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糖尿病人出現腎功能損傷,要積極治療

糖尿病人出現腎功能損傷,要積極治療

預防糖尿病腎病要從源頭抓起,只有控制好血糖,才能有效避免腎臟的損害。

糖尿病人出現腎功能損傷,要積極治療


早期信號為尿蛋白陽性

尿蛋白陽性指的是尿液中白蛋白排泄量增加。早期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往往沒有任何不適癥狀,僅僅是在血糖控制不好、運動或者勞累時化驗發現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多(<30毫克/24小時)。如果積極控制血糖,合理安排作息則能恢復正常。如果腎病進展,患者將會出現持續性的微量白蛋白尿(30~300毫克/24小時),可伴有血壓升高,腎小球濾過功能開始下降,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到了疾病中期,患者出現大量尿白蛋白尿(>300毫克/24小時)或尿蛋白陽性(>0.5克/24小時),腎臟功能持續下降,同時尿白蛋白/蛋白的排泄不隨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而減少。患者一旦進入大量蛋白尿期,病情往往呈進行性地發展,患者會出現明顯的浮腫,難以控制的高血壓、低蛋白血症、貧血等臨床表現。如不積極加以控制,糖尿病腎病晚期就會出現腎功能的衰竭而進入尿毒症階段。

早期糖尿病腎病診斷需要靠檢查

早期糖尿病腎病只有通過定期做好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檢查才能及早地發現。目前篩查糖尿病腎病的有效方法,包括單次尿微量白蛋白與肌酐比值測定,以及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檢查。

2型糖尿病由於起病隱匿,建議患者在初次診斷糖尿病時應進行尿蛋白的檢測,此後每年均應進行複查。糖尿病患者若半年內3次檢查有2次24小時尿微白蛋白定量>30毫克或更高,應進一步查明尿微白蛋白升高的原因。如能排除由其他原因導致的腎臟損傷,則能確診糖尿病腎病。


出現腎功能損傷要積極治療

糖尿病患者如果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尿蛋白,或者是腎功能的損傷,則需要更加積極地治療,防治腎功能的進一步惡化。目前對2型糖尿病合併大量蛋白尿的患者,通過綜合的治療與干預,可以減少患者的尿蛋白,延緩腎病的進展。

一般認為,對下列患者應接受綜合治療干預。

1. 年齡18~70 歲,性別不限;

2. 確診2型糖尿病,已接受口服抗高血糖藥物或胰島素治療,糖化血紅蛋白(HbA1c)在7.0%~10.0%之間;

3.24小時尿白蛋白排泄率(UAE)>300毫克;腎小球率過濾(GFR) >45毫升/分鐘;

(文/李曉姍 張倩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學 的精彩文章:

流感高峰期,酸味水果防感冒
健康養胃話薯類

TAG:家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