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大俠真的很牛逼嗎,武術的地位如何呢

中國古代,大俠真的很牛逼嗎,武術的地位如何呢

中華武林中經常盛傳著大俠一套獨門武功虎虎生風,隨便單挑十幾個甚至上百人輕輕鬆鬆的情況。不免讓人驚嘆,這要真在古代在戰場上,豈不是吊打敵軍。

然而現實很絕望,縱覽史書和兵書,中國功夫的存在感都相當稀薄,偶爾露面還經常遭到牛人們的批判。項羽可以說是正史所載第一個不樂意練武的人了,搞的監護人項梁十分生氣,項羽卻拽拽的說了句「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大概從這時起,沙場戰將們就不太看得起那些花里胡哨的武術。我們常說「十八般武藝」想到的都是刀槍一類的兵器,但在這個詞最早的來源,南宋軍事家華岳的著作《翠微北征錄》中寫的卻是「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即便到了明朝,謝肇淛在筆記《五雜俎》中記載的也是「一弓二弩」,其他都排在後面。見多了高手們耍大刀耍出花的,還真沒見過耍弓弩的,為啥古代這麼強調弓弩呢。

因為能開弓說明力氣大,一力降十會,所以古代的選兵一般都是以開弓的石數作為標準。比如宋朝時選拔最精銳的近衛班直,「弓射一石五斗,弩趾三石五斗」才算合格,度量衡換算到現在,那就是開94公斤的弓,張220公斤的弩。岳飛這樣的更猛,開弓204公斤,張弩503公斤。

作為對比,在如今弓箭運動中,55磅,也就是25公斤以上的弓,主要用來練拉力。

弓弩就觀賞性來說確實基本為零,但也耐不住幾十米外就能弄死人。從古人的描述,其實能看出來他們對武藝的看法是實用至上。這一點在明朝軍事家,同時也是武術家的俞大猷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按《吳江縣倭患事迹》和《吳淞倭變志》記載的情況,倭寇入侵時,南少林僧兵們響應號召去前線戰鬥,然而傷亡慘重。於是俞大猷專程去南少林考察,表示這幫僧兵花拳繡腿「已失古人真訣」,並將自己的棍法傳授給南少林。俞大猷這套棍法,按他在《劍經》中的描述,沒啥套路,就打、揭兩招,後來武術大家吳殳評價這個棍法,說雖然看上去跟農民墾土一樣,真打起來,少林其他武術沒一個扛得住的。

這也說明真正的高手,從來不耍花架子,《武藝圖譜通志》記載明朝長槍一丈五尺,摺合如今將近五米,想耍也耍比起來。

其實我們如今熟悉的這些功夫,大多數清朝之後才出現或者定型的,其中不乏在防身、格鬥上有一定造詣的,不過我們也要理性看待。戚繼光在《紀效新書》里說的很透徹,「開大陣,對大敵」不同於「場中較藝,擒捕小賊」,千百人列陣「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後」,轉個手都困難,而且要求行動必須一致,因為「一人回頭,大眾同疑,一人轉移寸步,大眾亦要奪心」,哪有什麼機會施展武功。

要知道連武俠小說也不敢吹哪個大俠能在沙場上啥人如割草,畢竟蒙古兵來了,懂九陰真經的郭靖也只能守在襄陽城頭,遼兵來了,會降龍十八掌的喬峰也只能靠自殺才能退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三國 的精彩文章:

殘虐!張儀不讓撒尿,范睢逼人吃草!

TAG:讀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