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門龍象初顯形

法門龍象初顯形

法門龍象初顯形

前置:

佛歷時間:2562年二月初六

公元時間:2018年3月22號星期四

作者:悟能

法號:八戒

依止記名:德旺

俗名:陳佑旺

身份:桃花古寺一貧僧,

偈一:

桃花古寺一貧僧,

安心學佛悟本真。

名聞利養全看破,

慈悲大願度眾生。

偈二:

桃花古寺一貧僧,

十二因緣悟本真。

苦集滅道四聖諦,

五眼六通度眾生。

職責所在:講經說法、點化開示、以戒為師、誓願普度眾生

貧僧錢財來源:眾生布施供養

貧僧錢財去處:

1)建寺:天地蒼茫,宿者為安,建好寺廟,是為必需;

2)安僧:僧眾居寺,安貧度日,根性不一,保護必需;

3)講經:四書五經,儒釋道尊,經律論藏,入世出世;

4)說法:八萬四千,諸子百業,對機相應,法法隨緣;

3)養老:世有夫妻,兒女早失,老來成孤,貧僧願濟;

4)育孤:因緣註定,命遇劫數,成為孤兒,貧僧願養;

5)助殘:為國為民,無畏赴險,成為殘疾,貧僧願助;

6)救急:善男善女,營生作業,偶遇緊急,貧僧願救;

貧僧於佛歷2551年受接引入佛門,苦行心受,紅塵歷煉,佛歷2562年,定戒回歸佛門,自在安心,喜樂相生,精進修行。立下重誓願,不再脫僧衣,若有違此誓,必天打雷劈。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五濁惡世誓先入,

伏請世尊為證明。

將此身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

正文:

一、法門龍象初顯形

貧僧隨欣遠師去湘鄉城裡辦點事,起心動念處,要去到東台山上,會見一位法師。此念於無形處,似有千年意動。

菩薩有如法意,不錯受念。於鳳凰寺里,見到了印宗。經交流及實地探訪,得出結論,當大為讚歎。

作偈一首:

法門龍象初顯形,

虛雲寶曇法脈引。

千里之外生報恩,

乘願而來化太平。

阿彌陀佛!

印宗法師,公元1987年出生,於20歲時剃度於法通大和尚處,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慧根通達,發大願力,重興鳳凰寺,化緣十方,顯大法力,於湘鄉有大報,有大業,有大恩,有大德。

如此甚好,貧僧大為讚歎!

願十方如來垂意加護此僧,安然百歲有餘,講經說法,弘法利生。

阿彌陀佛!

二、「六根本煩惱」有哪些?

煩惱即迷惑,人類因迷惑而造諸惡業,受種種的痛苦。這痛苦的來源,乃由六根本煩惱而起的。現略說明於下:

(一)貪——是貪愛,貪戀,貪著。對於五欲過分追求,或不義的竊取,或對自我的財物與所學的理法,慳吝不舍,不肯教導於人;只為私慾,損害他人。若貪之不得,心內痛苦,所以稱為煩惱。

(二)嗔——嗔恚,對違逆不順之境,不能忍受,生起忿怒,或橫起暴惡,損害他人,或饑渴寒熱到來,無涵養心,而怨天尤人。所以華嚴經云: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

(三)痴——是愚痴迷昧,智慧閉塞,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謗無因果,起諸邪見,名為愚痴。因愚痴而妄生貪求,求之不得,則成嗔恚。故愚痴為三毒(貪,嗔,痴)總根,能造傷天害理之事。

(四)慢——是驕傲自大,看不起人,對於他人不如自己的,或超過自己的,乃至與我程度相等的,都表現輕慢態度,造成不能與人和睦共處的苦惱。

(五)疑——是懷疑不信。對佛教真理、善惡業力、以及世間一切實事實理,都不能誠信無疑,而滋生邪見,造出是非惡業。

以上貪、嗔、痴、慢、疑五煩惱,謂之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錯誤。其性質頑鈍,難以制服,不易斷滅,故稱為五鈍使。

