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亞馬遜投拍《三體》這件事,是影迷的狂歡也中國資本的遺憾

傳亞馬遜投拍《三體》這件事,是影迷的狂歡也中國資本的遺憾

為記者量身打造的行業資訊平台

最快的傳媒要聞、最全面的財經輿情、最敏銳的傳媒投資風聲、最前沿的媒介變革趨勢,是資訊門戶也是工作平台,近萬名財經記者註冊、二十萬主流財經人群實時關注。

作者 | 徐甘甘

今天,英國《金融時報》爆出了一則讓科幻迷都瘋狂的消息:亞馬遜有可能準備投資 10 億美元拍《三體》劇集。報道稱,亞馬遜有可能投資10 億美元在購買知名科幻小說《三體》版權和製作上,計劃是製作成三季電視劇,目前還在談判中。

更讓人振奮的是,據業內人士預測,一旦成形,規模比《權利的遊戲》還要大。

儘管消息未經證實,但影迷已經大呼期待。然在眾多振奮的消息中,也有表示對非中方投拍表示遺憾的。「這麼好的題材讓亞馬遜來投資?國內的企業呢?可惜啊!但是亞馬遜的財力對《三體》的製作來說確實是好事。」

科幻電影是成熟電影市場的產物,最容易輸出商業大片,比如我們常看的好萊塢大片,佔據北美歷史票房榜居前的位置,科幻題材總是佔據大半。但是,對中國來說,儘管有《三體》這類獲得素有科幻藝術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的小說題材,但是商業價值如此高的商業電影,對中國來說,反倒成為一塊難啃的骨頭。

就亞馬遜可能投拍這件事,科幻導演洪亮告訴藍鯨記者,在自己看來,以亞馬遜的經濟實力來投拍可能會把《三體》拍得很好,這是好事。但在另一層面來說,《三體》這麼好的一個項目不能由中國團隊、導演來拍確實讓人遺憾,實際上在中國已經有團隊可以做這樣的事情。

亞馬遜拍《三體》大片傳聞的虛與實

消息傳開後,《三體》迷自然很振奮。很多人開始關心諸如電視劇要怎麼拍?主角換成外籍的還是中國人等問題。

但藍鯨記者忍不住要提醒影迷們,雖然這不是一個明顯的假消息,但亞馬遜投拍《三體》的文章發表在 FT 的 Opinion 版,而非正式的新聞報道。

原標題叫China』s Hollywood dreams still beguile investors,而不是大家看到的科技論壇轉載的那個 Amazon in talks to produce Three Body Problems series for $1 billon.

FT 的原文只是舉個例子,並沒有真的說要開拍:「例如亞馬遜就可以去和游族網路談談投資合作什麼的」,而不是敘述事實。

《金融時報》原文

今天作者劉慈欣也回應說:「目前跟亞馬遜目前沒有聯繫。如果他們希望我參與,我當然會參與,這也是對作品一個負責的態度。」

不過,消息真真假假,倒是讓中國上市公司游族網路的股價今天被狠拉了一把,盤中一度大漲近 7%。

「流產」的電影《三體》和游族影業

作為中國科幻小說界的「扛把子」,《三體》在 2015 年拿下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的作品,作者劉慈欣(大劉)一度佔據各大媒體熱搜榜,當時有不少人戲稱《三體》這一系列小說「太魔性」,哪個製作公司想拍攝,就相當於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然後,游族影業就成了這家「給自己挖坑」的公司。

游族影業在 2014 年由 A 股上市公司游族網路董事長林奇和國內知名作家、電影人孔二狗共同發起成立。對游族影業來說,儘管參與了《太平輪2》的投資,但是《三體》電影卻是游族影業的第一個大項目,號稱要拍六部曲,每部投資2億元人民幣,合計要投資12億人民幣。

但這部作品改編的電影在宣布開機時就被無數人寄予厚望也承受著諸多壓力。青年導演張番番也多被質疑並無亮眼作品,對科幻迷來說,大概只有像斯皮爾伯格這樣好萊塢級別的大導演才夠資格。

此外,質疑聲中還包括公司太年輕,盈利不樂觀,很難承擔好《三體》這麼大製作的電影。實際上,在游族影業出品的有限的作品中,《太平輪》的表現就很一般,票房2億多不及投入的4億元。

《三體》預告海報

電影還沒來得及如約在 2016 年 7 月上映,游族影業就開始傳來了高管出走等消息。

2015 年,5月,游族影業原副總裁肖飛離職;2015年11月,游族影業原副總裁楊璐選擇離職。等到 2016 年 6 月,電影《三體》「流產」的消息便不脛而走。

雖然後來游族創始人孔二狗出面澄清「製作團隊解散」等傳言,但仍沒法給出一個明確的上映時間,只是說「關於電影延期問題主要是對後期的要求超過以往,後期在增加預算。」

直到去年 7 月,在根據劉慈欣作品《鄉村教師》改編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的發布會上,劉慈欣仍堅持表示「《三體》沒有流產,只是製作得比較慢」。

遺憾的中國科幻 IP 和中國資本

「中國電影行業絕對有能力拍出受市場歡迎的科幻片,就我個人而言,我有個叫黑屏系列,目前已經完成其中一部電影的劇本,一部網劇的大綱和兩部電影大綱。中國完全有相應素質的從業人員來做這樣的工作,可惜目前的一些決策者反而很多時候是不專業的。」洪亮對藍鯨記者表示。

「《紅海行動》作為戰爭片兒已經就是一個好萊塢的標準,在我看來,只要給正確的團隊相應的資源,就隨時可以做的出來。」洪亮補充說道。

如果說專業上不成問題,那麼除了資金實力,還有什麼成為阻礙中國拍攝出優秀的科幻大片?

在熟悉電影行業人士看來,《三體》難產的問題一方面在於決策者太多,另一方面,後期也沒跟上也是一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

據 36 氪報道,當年游族影業對於《三體》的預估投入在2億元左右,由於製作的預算估計不足,《三體》團隊屢屢更換特效製作團隊,把合作的知名特效公司VHQ換掉後,《三體》整個團隊就開始散了。

原《三體》項目總策劃楊璐曾對媒體表示,在拍攝中,團隊才發現人手、資金和時間的預算都不夠。美國科幻大片《星球大戰》每部的上映日期有三年的間隔,而從游族影業買下版權到預計上映日期僅有兩年時間而已。

在電影《三體》「難產後」,也不是沒有中方資本準備接力拍攝。2016 年6月,慈文傳媒公布了近20部新劇項目,其中就包括《三體》電視劇,計劃是與游族影業共同拍攝,導演為經常拍都市劇的楊文軍。2017 年慈文傳媒也曾在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表示,公司正在籌備科幻題材電視劇《三體》。

但如今,慈文傳媒的提出的部分新劇項目比如《老九門》、《特工皇妃楚喬傳》都已播出,但《三體》卻遲遲沒有音訊。

無可否認,《三體》的難產從一定程度上確實反應中國資本在拍攝和製作科幻大片上存在劣勢。對影迷來說,中國資本難以啃下的商業科幻大片《三體》如果由亞馬遜投拍確實令人振奮。只是,大家或許更願意看到的是《三體》這類強科幻 IP 最終的出品方上寫的是中國資本的名字。

專為記者打造的平台

行業資訊 | 傳媒大咖 | 傳媒動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台 的精彩文章:

知識付費半局:「喜馬拉雅們」暫時領跑,平台大佬正後起直追
美贊臣與阿里簽聯合生意計劃 以大數據挖掘市場

TAG: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