需要引起不同以往的重視。

總體來看,身處輿論風暴中的Facebook不僅要吞下「百億市值蒸發」的苦果,更重要的是,公眾對Facebook的質疑還指向了其盈利模式的核心:數據挖掘。

如何應對數據挖掘?以及更重要的,因數據挖掘而帶來的數據濫用?這個問題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都是一個重大課題。

是的,面對數據濫用,傳統的糾正機制仍然在起作用,目前可見的糾正機制至少就有四個:第一個就是媒體的監督力量,Facebook醜聞爆發本身就是這一糾正機制的成果;第二個是集體訴訟機制,當地時間3月20日,美國科技媒體《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道稱,一位投資者已經代表Facebook股東向公司提起集體訴訟;第三個機制就是政府監管,目前,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The U.S.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正在針對Facebook是否違反了2011年的一項規定開展調查。最後,還有市場自身的力量。3月19日,Facebook宣布,已聘請專業公司對劍橋分析的所作所為展開調查,同時禁止劍橋分析及其母公司使用Facebook的任何數據。

但在大數據這一新生事物面前,傳統機制和經驗恐怕還不夠。劍橋分析收集用戶信息的做法並未得到用戶許可,根據英國數據保護法,在未經允許下將個人數據賣給第三方屬於違法行為,但這個違法行為長期沒有被發現本身就說明傳統機制應對能力不足。

已經對數據保護進行過立法的英國算是走在前沿,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其他國家,相關經驗更顯缺乏。

近幾年我國大數據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個人信息泄漏、數據權屬劃分不清晰、數據交易安全第三方監督缺位等。

總體來看,立法應是面對大數據風險的首要一步。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專門提出促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這是「大數據」連續第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不過,儘管我國政府已意識到大數據發展的重要性,但國家層面的大數據立法還沒有出台。

許多具體問題需要在法律層面得到界定,例如:哪些數據可以交易,哪些不可以?數據的交易方式是什麼?數據的所有權歸屬誰?如何管理這些數據?數據的安全性如何保障?等等。

目前,一些地方性法規(如貴州)正在試行並積累實踐經驗,可以作為國家層面推動大數據立法的參考。而立法之外的相關事宜,各界也需要儘快開展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蘋果難以獨霸高端機市場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在京成立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