(六)不正見,由思惟不正,產生錯誤的知見。有五種不正見,即是:

(1)身見——或我見。因執此身以為有「我」,其實此身是五蘊(色、受、想、行、識)四大(地、水、火、風)和合而成,是無常敗壞之物,由無知而執之為永恆不變,即是身見。

(2)邊見——邊是偏差的意思。即謂所得的知見,有所偏蔽,各落一邊,或執常或執斷。執常的知見:以人死仍舊為人,牛死仍舊為牛,貧窮永遠是貧窮,富貴永遠是富貴。執斷的知見:以人死一滅永滅,不受因果報應,則作惡何畏?

(3)邪見——不正的知見。不信正法。無善惡的因果,毀謗聖賢,不行善事。

(4)見取見——見即指前說的「身見、邊見、邪見」;取是取著或者妄執不舍,執以為實。

(5)戒禁取見——戒是戒止殺盜淫妄的行為;禁是禁絕飲酒、賭博、吸毒等嗜好。持戒和守禁,本來是好的,可是妄自執著不正的戒禁,就成不正見。如印度有一種外道,他們持牛戒,或持狗戒,學牛食草,學狗食糞,或作投岩,投水,赴火,卧荊等種種苦行,以為可以證得聖果,所以稱為戒禁取見。

以上五種不正見,是知見上的迷惑,稱為見惑。如聞正法,即能頓斷,因為易斷之故,稱為五利使。五鈍使和五利使也稱十使,由此十使而起見思二惑,故為煩惱的根本。

(以上由南嶽西嶺老聖帝殿住持登持法師隨喜法布施,貧僧受用並轉發予無量眾生,斷煩惱,明心性。)

三、認識二休小僧與慈慧護生社

德傑法師的眼睛還沒有治好,有護法居士在微信里轉發了一篇文章,是二休和尚寫的,二休自稱小僧,文章寫得應機隨俗,善導眾生,可為讚歎。某篇文章提到慈慧護生社,提到韓思遠大居士,這給德傑法師的眼疾治療帶來了希望,帶來了福音。

感恩二休和尚。

感恩慈慧護生社。

祈願此間善因緣,能令德傑法師的眼疾早日治療好,佛菩薩的加持護佑,令德傑法師貌正身健,成為桃花寺的優秀常住比丘僧。

阿彌陀佛!

四、南老講經隔空贊

阿彌陀佛!

南懷瑾長老肉身成追憶,法身虛空存,貧僧聞講經,隔空要讚歎。

關於五蘊

掌握五蘊的道理對修行非常重要,但一般人都不喜歡學習五蘊。覺得很枯燥。這主要是因為,大家不知道如何把五蘊的道理應用於實際修持,用於理解自己修行的各種經歷,判斷自己修行進步的程度,而把它當成了純粹學術的理論探討。

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發光動地的境界,都沒有超過五蘊的範圍,甚至都沒有超過色蘊與受蘊的範圍。生命就是一個五蘊,那些現象也都是生命本來就有的功能,沒有什麼神秘的。那些腦海里出現的光啊、佛啊、身體感覺的暖啊、樂啊等等,不過是色受想行識五蘊互相交感的影像反應而已。且不說一般人修行打坐的身心感受,即使你得了各種三摩地的境界,那也不過是五蘊的作用,意識的幻象而已。放下對五蘊的執著,方能尋得本心。

一切現象和境界都是暫時的存在,如夢幻泡影。但大家太執著於修行路上的風景線,因此迷失了本心。佛在《楞嚴經》上說,「現前縱得九次第定,猶是法塵分別影事」。佛苦口婆心,把五蘊的道理做了仔細的分析,把各種境界和現象的範圍作了詳細的分類,就是為了讓我們知道這些現象都是心外之物,別受騙上當,正所謂「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

