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此帖多從集王聖教出,是距離王羲之最近的作品,頗有可玩味處

此帖多從集王聖教出,是距離王羲之最近的作品,頗有可玩味處

米芾《方圓庵記》拓本

《方圓庵記》,宋元豐六年(1083)四月九日,杭州南山僧官守一法師到龍井壽聖院辯才住所方圓庵拜會辯才,二人講經說法,談古論經,十分投機。為此,守一寫了《龍井山方圓庵記》一文,以示紀念。此碑由米芾書。原石於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刻。書法腴潤秀逸,乃米芾「集古字」時期佳作,懷禪師碑作者:在路上書法資料多從集王聖教出,是距離王羲之最近的作品,頗有可玩味處。

米芾對書法的分布、結構、用筆,有著他獨到的體會。要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大概姜夔所記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全,猶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米芾的用筆特點,主要是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於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米芾的書法中常有側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以幾十年集古字的渾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於天真自然,絕不矯揉造作。學米芾者,即使近水樓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艱狂」。宋、元以來,論米芾法書,大概可區分為兩種態度:一種是褒而不貶,推崇甚高;一種是有褒有貶,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種態度的,可以蘇軾為代表。米芾以書法名世,為北宋四家之一,若論體勢駿邁,則當屬第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愛】伊秉綬,米芾,褚遂良,蘇東坡,柳公權,趙孟,王羲之等
米芾的書學觀與創作觀,魏晉神韻的發揚者

TAG:米芾 |