唯識五位

以唯識的分類,修行有五大階段: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究竟位。一個人要想修行,首先要積累功德智慧的資糧本錢就像開公司賺錢,首先要投資一樣。至少要積德行善,嚴守戒律,不放縱慾望。

積累了足夠資糧,然後才到加行位。到了這個階段,修行者開始精進的修持氣脈拙火,修持各種三摩地及智慧,為見道位打下基礎。只有通過三摩地和智慧的修持,才可能截斷妄想,識得空性;沒有三摩地的定力,不可能真正見道。前面介紹的那些氣脈修持成就以及拙火,不過是加行位而已,只是為明心見性打基礎,還沒有見道。

只有見道以後,才談得上真正的修行,這之前的修持不過是為見道所作的準備工作而已,正如禪宗五祖說過的「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但即使見道了明心見性了,仍然要悟後起修。所以叫修道位。最後一切圓滿了,得到了法身、報身,化身三身成就,才是究竟位,才是真正成佛。

不管是禪宗、印度教、伊斯蘭教、猶太教,還是基督教,都要遵守這個基本的修行次第。只有見道以後,才知道如何是真正修行。當然,各人根基不同,修行次第的表現形式不同,根器好的、智慧高的人,可能很快就可以直接見道,而不需經過前面的氣脈修持。

有的人有很高的氣脈成就,也有拙火境界,基至各種神通,他們修持的功德很大,死後可能會轉到很高的天人境界,但這不代表他們已經見道。見道是智慧的成就,那些功夫境界是共法,明心見性才是佛法獨有的。

四禪八定與三界天人

以佛法來看,眾生痴迷。不斷在三界中生死輪迴,而修行就是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謂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無色界,色界比欲界清凈。而無色界比色界更清靜。用現代科學的語言來說欲界是一個物質的世界,色界更接近於一個能量的、物理的世界,而無色界則好比是一個更高層的精神世界。欲界眾生最根本的煩惱之一是性慾,色界天天人已經沒有性慾的纏縛。

我們人類屬於欲界眾生,當你修行達到四禪定的境界時,你的心就跳出了欲界,與色界天天人的境界一樣了;當你達到四空定的境界時,你心的境界就與無色界天天人的境界一樣了。達到這些禪定境界的修行人,他們身在這個世界,但心的境界已經與天人相合一了。

初禪境界與道家的精氣神修行次序又有什麼關係呢?初禪已經超了欲界天,所以,要想達到初禪境界,首先要能作到解脫性慾、不漏精,在道家這是煉精化氣的階段,正是因為「精」充滿了才能達到初禪的身心喜樂境界。也可以說,此時你身體的細胞都轉化成凈色了,都充滿了生命本來的能量,每個細胞都在快樂之中。在煉精化氣的境界,氣機已經達到大腦,煩惱妄想減弱了。

密宗說,精不降則樂不生;道家說,煉精化氣,精滿不思淫。把這些說法與我們上面講的聯繫起來,那麼初禪的境界與精、氣、神的轉化一定是密切相關的。同樣的,雙修的目標必定是通過修持拙火、空樂雙運,從而達到以欲除欲,並進一步進入初禪境界。注意。初禪境界已經超越了欲界天,屬於色界天了,所以不同的宗派的修持方法其實是相通的,一個智慧的修行人要學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根據歷史記錄,古時的基督教聖人和一些其它修行者都曾經進入到一種「極喜」的境界,事實上,眾生對自己的身體以及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抓得很緊不肯鬆手,如果能夠一念放下,放下對身心感受的執著,甚至放下身體這個念頭,身體內部氣的流動將更加通暢,你自然就會體驗到身心的喜樂。從這裡也可以看到,身心是一體的、合一的。達到初禪境界並不見得能夠解脫受陰,因為還有喜樂,只是說此時是樂受,不是苦受了。

如何修持達到二禪的境界呢?熟練掌握初禪境界後,用你的般若智慧觀察那些更微細的心理結使和妄念,慢慢把這些微細的煩惱也放下,就能進入二禪了。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進步,其實就像黎明前的黑暗,只要不執著於初禪的境界,不斷的精進下去,就是黎明,就能到達更深、更細、更清明的二禪境界了。

從色身轉化的角度來講,初禪境界對應的是道家「煉精化氣」階段,二禪境界對應的則是「鍊氣化神」的階段,此時已經可作到氣住脈停,氣已止,脈已通,已經不需要口鼻的呼吸,身體所有的細胞都可以呼吸。道家名言: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所以如果要修持道家的辟穀(禁食)最好是差不多達到初禪以後。當然,佛家與道家的修持境界不能絕對的一一對應,我們只是想說明,各種不同的修持方法其實是相通的,互相有關聯的。

同修持二禪的境界一樣,要想達到三禪的境界,需要在二禪的基礎上,用你的般若智慧觀察那些更微細的心理結使和妄念。在初禪和二禪境界,既有心理的喜受又有生理的樂受。到了三禪境界,智慧已經能夠觀察到「喜」亦是塵,放下「喜」之束縛執著,即進入一個更清凈的境界。三禪叫「離喜得樂」,仍有生理的樂感,仍是色陰與受陰境界,但這種樂比初禪、二禪更加微妙,非欲界眾生那種粗樂感可比。三禪境界對應道家之「煉神還虛」階段,心境更空靈了,此時甚至脈搏都會停止了。

……

學佛的路還很長,真正學佛是如佛無二致。

阿彌陀佛!

後記:

此文作於湖南湘鄉桃花寺中。阿彌陀佛!

啟示: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文以載道,立德立言。

望見此文者,

大發布施心,

所積之功德,

定當如佛說。

阿彌陀佛!

頂禮十方三世諸界一切佛菩薩!

頂禮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虛空法界,

貧僧發願,

願得受變,

一切如願。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凈此一報身,

同歸極樂國。

桃花寺照及證件照:

湘鄉桃花寺善心功德款捐助途徑:

中國郵政銀行帳號:605514010200212662 肖長清

人面桃花相映紅,桃花寺催桃花運。阿彌陀佛!

人面桃花笑春風,桃花寺解桃花劫。阿彌陀佛!

歷代文人詩中:

(唐 寅)桃花仙人種桃樹,車塵馬足貴者趣。阿彌陀佛!

(劉禹鍻)山桃紅花滿上頭,花紅易衰似郎意。阿彌陀佛!

(杜 甫)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阿彌陀佛!

(周 朴)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阿彌陀佛!

(趙孟頫)野店桃花紅粉姿,陌頭楊柳綠煙絲。阿彌陀佛!

(白居易)一樹紅桃亞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阿彌陀佛!

(唐七公子)灼灼桃花十里,取一朵放在心上,足矣。阿彌陀佛!

(唐七公子)累世情緣,誰撿起,誰拋下,誰忘前塵,誰總牽掛。憶當時年華,誰點相思,誰種桃花。

阿彌陀佛!

中華大地民眾及海內外人士來本寺入住修行及附近旅遊線路規劃:

桃花公園桃花寺,(入住5-10天、旅遊全程可人車相陪)

偉人故里韶山沖,(第一站景仰、相隔很近25公里)

少奇故居花明樓,(第二站景仰、相隔很近30公里)

灰湯溫泉敬老院,(第三站旅遊、相隔很近6公里)

長江水庫白田鎮,(第四站旅遊、相隔很近5公里)

王填故居三遷村,(第五站參觀、相隔很近1公里)

東山學校雲門寺,(第七站旅遊、相隔很近30公里)

東台山上鳳凰寺。(第八站旅遊、相隔很近30公里)

附照: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凡四眾弟子及各界人士,慈悲布施供養桃花古寺(1500多年歷史了)佛法僧三寶,得無量人天福報,舍一得萬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戒悟能 的精彩文章:

TAG:八戒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